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2-27 23:54:08| 人氣9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世因果說不盡,龍天不虧善心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你相信因果嗎?這個佛教徒你應該怎麼來解讀!假如你非佛教徒,你又該相信嗎?如果有,那為什麼善心人,或我們所理解的好人,下場有時候都不如預期呢?
 
5:25 被夢驚醒 (208 /2 /27 )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唉…
 
見到那男生為情斷氣那一刻,我也幫忙直喊著叫那位女生回頭 ,可惜卻來不及了。真的被他那,斷氣前眼神所驚醒!唉…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感情世界真的很複雜,外人或菩薩亦難插上手。
 
世間因因果果輪迴不已,大概不是沒原因的,只是又有誰呢?真能通透這「三世因果」呢 ? 看了不少人論因果,大概都只來到「信而未解」階段,也難怪!外道邪師或民間信仰,亦可如此風起云湧的大談因果,廣招信眾大賺因果財!
 
昨天,看了也聽了不少人談因果,晚上又來了個魂斷夢難圓。我猜那可能就暗示我,從世間情切入主題來談因果,因果這個主題要談並不容易!因為他涵蓋的是整個佛教最根本教義!你要從那個角度切入,才能讓人一語驚醒夢中人呢?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元好問用,事實來回答了什麼是至情,寄人生哲理於淡悟之外。就現實生活中,多少世間男女人不如雁呢?
 
佛說因果偈。云。富貴皆由命。前世各修因。有人受持者。世世福祿深。善男信女聽言因。聽念三世因果經。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語莫非輕。若真要了解三世因果,那就必得藉「宿命通」知道過去,用「天眼通」知道未來,才能親見所見三世因果。然當今末法,真有此能奈的僧俗確實非常見。延伸出我們現今的人,雖信因果但「信而未解」,因為沒法有相當明確的事證,能證明它真實存在。
 
所謂三世,是指時間上的過去、現下、未來式,「縱向三世、橫向因緣」所拓展積累的識&業,穿插上時間所產生的果!當緣熟時必現善、惡報。從此我們亦可得知,「時間」是一個因果上相當重要的概念!俗話說「不是不報只是時機未到」,亦是如是原因。
 
若從人類神識上的遷流來看!今生之前,必然有無始的源頭和未來的去向,物質的肉體之外,必有個靈魂與精神世界現對應。若從物質世界來看人死亦如燈滅,這對人類來說非幸事,因為你無需,對你在世一言一行所負責。所以你亦不需是佛教徒,一般人定讚成神識遷流的人定多數。這亦是相當符合,科學與宗教上一致的善、惡標準(道德)。
 
佛教既然是教育事業,他與民間信仰上來看因果,出入亦有相當大的分別,佛教雖講三世因果(過去、現下和未來),但他更強調的是,當下個人的善、惡與勤惰,那才是真正讓「惡運消失、善業增長」的方法!而非民間信仰上,模擬人類行為式的追討(討報),這點與民間信仰來看因果差異極大。佛教徒應該有的態度是信因果,更深信自己在深切懺悔、發願最後付之行動後,是不需要仰仗他人亦可改變自己因果,也無人能改變別人因果,除了你是例外(自業自得的因果論)!
 
成佛以後也要受報嗎?
 
迦牟尼佛成佛前後,也有好多魔難,比如六年的雪山修行以及最後的樹下降魔;另外托缽不得食,風寒而背痛,女人誣陷,他的弟子提婆達多落石傷其足;以釋迦族遭受滅亡而頭痛;臨涅槃前因誤食有毒的野菌而腹痛如絞等。佛的弟子更不用說,證得阿羅漢以後,也有受報的記錄,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和蓮花色比丘尼都是被人活活打死(學佛群疑/聖嚴法師)。
 
所以說為什麼?善心人或我們所理解的好人,下場有時候都不如預期呢?這你沒法用單一標準,來套用於所有人的原因是,累劫所造善、惡因遇緣受報,不能只看今生的善惡行為做準則。
 
佛說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嗔恚、求不得、五陰熾盛(五蘊熾盛)苦。通常男女間的苦是屬於「愛別離」與「求不得」居多,從上文二位古代大文豪蘇東坡的(不思量,自難忘)、元好問的(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它所透露出的正是屬於看不透、捨不得、放不下!人性中最堅難的感情關!這也是昨晚夢境中所見,我才明白什麼是抑鬱而終。
 
夢境中這對男女,在我看來日後因果,應該也不會隨著時間與空間煙消雲散,它日假如再次並上,那肯定又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因果大戲!從正信佛法來看!唯有彼此因緣成熟,而業力相當才能結為夫婦。根據《圓覺經》說:「一切眾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也就是說,眾生之有生死,就是因為有男女的欲念與欲事,淫根不斷,就無法出離生死。
 
我本修行人,三世積精煉。中間一念失。受此百年譴。
摳衣禮真相,感動淚雨霰。借師錫端泉,洗我綺語硯。
 
借此東坡文,道盡世間情。它日再乘願,定明因果相。送給夢中人。
 
佛陀(BUDDHA)智慧之語錄:
 
生、死如影隨形,聚合終有離散,一切法皆無常,不要執著于它,生、死、日落、日出。你必須超越這些。
 
john 2018 2 27

台長: john
人氣(92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