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7-30 01:06:52| 人氣2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先做好人際關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方外看紅塵 聖嚴法師著

先做好人際關係
  
  問
  
  有些人說做人比做事難。如果在職場受人冤枉,是要據理力爭,或是以和為貴呢?
  
  答
  
  在社會上做事,有時並不是你技術沒有問題,對事情有耐心、有熱誠、有興趣,就一定可以做成事的。因為事與人有關係,事情都是人做成的。做一件事,要完全與其他人無關,幾乎很難,大概只有吃早餐,獨自享用一杯咖啡、一塊吐司,才能孤獨一人;或者是打坐坐在一塊蒲團上,那就不須與別人互動,只要面對自己。
  
  很多事都是人與事相互連結的。有一位政府官員做官做得非常痛苦,他曾來找我,說:「我該怎麼辦?」我說:「做事雖難,做人更難。你把事情做好,別人對你的批評、嫉妒都沒有關係,你只要盡心盡力、問心無愧,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就可以安心地睡覺了。」後來,他來向我道謝:「要把事做好,還是需要先把人做好;把人做好了以後,事情就能夠比較順利推展。」
先學做人是非常重要的。該如何做人呢?就是要小心謹慎、誠懇謙虛、踏實忠厚、寬宏大量,這樣一定可以把人做好。我們學做人的目的,就是為了做事;只要努力把人做好,事情也會愈做愈好。
  
  做人一定要常常為人設想,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在家庭裡也是一樣。比如說,一位年輕媳婦告訴我,她的公公和婆婆常常埋怨她,責備她。當孫子不聽話,公婆罵媳婦;丈夫脾氣不好,公婆也罵媳婦。
  
  我告訴這位媳婦:「自古以來,媳婦都是難做的。要跟公婆處得好,老人家埋怨時,就順著他們。體諒做公婆的,都是疼兒孫、比較不疼媳婦的;雖然委屈,但不要難過,還是把自己的本分做好,還是落落大方盡妳的責任。」她照我的建議去做,一段時間以後,丈夫和孩子都成了媳婦的後盾,做她的精神支柱,也免去了與公婆間的衝突。
  
  在職場上也是這個道理。做事之前先把人際關係做好,也就是多尊重人、多適應人、多配合人,想做的事會更順利。
  
  如果別人找你麻煩,千萬不要自己懊惱,這會是雙重傷害:別人已經傷害你,你又傷害自己一次,這是沒有必要的。如果反省自己沒有錯,就把被冤枉的心情放下吧!
  
  
做人一定要常常為人設想,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
 
失意得意一念間
  
  

  
  這幾年,社會上的高失業率情況一直沒改善,失業衍生許多社會與家庭問題。許多人若不是自己失業,就是家裡有人失業,如果一直找不到工作,該怎麼辦呢?
  
  答
  
  很多人一見面,就會問說:「最近在哪裡得意呀?」意思是:「在哪裡工作?」好像是說,如果沒有工作,就不得意了;如果失業,那就是失意了。我想,這不太對。
  
  「得意」是說心中沒有負擔,心很自在、快樂,所以得意;那麼,暫停為薪資而工作、為生活所需而工作的煩惱,也不算失意。
  
  
失業的原因很多,不全然是自己能力或條件的問題,即使失業,也不要太責怪自己能力不足。我有一位信徒,他在美國的一間公司工作二十年了,已是中級幹部,就指望退休了,但有一年公司裁員,居然把他裁掉了。他好痛苦,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什麼,也常加班,工作量也是多達兩、三個人的負荷。
  
  「這麼為公司賣命,居然還是裁到我!」他跟我說他內心的痛苦:「我這麼努力,為什麼是我被裁?」
我問他:「沒工作之後,你沒飯吃了嗎?」
  
  他說:「當然還有飯吃,只是沒有工作,很丟臉!」
  
 
 「你應該高興,二十多年沒有好好休息,這段時間你正好可以好好修行和休息。」
  
  「可是,我還沒有老到要退休。」
  
  「那好,你還有不錯的體力,可以來法鼓山當義工。」
  
  
法鼓山許多工作,都是靠義工來支持的,義工的貢獻很大。所以,換個角度看,失意也可以是得意的事。
  
  過去,工作是為了薪水及陞遷;現在,做義工不是為了自己,別把失業當成失意。台灣近來失業率下降了一點,前些年的確有失業高潮,因為有許多企業離開台灣,移廠到大陸、越南、柬埔寨。那留下來的工人,就失業了。
  
  那怎麼辦呢?好比,過去街上都是三輪車,但等計程車來了,三輪車夫就失業了,他們只好也去學開車,要不然就必須轉業。隨著社會發展、時代改變,總有些人是必須轉換跑道的,過渡期是會有些痛苦,但每個人都要為失業做好準備。
如果失業就會沒飯吃,那的確很糟糕,但大部分的人失業,不會真的沒飯吃,最大的問題是失意,垂頭喪氣。如果是這樣,就要改變自己的心態了。法鼓山上有好多義工,都是故意提早退休,在人生裡發展出「事業」以外的「志業」,一點都不失意,反而很得意。所以,一時失業的人,好好培養自己,社會還是有許多地方需要你的。 
 

台長: john
人氣(2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