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4-08 23:36:58| 人氣2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後現代佛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間世 聖嚴法師著

第一篇 新時代宗教觀

後現代佛教

許多人對我的學佛之路感到好奇,想知道我為何在最困頓的時候,甚至在軍中期間,仍不放棄學佛的理想?
  
  我之所以學佛,和我生長的環境有關。在接觸佛教之後,由於佛法讓我受益良多,因而死心塌地追隨佛陀的腳步,一步一腳印,希望朝成佛之道邁進。
  
  但我並不是個盲目的跟隨者,當我二十多歲的那個年代,很多人對佛教採取歧視及批評的態度,連佛教徒自己都誤解因果的道理,以為未來是無法改變的,命運是無法掌握的,把佛家的因果觀,說成了宿命論,使得佛教的人生觀變得非常消極、厭世、逃避。但當我理解了一點佛法之後,才知道這是變了質的信仰,並非佛陀的本懷。真正的佛教應該是活用、實用、積極、入世且為關懷人間疾苦而設的,尤其是大乘的佛教,除了要自利外,更強調要利他,要有利益一切眾生的心願。因此我在二十至三十五歲這段青年期,寫了不少文章,批判那些抱持逃避主義的居士與出家人。
  
  時至今日,台灣的佛教已不是當年清末民初或是傳統叢林式的佛教。現代化佛教的發軔,是因民國初年太虛大師大聲疾呼「人生佛教」、「人間佛教」、「人間淨土」,他的學生印順導師,也根據《阿含經》提倡「佛在人間」,以呼應太虛大師的「人成即佛成」的理念。我的人間淨土的思想,雖跟他們略有不同,卻也深受他們的影響。事實上,包括今日台灣的佛光山及慈濟功德會,也受太虛大師以及印順導師理念的影響所及,以活潑、積極的方式宏揚佛教,將佛法融入人間大眾的生活中。當然,現代化的佛教,在運作方式上也向天主教、基督教學習了不少,例如推展慈善事業、創辦醫院,以及設立各級學校、運用週末弘法等,都是現代化佛教的面貌。
  
  佛教有各種層次,有屬於信仰的、有屬於理論的、有屬於禪修的、也有屬於哲學觀念的;各類不同的人,都可從佛教獲得各類不同的利益。因此佛教是有教無類的宗教,是遇深則深,遇淺則淺的宗教,任何階層的人都能從中獲益。
  
  以此可知,大乘佛教的彈性是很大的。不過,佛教的基本原則是不能離開因果論及因緣觀的,也不能離開慈悲心與智慧心的。相信因果便不會怨天尤人,相信因緣便能夠積極努力而又能看破放下;關懷普天下的眾生,卻不以自我中心為出發點,便是悲智雙運。這就是現代化的佛教所要實踐的,而這也正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
  
  現代主義的西方社會,強調個人與自我;所以後現代主義是以個人為立場,對社會提出批判與解構。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佛教則是以無我為立場,一旦解構了每一個立場,豈不就是無我的立場呢!佛教教我們要不斷打破舊有的框架,不斷融入現代不同文化的社會,這似乎就跟後現代哲學接軌了。

台長: john
人氣(20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