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3-12 23:52:29| 人氣4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9th噶舉大祈願法會法王開示03.05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就是這個表情!第四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神韻極像第三世仁波切。

第29屆噶舉大祈願法會:第五天日誌

法王噶瑪巴開示:

今天早上要給的是「不動佛」和「阿彌陀佛」的灌頂。

■法無高低,只有適不適合

在之前幾天時間,我和各位分享了我所想。在《大日如來現證續典》中說:一切諸佛得到遍知的智慧,也就是「成佛」,為了把智慧示予眾生,所以有各種法門開示出來,有聲聞乘、緣覺乘,有天乘、人乘,有大乘、小乘的法,因為眾生根器不同,所以有各種不同的解脫方法。最主是因為佛陀的一念悲心,總是想到如何幫助眾生,尤其是佛了知眾生不同的心意與根器,有各種痛苦、就有各種對治法,希望眾生總是從各種痛苦中出離出來。

佛具備善巧方便,總是在想眾生的心意是什麼:有些眾生還不知道「無我」,佛陀也不勉強眾生去聽;有些眾生不能接受「菩薩道」的法,佛陀也不會勉強他們去接受。佛陀希望眾生得到最究竟的快樂,但因為眾生根器不同,所以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看到世界上很多宗教,我有時候在想,他們都屬於「天乘」吧,未來能夠投生天界;但有些比較注重人道,是這個重視世間、努力此世的人道教理,這些也算「人乘」法門。我們說為了要得到內在、外在的快樂,有很多方法,但無論任何方法,都可以歸類在佛法當中,可以被佛教所含攝。不管是屬於天乘或人道的法,都是屬於佛法。
所以我希望佛教徒都可以心胸開闊,接納所有宗教,不要覺得自己是大乘,就覺得其他教派、乘法不怎麼樣,這是不好的,不要有這樣的偏私分別心。法無高低,只是要看它有沒有利益到這顆心、適不適合這個人而已,大家心胸要開闊,不要偏私。法無高低,只有適不適合而已,不要去論斷法的高低。

■密乘,就是「救護你的心」

今天要灌的頂是屬於密乘,大乘裡面有分因乘、果乘,這是屬於果乘。

密乘意思是「救護你的心」,整個密乘修行要回到自己心中,不然大家以為密乘只是外相上的搖鈴打鼓,卻不瞭解到真正義理,這樣就不對了。

密乘主要是降伏我們不淨、執著的心。我們凡夫常會以為外在是實有、真實存在的,看到、經歷到的現象,好像從一開始就真實存在那邊,以為是真實的;其實從無始以來,各種現象都是幻象,我們都落入到這種幻象中而迷惑,而不知道該怎麼辦。

密乘就是透過如幻的修持,消除對一切執實的執著,一切相本質是空性的,並不是實有。所以從灌頂最開始,就要觀想「一切轉為虛空,然後從虛空中變現出本尊、壇城」,幫助我們瞭解到:一切相的本質,都是空性,並非實有。

本尊觀的「生起次第」,要觀想本尊、法器,都是從空性中出生。希望各位知道「空性」的意思,從修法最開始觀想一切先轉化為空性,再從空性中生出本尊等等,你會知道:空性並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而是能夠再變出本尊及所有相──這就是「顯空不二」的意思。顯是不礙空,空是不阻礙顯相現前。希望各位瞭解這就是密乘,而不是很多奇怪的外在儀式。

重點要護心,尤其要調伏我們的心,將我們「執著一切為真實」的世俗之心調伏,轉化為清淨之心,了知到一切顯相非真實。所以密乘修持,如果僅僅是語言、行為上是不夠的,重點是要回到我們的心。

■發誓再也不生氣:不動比丘的故事

《不動佛國經》(又稱《阿閦佛國經》)有六會,第一品〈授記莊嚴品〉談最開始不動比丘如何發心,第二〈佛剎功德莊嚴品〉談到現喜淨土的莊嚴,接著還有第三〈聲聞眾品〉,第四不動如來會〈菩薩眾品〉,第五〈涅槃功德品〉,第六〈往生因緣品〉。

第二品〈佛剎功德莊嚴品〉:昨天講完第一部〈授記莊嚴品第一〉,接下來要講第二品〈佛剎功德莊嚴品〉,會講到現喜淨土的種種。佛陀對舍利佛說到不動佛是如何發心之後,接下來這一品談到不動佛國土是如何的莊嚴,現喜淨土或許在不動比丘成佛之前就有了,或許不動佛成佛之後,又讓現喜淨土因為不同的功德而有了不同的莊嚴。

不動佛在成佛之前七天時間,現喜淨土的菩薩,歡喜到不用吃飯,有各種殊勝徵兆產生,這都是不動佛的願。不動佛成佛時示現各種化身的神通,也有「十二成道相」,但沒有「降伏魔軍相」,這和不動佛過去的願有關,他發願不對眾生起嗔心,所以在他眼中甚至沒有「魔軍」、忘了要去降伏魔軍,所以不像世尊示現「降服魔軍」相。釋迦牟尼佛是安住在慈悲三摩地中降伏魔軍,但不動佛一直安住在慈悲三摩地中,所以沒有降伏魔軍這樣的相。

這裡也提到「三十三天」,現喜淨土中的眾生甚至都可以到三十三天,但不會貪著三十三天中任何各種東西,不會有貪欲。一般世間的人看不到三十三天界的功德,但如果你是投生在現喜淨土的眾生,會看得到三十三天的功德,這也是過去不動佛的願力。

第三品〈聲聞眾品〉:這一品談到不動佛的眷眾有聲聞眾,在不動佛淨土當中,無論這些弟子根器是什麼,只要佛陀開示、聽聞到三次法,就可以證悟一來不還阿羅漢果。在不動佛淨土中,也是沒有四種墮罪(無知、放逸、不敬、煩惱熾盛)的,戒定慧三學裡甚至不需要「戒學」,因為所有眾生在那邊自然在清淨戒中,甚至不需要再去制戒。

第四品〈菩薩眾品〉:不動佛國土中的菩薩,比起三千大千世界的菩薩合起來還多,在家少而出家多。

第五品〈涅槃功德品〉:談到不動佛在涅槃時的功德,他涅槃前曾發願,在未成佛前,依法調伏有情,皆得證得阿羅漢果。

第六品〈往生因緣品〉:談到無論修持六度任何一法,都會成為投生不動佛淨土的因;但僅是這樣還不夠,還必須對不動佛生起信心,思維不動佛、現喜淨土的功德,向不動佛虔誠祈請,這樣才能往生的。

■灌頂及菩薩戒

以上就是《不動佛國經》的大致意思,接下來要給予灌頂。

觀想不動佛和眷屬在面前虛空中,作「七支供養」:首先是「頂禮」,先皈依發心,為利眾生願成佛,接著是做廣大供養、懺悔一切罪障、隨喜一切善行、祈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長久住世、祈請恆常轉動法輪、迴向。

灌頂還要先給予菩薩戒,要領受菩薩戒,至少要領受皈依和菩薩戒。按照儀軌的話,事部沒有特別要持守密乘戒,但一定要有菩薩戒,在座可能沒有準備好要領受菩薩戒,也有的人不太可能領受菩薩戒,總之發一念心吧,不然要領受灌頂是困難的,或許透過灌頂,種下一顆發心的種子。請跟著念:
「我皈依三寶、我諸惡莫作、我憶念諸佛菩薩,我做皈依並且發起菩提心,當我發起菩提心後,希望能夠利益一切眾生都能成佛。我皈依三寶、我懺悔罪障、我隨喜一切的善行、我憶念諸佛菩薩,對於三寶直至證菩提前,我都要皈依,同時我發起菩提心,希望利益一切眾生成就佛道。」想要領受菩薩戒的人,可以想像已經領受菩薩戒了。
接下來是「寶瓶灌頂」。
獻「酬謝曼達」。

■第二部分:阿彌陀佛灌頂

維那師帶領大眾唱頌〈求生淨土祈願文〉,法王給予「阿彌陀佛」灌頂。

■得灌囑咐:讓心與法,合而為一

今天我們就給予了「不動佛」和「阿彌陀佛」灌頂。
真正的灌頂,需要具備許多如法的因緣、由具格上師給予,今天只是簡短給予。灌頂可以說是一種「允許」,允許你可以修持這個法了,往後要修持不動佛或阿彌陀佛法都可以了。

你們得灌之後,最少至少要每天念禮敬阿彌陀佛或禮敬不動佛的佛號,念珠至少要念一圈,並思維阿彌陀佛和不動佛的功德。

我們說最主要的修持,就是改變你的心,讓你的心越來越好,心改變了,你的人就會改變了,所以佛法和人不要有太大的距離,就是你自己和佛法要相結合,這是很重要的事情。不然我們總是說大圓滿、大手印、大中觀等等,好像在修持這些「大」法,人也變大了、變厲害了。就像過去的祖師說,「法是大手印沒有用,人要證悟成為大手印才行」,僅僅口中說修持大手印是沒有用的,重點是要實修,讓佛法跟你自己不要分開,讓任何法都成為可以「降伏你的心、改變你的心」的方法,這就是佛法的精髓。如果佛法不能和自己的心結合,改變自己的心,是沒有意義的;要讓佛法成為降伏自心的方法,這才重要。希望你們能夠有這樣的瞭解和發願。

 

.

台長: 小V
人氣(499)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噶瑪巴 |
此分類下一篇:29th噶舉大祈願法會法王開示03.06
此分類上一篇:29th噶舉大祈願法會法王開示03.04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