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NO- JI-』是日文『命』的發音,是非常好理解的一個音,簡潔、有氣勢。每次從日文影片或是日劇上面聽到這個詞的時候,總是有一種不知道哪裡來的悲傷的氣味。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有考慮了一下到底要不要討論這小說當中的情節,是否會影響其他人看這本書的興致,後來有兩個大理由說明這是毫無關係的。第一就是應該大部分會看的人都看過了,不會看的人應該還是不會看。第二就是這本小說的劇情其實並不是非常的重要,而是各角色的態度以及文字所散發出來的氣氛。
真的是,第一次看完一本小說卻覺得劇情並不是挺重要的感覺。
由於一開始整本書的氣氛就瀰漫著死亡的氣息,與其說是死亡到不如說是對生的迷惘,主角一開始就說明了,他覺得死亡並不是生的對極,而是死亡一開始就是生的一部份。
雖然我的理念並不是很雷同,但是我對死亡的看法是『死亡讓活著的一切有了意義』,還有死掉了是一種超脫,其實我並不討厭死亡,但那是我自己而言,如果周邊的人死去了,還是會感到非常的悲傷的,像是生命中少了一部分,如同在我金門當兵的時候,單老師死去之時,我曾經寫了一篇文章紀念他,其實我跟老師的緣分只有一點點,或者說是一種小有衝突到互相了解的某個非常微小的過程,但是當我得知他死去以後,彷彿那個過程與經驗變成灰色而失去了變動性的感覺一樣。
當那段文字變成灰色,就無法在做任何的改變,無法改變就是死亡的影響。
其實我們社會的教育,不免就是逃避死亡、避免死亡、無視死亡、將死亡描述的非常的黑暗,其是這都是對小孩的教法而已。害怕只會更不知所措,當你不去理解死,你就無法更了解生。
其實選擇死去或生存下來,並無是非可言的,因為我們不是別人,永遠都無法理解對方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只能以『自己能理解』的角度去看待生與死,與其如此,倒不如好好的感受自己的生命,其實我也並沒有鼓勵大家說活下去是『正確』的『應該』做的事情,只是生命有很多等著我們去體驗的美好的可能性,而這張門票又是一輩子只能有一次的機會,請問你真的做好放棄的打算了嗎?
先暫且跳多這麼嚴肅的角度。
我還蠻佩服村上春樹對寫作上面表達的極為誠實的感覺,與其說誠實到不如說可以感覺到每個文字與敘述的感覺都是毫無遮掩的表達出來,並不是單指性啦。
因為常常在寫文章的時候都要考慮到讀者能不能體會、用詞是否得當,要給別人甚麼樣的感覺的同時都會失去本味。可是這本小說卻是非常忠實的表達出所有的迷惑與感覺、甚至是帶給人混亂的複雜或是曖昧的情感。
我今天在捷運的時候,也有種感覺,人阿、活在這世界上就是一望無際的令人迷惘的森林,只是大部分的人都假裝自己很清楚,但神奇的是只要一直這麼覺得其實也可以好好的活下去,有時候看到美好的東西,也會毫無信心的覺得那一定會消逝的,即使是自己能掌握的,其實連自己也分不清楚是真是假的。
所以諷刺的是,只有感覺這種東西可以相信吧,那種各式各樣的感動、慾望、信念,到最後是不是直子走出了森林、而渡邊卻還在森林裡迷惘了呢?
這是要摸索一輩子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