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9-11 18:17:23| 人氣2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突破修道上的唯物(摘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創巴仁波切所撰寫。

網路版http://big5.jiexieyin.org/show.aspx?id=2948&cid=152

摘錄:

        我們是來學修道的。我相信這種追求出自真心,但我們不能不對其性質加以深究。問題在於「我」能將任何事物轉為己用,連修道也不例外。「我」為了自利,經常企圖獲得和利用修道之法。法教被看作外物——「我」外之物——或一種我們想要模仿的哲理。我們並非真要認同法教或與法教合一。因此,上師若講「無我」,我們就模仿「無我」。我們依樣畫葫蘆,擺出適當的姿態,但在生活方式上,實不願有所犧牲。我們變成熟練的演員,對法教的真義裝聾作啞,卻在假裝修道裡找點慰籍。

  一感到自己的行為與法教矛盾或衝突,我們就立刻以自圓其說來把衝突擺平;自圓其說者即是那扮演修道顧問的「我」。這種情形有如一個政教分離的國家。政策若不合乎教義,國王自會去找教主或修道顧問,乞求他的祝福;於是教主便找出藉口,偽稱國王是護教者,而為國王的政策祝福。個人內心的運作,與此幾乎完全一樣,因為「我」既是教主,又是國王。

  要想真正修道,必須突破上述的自圓其說。然而,這種自圓其說可不是好對付的,因為其中一切都是透過「我」的觀點和邏輯去看,以致看來無不端整、精確,且很有道理。我們試圖為每一問題都找到能自圓其說的答案。為了要使自己安心,我們力求把生活中所有讓我們困惑的情況,全都融入我們的理論體系。而且,我們這種努力是那麼認真、嚴肅,那麼坦率、虔誠,以致很難令人起疑。我們總是相信自己的修道顧問是「正直」的。

  至於用什麼來自圓其說,無關緊要;我們可以利用聖書中的智慧,利用圖表、計算、秘方、根本教義、深奧的心理學或任何其他手法。我們一開始評估,決定應做這做那,或不應做這做那,我們就已經是把自己所修或所知與彼此對立的類別連在一起了,此即修道上的唯物,亦即我們修道顧問的虛偽道心。我們一有相對的二元觀,如「我這麼做是為了要成就某種意識形態,或成就某種生存境界」,我們與我們的本來面目就自動地一分為二了。

  如果我們自問:「評估或取捨有何不對?」答案便是:我們一作輔助的判斷——我該做這個,不該做那個——我們就已達到複雜層面,遠離了我們本來面目的單純。所謂禪修的單純,指的就是一心體驗「我」那善於模仿的猴性。除此之外,不管把什麼放在心上,都會變成厚重的面具或甲冑。

  我們必須明白,修道的重點無不在於捨離「我」的官僚作風,也就是捨離「我」的貪得無厭,不再像「我」那樣不斷希求更崇高、更神聖、更卓超的知識、宗教、道德、判斷、慰藉或任何「我」之所欲得者。我們必須捨離修道上的唯物。若不捨離,反而如是去做,我們最後可能發現自己擁有一大堆的修行之道。我們也許覺得這些道非常珍貴。我們已經學了那麼多——我們可能學過西方哲學或東方哲學,修過瑜伽,或許還做過數十位大師的弟子,我們已有成就,我們已經學成,我們相信自己已積足了知識。可是在這一切都完成之後,竟然還須放棄什麼,太不可思議了!怎會這樣?絕不可能!然而事實偏偏就是如此。我們所收集的大量知識和經驗,只是「我」之部分展現,只是「我」之浮誇性的一部分。我們向世人炫耀這些知識和經驗;藉著這種炫耀,我們讓自己安心,肯定自己是安安穩穩地在做「修道」者。

        法教有一特色,像剛出爐的麵包,還是熱的、新鮮的。每一位麵包師部必須把烘製麵包的一般知識,運用於自己的麵團和烤箱,製成之後,他還必須親口去把新鮮的麵包切開,趁熱吃下。他必須先讓法教成為自己的,然後再依之而修,這是非常活的過程,沒有所謂收集知識的那種自欺。我們必須在自己的經驗上下功夫。有了疑惑,我們不能回頭去找所收集的知識,企圖從那裡獲得一些肯定或安慰,如:「上師和法教都站在我這邊。」修行之道不是那麼走的。修行之道是孤獨的個人之道

 

台長: 小V
人氣(28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學習感言 |
此分類下一篇:打好基本功
此分類上一篇: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