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巧合,並且也沒有什麼事是「因意外」而發生的。
每件事和每件冒險,都是你的靈魂召來你自己身邊的,
以使你能創造並經驗你真的是誰。
(N.D.Walsch,1988,〈與神對話〉,83頁,台北:方智)
引自 金樹人老師 個人網頁
隨著年假告終,實習生活重新開展的日子到來
論文就如影隨形地侵佔我的腦子,揮之不去,卻又苦無進展
硬生生地,迫使我整個人頭痛欲裂,輾轉難眠,接連失眠三日
好幾次,恨不得告訴自己,要學著放下焦慮
卻只能眼睜睜地望見自己,在煩惱中,更顯落寞與無奈
一點都沒有辦法改善自己的狀態,此時深深感受到,心有餘而力不足
也更能體會焦慮患者在面臨生命困境及決定時的轉折及心路歷程
而這不是說停就能停的啊!
當然,身為諮商工作者的我,也試著用盡諸多方法來幫助自己
有時,望著嫺的暱稱(註一)來鼓勵自己
有時,告訴自己就是要行動來激發自己轉移注意力
卻才發現,越想幫助自己,就越困難
自己苦思許久,不停地沈澱自己可以靜下心的時刻
觀察自己與自己對話的狀況,才驚覺,那些時刻都是發生在
「陪伴」自己的當下,而不是「幫助」自己的情況下
或許,更貼近的說,與自己同行的時候,比陪伴及幫助,更有力量
今天,我就順著這樣的體悟,相信自己直覺,前往龍山寺,尋求安定
而我,也更加相信,這一切的到來,是上天給我的考驗,也是我召喚而來的
然而,他驚喜的部分,不單純讓我體驗焦慮患者的辛苦,或學習這樣的歷程
他更意外地讓我感受到給出愛的感動,以及未來自己的新方向
走往龍山寺,我誠心地讓自己慢慢平靜下來
我知道,混亂許久的我,很難一時之間,平靜
而我,一方面允許自己在祈求的過程中,胡思亂想
一方面又透過呼吸調息,來引導自己感受自己的存在,感受心中的那股力量
面對菩薩,我不停祈念著
懇求菩薩給我智慧,讓我有勇氣面對一切的考驗,在自在之餘,繼續給出愛
而我立願,繼續謙卑向善、謙虛修為,盡我的能力,與更多人的生命交會
我想菩薩似乎聽見了我的心願,在我重回大殿時,我的心漸漸安詳
在穿越廣場下方的大型平安總燈之際,我感受到有一股光,包圍著自己
在光裡,有著愛,有著暖暖的力量,伴隨著我,回首珍惜、勇敢向前行
我覺得,能在愛裡面、能被光包圍,真是幸福
望著佛揭,我靜靜地駐念著,感受著話中的智慧,感受著自己的成長
原來,我越來越懂話中意涵了,原來,許多大師後來都會入佛修為
原來,佛中揭語,盡是人生百態與修為心法
宛如心理治療般,淨化人心、開釋頓悟
感受到這股愛,我也感受到自己心中滿滿的力量,蓄勢待發,醞釀給出
帶著力量,慢慢地行走在寬廣的馬路上,隨意地看著路邊的花草樹木
盡也同金老師一般,會被路邊不起眼的花卉,靜靜吸引著
目光,不知不覺地,游移到他的中心,找尋著,看著
腦中,閃起近日來,雲門大火後林懷民先生的話語與神情
頓時,心中燃起一股感動,花與人都有著不容輕忽的生命力
越艱苦,越能顯現其韌性,或許旁人不可知,但只要留心,就有機會真心瞭解
瞭解那話語中,滿滿的相信及力量,以及對這塊土地的愛及關懷
回到家,看著電視,意外地,有一幕廣告吸引了我的目光
這是家扶中心受惠贊助的文宣廣告,廣告主角原是家扶受惠計畫之一員
如今,長大成人,藉由擔任家扶小老師的義工角色
學習回饋與他有相同背景的孩童,並從中體會更多愛與關懷,學習成長
望著廣告CF,我深深地被觸發及感動
那是在被愛當中感受到的一股愛,然後把他真誠地散放出去,傳給更多人
我知道,我終於找到了我想要的
我也想起,大學身處育幼院服務工作的我
大一的時候,我很主動地在社團展覽會中,找尋我要的服務性社團
慈幼社,服務著育幼院及原住民的孩童及青少年的社團,便成為我的首選
我毫無疑問地投入了下去,一走就是近五年,也奠下我與山的不解之緣
退伍之後,我一直打聽是否還有這樣的相似社團
隨著就業、考研究所、擔任義張的工作接踵而來,我暫時放下了我的找尋
但我知道,我其實是不甘於只做諮商工作的,我還是想要做類似社工工作的
其中,投入家扶中心或育幼院中,擔任課輔老師或活動員,就是可能的嘗試
今天,巧遇了這個廣告,故事中的主角
很可愛,靦腆、羞澀又帶點早熟,在和孩子相處時,自然、熱情、充滿活力
像極了當年的我,也讓我想起這陣子春節出遊認識的朋友,小棒(註二)
相同的年紀、相似的感覺,可以作為我的學生,以及符合當年孩童的年紀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話語中,有著對生命的體認及關懷,還有豐厚的生命力
突然間,我嚇了一跳,我知道,為什麼我對這個廣告及小棒(註二)有感覺了
因為,在他們身上,都有著年輕的活力及熱情,以及令人心疼的部分
彷彿也喚醒過往的自己,以及當年的初衷
這個公益活動,主要是捐款,但令我感興趣的,卻是家扶中心的義工制度
身為義張近十年,我漸漸熟悉,也漸漸覺得,可以幫自己開創新的天地了
就如同我想去戒煙中心一樣,儘管要重新受訓,我也甘之如飴
因為,我看見我自己,隨著參加不同的義工團體,我就能更貼近想接觸的對象
那就是,主流社會定義下的弱勢團體、特殊族群
在廣告裡、網誌瀏覽中,我越看越起勁,我也看見,屬於自己的熱情與活力
並在記事本上,寫著:
等待實習結束,就幫自己開創新的可能吧!
就這麼走吧!你知道你為何要這樣!就隨著上天的安排及自己的召喚,走吧!
這個活動叫做「點燃生命之火」,這名字取的真好
我覺得他們不僅點燃貧苦孩子的生命,也點燃我的生命
而我想要盡我所能,把這股愛、這股火的力量,繼續延續下去,循環、流轉
推薦這個廣告CF,大家可以看一下,如果你願意,也加入吧!
http://chinatrust.dc.com.tw/ 這是活動首頁,裡面有兩支CF及活動簡介
http://www.ccf.org.tw/index_1.php 這是家扶中心的首頁
註一:嫺,師大研究所同學,總能在生活中細心觀察他人感受及人生意涵
與我有著多次的革命情感,並參與熙琄老師的敘事治療長期養成班的工作坊
其暱稱部分摘述為「熙琄說:照顧好自己,是對自己與身邊人的負責任。」、
「回到自己的中心,每天給自己至少一個「停」的機會,祝福就會一直在。」
註二:小棒,春節與碩他們班出遊認識的新夥伴,有著與我一樣纖細的心思
調皮、好玩又熱情的性格,在嬉鬧活潑下,又有著不為外人道的真誠與單純
與那複雜的心事,是個值得深交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