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伽陀尊者法像攝影於台灣六龜鄉"諦願寺"
五百羅漢第 239尊
莎伽陀尊者,善來比丘,佛陀聲聞弟子。佛祖曾為其授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據《妙法蓮華經》卷四載,佛祖曾為他授記,預言其未來世當得佛位,佛號“普明”。莎伽陀,比丘名,譯作善來,是西方寺眾迎接客歸及弟子門人所唱之詞。尊者以之為名,有勸迎眾生皈依之義。
乃閃毗國失收摩羅山浮圖長者之子,出生之時,儀容可愛,父見歡喜,唱言善來善來,因以為名。及長,家道中落,父母俱喪,投靠無門,時人遂稱之惡來。後以行乞維生,其姊(嫁與給孤獨長者之子)知之,深生憐憫而贈與財物,但以其福薄,財物亦為盜賊偷取。與諸乞侶同行時,亦常因其惡業之力,而殃及同伴。
後遇釋尊,釋尊悲憫之,特留半食相贈,並令買青蓮花供養僧眾,諸僧眾以憐憫心故,悉皆受取。時花乃開敷,善來見花開,見到了他的前身,見到他在前身的無數生中,曾經在許多的佛陀座下,修過「青處觀」,現在,由青色蓮花的開引,使他恢復了青處觀的禪定。憶知往昔曾修青處觀。佛陀僅對他說了一句:「善來比丘,汝修梵行。」即在言下,善來的鬚髮自落,袈裟著身,已經具足圓成了比丘的身分,獲初果,乃出家離俗,修持梵行,發大勇猛,守堅固心,三年纔證証阿羅漢果。這是聲聞聖者最高的果位。從此超出三界,不再輪迴生死。
生平事蹟:
佛陀在從拘舍彌國往支提國跋陀羅婆提邑。是處有惡龍。名菴婆羅提他。兇暴惡害。無人能得到其住處。象馬牛羊騾驢駱駝無能近者。乃至諸鳥不得過上。秋穀熟時破滅諸穀。莎伽陀比丘。遊行支提國。漸到跋陀羅婆提邑。過是夜已晨朝著衣持缽入村乞食。乞食時聞此邑有惡龍。名菴婆羅提他。兇暴惡害。人民鳥獸不得到其住處。秋穀熟時破滅諸穀。聞已乞食竟。
彼諸居民常作是念。沙門婆羅門中。誰有威德能降此龍者。聞佛陀與千二百五十弟子俱來此邑莫不歡喜。皆出奉迎頭面禮足。白佛言。世尊。此邑常有一惡毒龍。破壞田苗。我恒願得大威德人而降伏之。時莎伽陀比丘在佛陀後扇佛。佛即顧問。汝聽此諸居士所說不。答言聽。第二第三問答亦如是。莎伽陀比丘作是念。世尊反覆三問。已為敕我降此惡龍。即前禮佛足右遶而去。向彼龍所作是念。我今當降此龍令不壞形。而使其身微細如木。
到菴婆羅提他龍住處泉邊樹下敷坐具大坐。龍聞袈裟衣氣。即發瞋恚從身出煙。莎伽陀比丘即入三昧。以神通力身亦出煙。龍倍瞋恚身上出火。莎伽陀比丘。復入火光三昧。身亦出火。龍復雨雹。莎伽陀比丘即變雨雹。作釋俱利餅餚餅波波羅餅。龍復放大霹靂。莎伽陀比丘即變霹靂。作種種歡喜丸。龍復雨箭刀槊。莎伽陀比丘即變作優缽羅華波頭摩華俱牟陀華分陀利華。時龍復雨毒蛇蜈蚣土虺蚰蜒。莎伽陀比丘即變作優婆羅華瓔珞瞻蔔華瓔珞婆師華瓔珞阿提目多伽華瓔珞。如是等龍所有勢力盡現。向莎伽陀比丘。如是現威德已。不能勝故。即失威力光明。莎伽陀比丘知龍力勢已盡不能復動。即變作細身。從龍兩耳入從兩眼出兩眼出已從兩鼻入。從口中出在龍頭上。往來經行不傷龍身。
爾時龍見如是事已。心即大驚怖畏毛豎。合掌向莎伽陀比丘言。我歸依汝。莎伽陀比丘答言。汝莫歸依我。當歸依我所歸依。龍言。我從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當知我盡形作佛優婆塞。是龍受三自歸作佛弟子已。更不復作如是兇惡事。諸人鳥獸皆得到其所住處。秋穀熟時不復傷破。如是名聲流布諸國。皆言。莎伽陀比丘。能降惡龍折伏令善。諸人鳥獸得到龍所。秋穀熟時不復破傷。因此莎伽陀比丘名聲流布。
附註:〔羅漢〕
法苑珠林記過去九十一劫,有一婆羅門,好學廣博,常教五百豪族童子,謂即今五百羅漢,此一說也。佛滅後,諸弟子相會,為防止異見邪說,誦佛陀之說法,舉各自所聞確實者,結集經藏;佛陀入滅於2月15日。當時大弟子摩訶迦葉(Maha Kasyapa)在葉波國,聞佛滅而速返。在葬了佛陀之後,想到:如果不集結師尊的教誨,使之流傳,而利眾生,不久都會消失無跡。便在摩竭陀國阿闍世王(Ajatasatru)的支持下,於6月27日開始結集於王舍城闍崛山七葉窟內。當時參加結集盛會的有500弟子,因此史稱「五百結集」,也稱為「第一結集」。這500弟子即今所謂五百羅漢,此說較為人所宗。亦有其他諸說者,要皆舉其約數以示其眾耳,故象器箋十四曰:「五百羅漢名,莫聞藏乘說。近有南宗江陰軍乾明院羅漢尊號一卷刊布,亦不載本據矣。」內典以佛累世轉生,此五百羅漢亦累次轉生,所見非一,名莫論矣。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梵名(Arhat)。有殺賊、應供、無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羅漢者皆身心六根清淨,無明煩惱已斷(殺賊)。已了脫生死,證入涅盤(無生)。堪受諸人天尊敬供養(應供)。於壽命未盡前,仍住世間梵行少欲,戒德清淨,隨緣教化度眾。
羅漢是小乘聖人,小乘的最高果位有兩種︰一是聲聞聖者,由於聽聞佛法,從佛的言教而修四諦法(苦、集、滅、道)及三十七菩提分而得解脫道的,那就是羅漢;一是生在無佛之世,自修十二因緣法(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而自悟解脫道,自了生死的,那便稱為緣覺或辟支迦佛。聲聞與緣覺,同屬於小乘,小乘分為聲聞乘與緣覺乘,所以又稱小乘為二乘。這二乘是自求了生死,自求入涅槃的,他們絕對厭離人天的生死道,所以不願再來度眾生,不能稱為菩薩,也不能成佛。 解脫道的最高果位是為阿羅漢,簡稱羅漢。
小乘涅槃,是由斷了我執──煩惱障而得,所以小乘的羅漢,若從解脫道的境界上說,相當於大乘的第七地或第八地菩薩。菩薩道的聖者,是由斷了法執──所知障及我執──煩惱障的各一分,而親證真如法性的一分,進入初地階位;從斷煩惱障的程度上說,羅漢同於七地或八地菩薩,從斷所知障的程度上說,羅漢僅相當於菩薩的第七果位。因為,斷煩惱障(我空)即解脫生死,斷所知障(法空)即不離生死,解脫生死即入涅槃,不離生死即度眾生,解脫是慧業,度生是福業,福慧雙修是菩薩業,福慧圓滿便是成佛。因此,若從度生的福業上說,羅漢僅同於初發心菩薩的第七個階位,距離初地菩薩尚有三十三個階位,在整個成佛之道的全程之中,初地菩薩已經走了三分之一(第一無數劫已滿),八地菩薩已經走了三分之二(第二無數劫已滿),十信菩薩尚在即將進入三大無數劫的預備階段哩!因此,如果羅漢要想成佛,必須迴小乘向大乘,從第七果位上慢慢修起來。但是羅漢入了涅槃之後,短時間內很難迴小向大,所以修了小乘道,幾乎就跟佛道絕了緣,於是,有的大乘經論,竟將小乘與外道相提並論而大肆貶斥。其實,如照《法華經》的觀點,真的阿羅漢,必定能夠迴小向大,法華會上的諸大比丘、比丘尼,也多是從小乘入大乘的阿羅漢,從五百羅漢就可得到證實《法華經》的觀點是正確無誤的。
迴小向大也有兩種人:一種是一向修的小乘道,如果再從羅漢位上迴入大乘,便得從大乘的七信位上起修大乘法;一種是曾經修過大乘法,後來退入小乘道的羅漢位後再進大乘道,那就要連帶他們先前修過的大乘位加起來算了,比如舍利弗在往昔生中,已曾修到第七住的大乘位,後來退入小乘,證到羅漢果後再來進入大乘一樣。大致說來,如果先曾修習大乘法,退失之後再入大乘法,一念迴心向上,即可進入初住位,或曾經已有深厚的大乘基礎,退失之後再入大乘,一念迴心,即可證入初地以上的菩薩聖位了。當然,羅漢迴小向大,只是福業不夠大乘的聖位,他們的慧業──解脫功用,絕不會也連帶著退入凡位的。獲得羅漢果位的僧人,由於佛性深淺不同,而分為:不退法羅漢、思法辦羅漢、護法羅漢、安住法羅漢、堪達法羅漢、不動法羅漢。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生活點滴」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