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6-22 01:06:01| 人氣6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怎樣準備人生的最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神通與人通 聖嚴法師著

怎樣準備人生的最後

人的生死,本來就是一回事,當在剛生的時候,就已決定了死亡的命運。可見生有什麼可喜,死有什麼可懼?
  
  但是,所謂生死問題,人們所關切的,卻是偏重於死的一端,因為死亡的那一面,又有幾人知道那是什麼境界?
  
  不論怎麼樣,工作累了,必須休息;衣服穿破了,必須重換新的;太陽從東方升起了,必定要向西方落下去;爭妍鬥豔的春季繁花,一定會凋謝;熱鬧非凡的歌臺舞榭,一定會散去。所謂曲終人散,世間沒有不散的筵席。
  
  看破了,就不會恐懼死亡的來臨。
  
  人生是生命的列車,它有起站的開始,一定會有終站的結束。所以,人生最要緊的是使這一生命的列車,安全地出站,安全地通過全線的行程,並在行程之中盡量為乘車的旅客服務,盡量多載一些乘客,使他們都能平安舒適地,到達他們各人所要到達的目的地。至於本身到達終站時的情形,以及到達終站後的情形,那是不必擔心的。因為,既然能安全地通過這一生命旅程的全線,並也盡了最大的努力去為乘車的旅客服務,最低限度,已可證明,並未造成大意的車禍;更進一層,既已付出了努力的代價,那就很可能會受到光榮的獎勵了。
  
  但是,一個學佛的人,學佛的目的,雖然並非僅僅為了準備人生的最後一站,人生最後的一站,卻是學佛工夫的最要緊處。平時用功不著力的人,自己對於所信的佛法,便不能得到真切的受用,自己對於人生的最後,何去何從,也不能產生深切的信心,一切都像是飄在水面上的浮萍一樣,著不到根腳,任由外境的風勢,東吹西飄,西吹東飄。像這樣的人,決定不能了脫生死,縱然修善一生,也只能夠換取未來生死之中的人天福報,這一人天福報的換取,雖然也是出於信佛學佛的功用,可惜,佛法的大海,遍處都是真珠珍寶,他們卻是僅從佛法的海邊,拾了幾隻不值錢的貝殼而已。
  
  佛法的功用,是在令人如法修持,了生脫死。
  
  死亡、出生,佛經中說,都是最最痛苦的事,唯其神經組織尚未健全,那種痛苦是直覺的,是沒有分辨力和記憶力的,故也可以稱為無知,這一無知,是從投入母胎時起,中陰身一入母胎,靈智就混沌了,等到出生數月乃至一年以後,才始漸漸地恢復,但與生前的靈智,已是隔了一層生死的障蔽,已經難知生前的事;這一障蔽,粗看是不好,細看還是好的,如果沒有這一障蔽,滿眼都是恩仇,甚至看到六親顛倒,人畜不分了;要是當真如此,人還能夠平靜地生活下去嗎?
  
  死亡是痛苦的,但也未必所有的死亡都有痛苦,宿業重的人痛苦多,宿業輕的人痛苦少,一些無疾而終的老人,根本不會有多大的痛苦;有些中風而死的人,先從腦神經麻痺,昏迷死去,也不會太痛苦;能以心力控制,有些能夠生死自主的再來人,能夠說走就走,那也不會痛苦。最痛苦的是病傷而死,臨死之際仍能神智清醒的人,加上對於生的貪戀、對於死的恐懼,這些人,如果是夫婦恩愛,兒女情長,那就死得特別痛苦了。
  
  當然,佛經所說,絕不會錯,佛經所說生與死的最大痛苦,生時是官能直覺的痛苦,死時是神識與肉體分離時的感受,是指神識的純精神的感受,不是物質的神經的感受。這一種感受,因為是純精神的,所以不易讓已生的人或未死的人發現,但卻不能就說佛經有錯。對凡夫而言,死亡是痛苦的,所以不必希望死得如同睡覺一樣,死亡時的痛苦,是正常的現象,所以從痛苦中死亡的人,如果他是很有修持的佛教徒,你也不可說是修持沒有用,更不可說是佛法不靈驗,尤其不能武斷他不了生死而將下墮三塗,要曉得,這是往世的業報,與現世的修持無關。修行人,應該在越是痛苦的情形下,越發虔誠修持,懇切發願,所以真正的修道人,不求身無病苦。病苦能消業障,這正是還債的途徑,乃至可說是重罪輕報的好現象,不但不恨,相反地是應該歡迎病痛之光臨的。
  
  了生死的方法,不出二種:一是以自力修持戒定慧,一是以他力的彌陀接引往生西方。如果自己的願力弘大,願意生生世世廣度眾生,生生世世行菩薩道,那麼,只要願力堅強鞏固,身心持戒謹嚴,雖然不能自主生死而如聖位的菩薩,也將必能如願。
  
  如果自覺願力不夠堅定,沒有不墮三塗的把握,那就一心求願彌陀的接引。
  
  最要緊的時刻,是在臨命終時,心不顛倒,願行菩薩道的也好,求生極樂國的也好,務須正念分明,一心嚮往。但是,臨命終時的正念分明的工夫,必定先從未死之前的平時做起。雖說但能臨終十念彌陀聖號,即可往生西方淨土,可是,若非宿世的根機,僅靠臨終的十念,恐怕已經無法一心不亂地念上十念了。所以,學佛的人,修持的工夫,一定要從平時做起,一定要持之以恆。不可以修持了幾天又停頓幾天,持了幾天戒,又去荒唐幾天,用了幾年功,又去放逸懈怠幾年。最糟糕的,有些人平時很精進,一到病時就慌了亂了,甚至顛倒了,不信佛了;他們以為佛法不靈,修行人沒有好報,反而生病!有些人念佛吃素幾十年,一旦病重,到臨終時,竟在家屬親友的慫恿下開了葷,信了外道,這真是最最可惜可憫的事。正像投資開礦,開到快要見著礦藏的時候,竟然放棄不開了,為山九仞,功虧一簣!這是信心不夠深切的結果。所以我要勸告同道們︰大家必須要一往直前,不餒不退地修持下去,必須要切切實實、不間不斷地修持下去,才能見到真工夫,才能得到真受用。臨命終時,便是最好的考驗。平時勤學的好學生,絕不會被老師考倒,平時勤修的佛弟子,絕對經得起臨命終時的考驗。這一點,不但自己要堅定的信,切實的修,還要感化誘導各人的家屬子女,共同來信,共同來修,唯有如此,他們才會協助你到臨命終時的應考,不致反而來把你考倒。
  
  也許有人要問︰一定要臨命終時一心不亂,才能決定往生西方淨土,一定要臨命終時正念分明,才能如願轉生行菩薩道,那麼,如果是在意外事件的災難之時或恐怖之處死亡,怎能保持心念的不亂與分明呢?在那種情況下死亡的人,豈不是不能往生也不能如願了嗎?
  
  這倒不一定的,因為信心與願力,只要深切了牢固了,它就牢牢地印在我們八識田中,它就有力量左右我們的神識的動向。比如一棵樹,從小就把它的重心拉向東方,那麼,當它成材之時,不論被風吹倒也好,被人砍倒也好,它倒下時的傾向,必定是向著東方。這就是平時的工夫,可以決定臨終以後神識動向的最好比喻。
  
  當在病重的時候,切切不要怕死,切切不要貪戀家屬親友乃至產業寶物,切切不要心慌意亂,應該一心念佛,念佛功德相好,念自己皈信三寶的功德,加持自己的正念分明。不能出聲,應當默念,並勸家屬勿在病危的時候送醫院,勸大家陪伴念佛,使得自己的身心,融洽於念佛聲中。如果壽數未盡,也可靠著念佛的功德,使得病痛速癒。
  
  關於臨命終時及命終之後,應該注意的事項,弘一大師有一篇文章,叫作〈人生之最後〉,說得頗為精當,讀者不妨參閱。現在摘其大要如下︰
  
  病未重時,亦可服藥,但仍須精進念佛,勿作服藥癒病之想。病既重時,可以不服藥也。
  
  若病重時,神識猶清,應請善知識為之說法,盡力安慰。舉病者今生所修善業,一一詳言而讚歎之,令病者心生歡喜,無有疑慮,自知命終之後,承斯善業,決定生西。臨終之際,切勿詢問遺囑,……若欲留遺囑者,應於健康時書寫,付人保藏。
  
  儻自言欲沐浴更衣者,則可順其所欲而試為之。若言不欲,或噤口不能言者,皆不須強為。
  
  臨終時,或坐或臥,皆隨其意,未宜勉強。若自覺氣力衰弱者,儘可臥床,勿求好看勉力坐起。臥時,本應面西右脇側臥,若因身體病苦,改為仰臥,或面東左脇側臥者,亦任其自然,不可強制。
  
  大眾助念佛時,應請阿彌陀佛接引像,供於病人臥室,令彼矚視。
  
  助念之人,……宜輪班念,相續不斷,或念六字,或念四字,或快或慢須問病人,隨其平日習慣及好樂者念之,病人乃能相隨默念。
  
  應免除引磐小木魚,僅用音聲助念,最為妥當。或改為大鐘、大磬、大木魚,其聲宏壯,聞者能起肅敬之念。……此事必須預先向病人詳細問明,隨其所好而試行之。
  
  既已命終,最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動。雖身染便穢,亦勿即為洗滌。必須經過八小時後,乃能浴身更衣。命終前後,家人萬不可哭。
  
  殮衣宜用舊物,不用新者。其新衣應布施他人,能令亡者獲福。
  
  不宜用好棺木,亦不宜做大墳。此等奢侈事,皆不利於亡人。
  
  七七日內,欲延僧眾薦亡,以念佛為主。……家族亦應隨念。
  
  開弔時,宜用素齋,萬勿用葷,致殺害生命,大不利於亡人。


 

台長: john
人氣(6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