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上課是今年度本課程的最後一周,祈願2010年再與老師同學續前緣。
※筆記重點分享:
事實上,我們必須達到解脫,才能真正的幫助別人。真正要學佛,就不能停留在書上。
瞋恨別人就如同瞋恨病一樣沒有道理,所有都是因緣所生又何必瞋恨呢?
舉例:某個原因造成某個習慣,突然有個與這個習慣不吻合的緣發生,就容易引發我的不滿,這就是瞋。老師說例如開車的人,前面突然有個不打燈的車子插進來,那種感覺通常第一時間都是很不舒服的。於是老師教導我們:當一個感覺生起時,到變成反應,中間會有一個空隙,要趁這個空隙的時候,隨時思惟一切現象皆是因緣所生。既然一切都是因緣所生,那麼自然沒有一個我恒存與可以執有,那麼打斷我的不舒服感,也是一樣的道理,沒有我也就沒有打斷的不舒服感。
所有的因都是在我自己,不是從外來決定。我的解讀是:如果我可以不在乎,這個因緣就不會引起煩惱。
煩惱的模子是我們自己造的,我們以為的真實不是真實的本性。一切皆是因緣生起法,所以說,業是可以被改變的。正因為有無常,才有解脫的希望與可能。也才有輪迴之顯現。
當一個人傷害我的時候,可以思惟,對方的很多煩惱是我所引起的,所以他才會傷害我,那麼我應該對他生起慈悲,因為這是我與他的因緣所致。換句話說,讓不好的緣分變成好的,關鍵在於慈悲心的生起。
雖然一切都是如幻如化,但還是有作用。作用是由感受者來決定,所以才有因緣生滅,也就是無常。如果沒有這個感受者(執有為實)就等於斬斷了因果,因此不再有因果產生,卻仍有之前因果的作用。
第六品安忍第31, 32偈:是故一切法,依他非自生。知已不應瞋,如幻如化事。由誰除何瞋?除瞋不如理。瞋除諸苦滅,故非不應理。
老師最後送給我們大家兩個偈子: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生。一切世間苦,咸由自利成。何需更繁敘?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觀此二別!
本期圓滿。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