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9-18 01:06:49| 人氣1,2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禪─你.我.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禪與悟 聖嚴法師著

禪─你.我.他

有一位禪宗祖師在開悟後,非常歡喜而手舞足蹈。別人問他:「你為什麼這麼歡喜?」他說:「我現在才發現我的鼻孔,原來是朝下的。」未開悟者與開悟者之不同,在於前者有分別、有執著、有煩惱、有「你、我、他」。所謂「你、我、他」是人與人間產生的反應。「我」在中間,以我為主,與前面的「你」和後面的「他」相互牽絆。但是,一切問題的重心在「我」。而如《金剛經》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沒有「你、我、他」的存在。
  
  當釋迦牟尼佛傳佛法的涅槃妙心予大弟子迦葉尊者時,佛僅拈花而迦葉微笑,師徒之間不說一字一句。相傳禪宗第一代祖師菩提達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亦不曾言語。真正的禪是無法可說,雖然說出來的絕不是禪,可是,仍然需要用言語介紹什麼是禪。
  
  一、禪是什麼?
  
  禪是佛法。我所理解的禪,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佛法、是佛教的教理,只不過用禪的方法,可以很直接、很快速的有受用、得利益。禪,不是口頭說的,是生活中親身體驗的。如果僅是口頭說的,一定不是禪。
  
  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臨涅槃時指示,四十九年的說法,未曾說得一字。因此,真實的佛法是無法可說,可說的是方便法。譬如手指指月,手指不等於是月亮。如果沒有方便法,讓人們體會佛法,則無法接受佛法的利益。
  
  二、禪是離開文字、語言或符號
  
  佛法是不可思議,所謂「不可思」,是無法用頭腦想像,「不可議」,是無法用言語議論、介紹或說明,即使千言萬語,也無法表示出完整的佛法。所以,禪宗祖師有句話:「說一物,即不中」,又說:「開口即錯,動念即乖」,只要開口說出任何一件事,都是錯的。
  
  有一位禪宗祖師未開悟前問師父:「佛法是什麼?」
  
  「南京的蘿蔔。」或說:「青州的布衫。」師父回答。意即,蘿蔔是禪,青衫也是禪。
  
  又有弟子問:「禪是什麼?」
  
  祖師說:「你吃飯了沒有?」
  
  弟子說:「還沒吃。」
  
  弟子吃過了飯,再來問:「什麼是禪?」
  
  祖師說:「洗碗筷了沒有?」
  
  弟子答:「還沒洗。」
  
  祖師說:「你洗碗筷去吧!」
  
  洗了碗筷,又來問:「什麼叫作禪?」
  
  每個人每天都在做著穿衣、吃飯、洗碗筷、睡覺等事情,而在這些日常瑣事中,如果有「我」的執著心存在,看到的任何事物都不是「禪」;放下自我的執著,見到的一切皆是禪。
  
  三、禪在世間,不離世間
  
  佛法告訴我們,世間是虛妄的。因為我們不瞭解世間是虛妄的,遂引出種種執著,產生許多煩惱。佛告訴我們人無法離開生老病死。佛法在人間最大的用處,就是教人如何離開、解決生老病死苦。因此產生很大的誤解,有人厭惡生死,認為自殺、離開世間,便得離苦,這非但不是脫苦的方法,甚至是苦上加苦。
  
  佛告訴我們的方法是修學佛法。除卻心中的執著,消除煩惱,則對生死無有恐懼,才是解脫、離苦。《六祖壇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因此,並不是離開世間,就是脫離苦海。不是離開世間,還有一佛法可求。
  
  世間有人忘卻自己的困難、痛苦,而以解決眾生之苦難為職志,這是修菩薩行的人。菩薩也會受苦挨餓、遇害、遭凌辱,但受眾生之所依賴、寄託,為使眾生離苦得樂,而沒有自我中心的自私心,因此,不覺得是在受苦。所以,發菩薩心的佛教徒和一般沒有學佛的人,所見到的世間是不一樣的。
  
  佛法和世間法是不即不離、非有非無、不一不異,即佛法不離世間法。菩薩知苦而不覺苦,但是世間的苦確是實際存在的。對凡夫而言,世間法是世間法,佛法是佛法。菩薩或發菩提心的人,在世上做種種事,皆不離佛法,因此,對他們而言,佛法和世間法是一樣的。
  
  四、「你.我.他」是世間法
  
  所謂世間是指時間和空間。時間是從古到今往未來,是因果的循環,是因果的繼續不斷。空間是無限廣大的世間,它說明一切人、事、物彼此發生的關係,是因果不可思議,是因緣不可思議。
  
  有幾位居士對我說:「我的過去生究竟做了什麼事,使我這一生,這麼受苦,在家中,夫妻間、兒女間彼此摩擦、爭吵,在社會上,親戚、朋友、同事、同學間也有不愉快,究竟造了什麼罪?」
  
  我說:「你現在受的果報,皆是你過去對人做過同樣的事。從無始以來,由於貪瞋癡、無明暗動,而做出殺、盜、淫、妄等惡業、世世惡業交纏,致因果複雜不可思議,因緣也不可思議。」
  
  因此,只要修行佛法,放下自我中心的「我」,「你、我、他」不分家,則罪業漸消,煩惱漸減,苦漸少,當沒有受苦的煩惱時,就不覺得自己在受報,這個世界亦如佛國淨土一般。境既隨心轉了,所見到的人,都是好人,所有的事,都是好事,則不論佛國、人間或地獄,皆能安然處之,如此即是禪。
  
  五、「你.我.他」就是禪
  
  釋迦牟尼佛出世,即是要度眾生,佛法在世間受重視,就是因人有執著、煩惱苦,故需要佛法。佛經記載,須彌山之北的北俱盧洲,彼處人民,思食得食,思衣得衣,且壽命長,無有諸苦,亦無佛法。又說,欲界的天國中,天人有天福,無苦的感受,故不需佛法,也不知修行。既無機會修行,也不可能成佛。而在人間,有「你、我、他」的存在,有苦的經驗,所以諸佛因此而能修行成佛,佛國淨土因此而建立,菩薩、羅漢因而有自利利他的度化。雖然「我」不是好的,但是沒有「我」,我們不知學佛修行。因此,修行,當從「我」開始。
  
  六、煩惱是產生智慧的根源
  
  《六祖壇經》云:「煩惱闇宅中,常須生慧日。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學佛就是要除卻煩惱、求得智慧。但是,不要討厭煩惱。沒有煩惱,則不需要有智慧,也不知智慧是什麼。發覺當下的煩惱是煩惱時,就已不是煩惱。修行時才能發現有煩惱,修行者隨時警覺有煩惱的暗流在心中時起時滅,而注意不為煩惱所轉。
  
  有人向我說:「打坐時,頭腦裡,時常有妄念,妄念中,時常有壞念頭出現,而在念經、念佛時也會產生妄念及壞念頭,這樣子,罪過豈不是越大了?」
  
  我對他說:「你的業正在消,你的煩惱正在減少,你的智慧漸漸增長,所以你能在念經、念佛中,發現起了妄想。」
  
  有清淨的正念,才能發現自己有煩惱的邪念。修行的人,不要怕有煩惱、妄念或邪念。有一自我中心做主宰,當自己發現有邪念時,這邪念已不存在。煩惱,必定有對象,不是「你」就是「他」,不論「你」、「他」是物或人,如果沒有「你」、「他」,便不可能有煩惱。因此,當自己發現起煩惱時,要感謝使你產生煩惱的人、事、物,因為,他們是在幫助你修行。
  
  七、沒有分別心,即是禪
  
  所謂「煩惱即是禪」,是就已經在修行或已經產生智慧者而言。因智慧而知有煩惱,便是禪。如果沒有修行,不知有煩惱,智慧不生,則煩惱依然是煩惱。
  
  《六祖壇經》云:「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這是悟後的境界。若是以世間禪定的工夫,修行到身心統一、內外統一的無「你、我、他」的分別,這是屬於世間定的境界。雖然,煩惱心不現前,可是「我」仍存在於「有」與「無」之間。當感覺「無」時,事實上,在「無」之外,還有「有」;當感覺全體統一時,在「我」之外,還有一個「無」。
  
  佛法的禪悟與世間的禪定不同,對於「你、我、他」了然於心,而不是視而不見。但是,沒有相對的執著心。
  
  求智慧或除煩惱,是增加煩惱的原因,因為有一個「我」要求智慧,有一個「我」要除煩惱。禪宗的方法,就是將這個「我」通底打得乾淨,才是智慧顯現。所以,不論起清淨心或煩惱心,皆是妄心。
  
  因此,修行的人,不要討厭煩惱心,煩惱心便會漸漸減少。「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一句,是教示修行的人,不要追求菩提,也不要討厭煩惱,知道有煩惱即是正在修行,煩惱本身是產生菩提的原因。(一九八八年三月七日講於高雄女中)


台長: john
人氣(1,2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