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22 13:17:53| 人氣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奧古斯丁的「恩典主義」──反對伯拉糾主義》(記憶中的烙印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朋友傳給我的文章!

  使徒時代以後,在西方基督教社會,無人比奧古斯丁更多教導下述專題:邪惡的難題、信心與理智的關係、教會、宣教與聖禮、神秘主義及其他問題。此處我們專注最重要的部分。

  伯拉糾來自羅馬帝國的不列顛,四百年左右開始展現魅力,在羅馬貴族圈成為極受尊重的基督教教師與顧問。他倡導嚴厲的道德苦修主義,不容許以人性軟弱作為藉口。他認為神既要求人聖潔與完全,我們就必定行得出來,因為神的創造已經賦予我們完成任務的本性。雖然亞當將罪惡帶入世界,但不能傳遞給後代,除非經由模仿及社會習俗的影響。神創造的道德力不受亞當墮落的影響,我們應藉著悔改與受洗從過去罪惡中釋放出來,然後基督的教訓和榜樣之恩典,能使我們自由成就父神旨意直到完全。
  這些教義是伯拉糾門徒,於四一○年逃避哥特族進佔羅馬時帶到非洲。奧古斯丁迅即提高警覺,在四一一年發表了廿年中第一篇反對伯拉糾的講道與著作。他的首先發難,迫使伯拉糾派在四三一年受到全體教會譴責。

  奧古斯丁的回應首重原罪,因此主張嬰兒洗禮是必需的。伯拉糾派很難證明嬰兒不是從墮落的亞當,乃從更新的亞當誕生。奧古斯丁堅持原罪藉著亞當的肉體傳遞給世界各族,故人生而有罪和病,如同「在亞當裡」犯罪,(奧古斯丁採用一羅馬書五12節的錯誤翻譯,但藉希伯來書七10加以闡釋),亦即人性的敗壞和軟弱,使得人不能靠自己力量選擇善和神。
 
  另外,奧古斯丁主教認為受洗不能除罪,「淫慾」在我們一生追求更新期間始終支配著我們。教會是罪人的醫院,不是完全人的團體。伯拉糾的教導,破壞了奧古斯丁在希坡天主教的牧會策略,奧氏主張教會應包含「各色各樣的人」。他長期反對多納徒派(Donatists)(在非洲最頑強地反對教會),奧氏認為教會在大審判之前,必然是麥子和稗子共處的園地。沒受洗的嬰孩若死了,就必下到地獄裡(雖是較寬容的陰間),人們對這點看法分歧,奧氏認為我們需要深層的原理,而不是靠父母變幻莫測的行為,和在危急關頭有無受洗的機會。

  奧古斯丁常在羅馬書九至十一章的經文上掙扎,現在則利用它大力反對伯拉糾派,辯護神的恩典與揀選主權之深奧神學。

  他最喜歡的經句是林前四7:「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沒有神的預恩(prior grace),人連「起首的信心」都不可能,有了神的恩典,人的「意志才能預備好」(箴言八35,奧古斯丁版本)轉向神。恩典賜給受洗又蒙揀選的人,不是凡受洗的都是蒙揀選的。有些受洗的後來又墮落了,因為他們沒有承受蒙揀選者的「恆忍之恩」。「確定數目」的蒙揀選者(只有神知道),全是出於神白白的愛,沒被揀選的都要留在公義的曠野。您或許會抗議神任意而行,但「你是誰,竟敢向神強嘴呢?」(羅九20)。我們唯有敬畏地站立在難測的審判台前,注目祂豐盛的憐恤!(羅十一33)。

  奧古斯丁系統闡述的「恩典教義」,加上少許限制條件後,同被天主教及更正教的神學家遵從。他不得不設法擺脫「神願意萬人得救」的肯定意涵(如提前二:四),但是他並未否定聖經完整的思想概要。自奧古斯丁以後,這些議題或正或反地為篤信聖經的基督徒所主張。如果我們全盤或部分反對奧古斯丁的教義,我們應先確定自己已全面衡量神在聖經中的教導。



台長: 保羅
人氣(2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