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8-02 15:31:45| 人氣2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放棄自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方外看紅塵 聖嚴法師著
 
不放棄自己
  
  問
  
  導演李安近年非常風光,但他在成功之前,有六年時光是失業在家的。您當年也曾無處可去。在情勢看來黯淡,別人都不看好時,如何能有自知之明,堅持走下去呢?
  
  答
  
  其實,我當年並不是完全無處可去;而且我也相信「天無絕人之路」,我一向如此相信。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還可以轉;如果連身子都動不了,至少我的心還是自由的。所以,「無處可去」最多是在當下,在人生的某段時間走到山窮水盡。這樣的情況,在我的人生裡不只一次,而且常常如此。
  
  我有個信心,就是在窮途末路、命運走到了谷底,我卻覺得正好是往上的時機。雖然已到了谷底,但不代表沒有路走,還可以從谷底找路往上爬。你可以往上、往下走,往左、往右走,都可以。但如果不走,就真的永遠待在谷底了。
 
因為有這樣的信念,我常常在逆勢、打擊、挫折出現時,感謝它。逆勢可以用努力化解它,可以迴避它,也可以把黑夜當作白天來過。我不會用蠻勁來對抗逆勢,或者採取衝擊突圍的方式。也許我的膽子小,體能也不強壯,所以不會靠蠻勁因應,而是以時間爭取空間。不要急,等一等,它又峰迴路轉了。就像在山中遇到大霧,不要莽撞,想要衝出濃霧,太危險了;只要耐心等待霧散了,就可以辨別出方向,找出路來走了。
  
 
 我對自己的未來不曾抱太高的期待,不會為自己設下「幾年以內一定要達成一個什麼樣的標準」,但是我有大方向,盡心盡力努力下去。因為對未來,會出現什麼樣的因緣,我沒有辦法預料。就像武俠小說裡的主角,離開師父下山了,前途未卜,遇到狀況就應對,至少要練習自保,讓自己有一條活路走。
  
  
活下去,就有前途。不放棄自己,繼續往前走,就能走出活路出來。所以好多武俠小說的主角經歷折磨,反倒成了一代武林宗師。我想,成功的人並不是只靠好口才、有偉大的事業目標就能成功。成功的人做事應該是鍥而不捨、再接再厲,認準方向,隨機應變。
  
  我不知道李安是如何成功的。但就我自己來說,我只知道,在我還沒死以前、身體還能動時,我朝著我的大方向,繼續奉獻,繼續努力。如果有人感覺我是成功的,那不是我的關係,我只是配合時代環境的需要,完成了一些什麼事而已。
我有個信心,就是在窮途末路、命運走到了谷底,我卻覺得正好是往上的時機。
 
分清楚該不該要
  
  問
  
  您常說現代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但是,就是因為想要,才有消費,社會經濟也不斷滾動。想要滿足自己的欲望,也是讓人努力的動力。這樣看來,想要的比需要多,是不是也有刺激經濟、社會成長的效果?

  
  答
  
  
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物質文明發達之後,刺激每個人希望擁有更多。希望在生活上便利,滿足自己的佔有欲,都不是因為需要,而是想要。
  
  以個人立場來看,這樣無窮的欲望,是一種負擔、一種貪求。如果是為了家族、為了社會謀福而追求,不是為滿足自己的私欲而貪求,就會是好事了。

有些人想要,但是能力不足,買不起自己想要的,因而動起歪腦筋,走邪路、走旁門,用各種不正當的方法滿足欲望。這不是刺激社會經濟的動力。
  
  如果用自己的智慧、勞力,努力工作,滿足自己想要的欲望,雖然自己飯已夠吃,房子已可遮風避雨了,是不是還需要努力再追求更多、更好呢?我建議的原則是:如果能增進社會大眾的福利,創造時代新的風氣,帶來新的活力,或創造新的資源,這樣的好上求好,是應該的。
  
  
像孫運璿先生對台灣的貢獻很大,尤其是經濟建設,由於在他行政院長任內打下高科技產業基礎,使得台灣經濟能躋身亞洲四小龍。這是他有能力要的,這些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國家要的。他付出自己的努力和計畫,得到了好結果,就是他該要的。付出多少,得到多少。
  
  如果人在滿足欲望時,沒有考慮自己有沒有能力要、是不是應該要,就容易犯錯。甚至有的人在欲望之下,連犯法都不怕了。


如果人只消費而不生產,一味消費社會其他人的資源,就是損害他人、圖利自己。如此既對社會造成混亂,自己也會受到傷害。人要能分清楚能要、不能要,以及該要、不該要的;開發自己的智能資源,自己想要、該要,也有能力要的,才能動手去要。
  
  這也是我說的「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可要。
  
  有些我們想要的東西,不一定有能力要得到。比如說,種稻需要技術,一步步照方法做了,卻還不一定可以收成。不幸遇上大水災,明明看到快要收成了,卻泡湯了。所以,該要、能要的,還不一定要得到。
  
  
能要、該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該要的,絕對不可要。


台長: john
人氣(25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