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新願
願將最璀璨的煙火獻給最璀璨的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祈願從此我與上師的心無二無別
祈願從此慈悲與智慧與我同行
祈願從此眾生不再視痛苦為痛苦
祈願從此眾生化煩惱與阻礙為力量
祈願從此我能如諸佛菩薩盡力協助眾生
祈願從此邁向成佛之道
2008首先分享大寶法王在藥師佛灌頂法會上的開示重點
「佛教是一個很包容、很真誠的教法。由於對佛法的信心和歡喜心,讓我看到佛法和其他宗教是不相違背的。
佛教的精隨是因果業報。今生我生為佛教徒也是因果的道理,我對佛法特別有信心也是由於因果。今生是過去的因成熟的果,我們應該以歡喜心去面對今生。有些宗教認為有一造世主,從某方面來說,我之所以生為佛教徒,也可說是因為這位造世主的緣故。這樣的想法和佛法的道理是不相違背的。總之,不同宗派之間,應該有互相包容、互相歡喜的心。我對自己身為佛教徒的角色也感到非常歡喜。
從世間的角度來說,我也有許多必須面對的問題和困難。例如,我沒有自主性,有很多事情,我無法自己做主。此外,就算我自己沒有問題,別人也會丟一些問題給我。每天都有很多人帶著各種大大小小問題來見我,要我幫忙,或要我特別關心某些事,例如,社會貧富差距愈來愈懸殊的問題等。有些人是問了一些家庭問題而來,例如:夫妻不合、小孩子要開刀、小孩子要考試……等。總之,我必須負責解答家庭問題、社會問題、醫療問題,有時要扮演父母的角色,有時要扮演醫療顧問的角色,各式各樣的。我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呢?
他們都是帶著信心來見我的,我不能告訴他們我沒辦法,請他們回去。我有責任要幫助他們。我沒有條件能給他們什麼,我唯一能做的是鼓勵他們,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有勇氣面對問題,而歡喜地面對人生。這也是我能為大家做的最好的一件事,讓每個人升起信心,面對人生。
不論是在世間法或佛法,我們總是會遇到問題。處理問題時,外在因緣條件固然要具足,但最重要的還是內在的因素。
我們必須要有信心和勇氣,一種有智慧、具有善巧方便的自信力。有了自信力之後,我們就能面對世間的許多問題。當然,生、老、病、死的問題是無法立即消除的。我們的身體就是無常的,不離成、住、滅、空。但是,隨著自信力的增長,我們面對這些問題的能力也會增長,逐漸出離生、老、病、死的問題。
密乘灌頂、觀修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升起勇氣,讓光明面升起,讓我們知道這世間真的是可以變成淨土的,而且其中的眾生真的可以變成菩薩和聖者的。這並不只是佛教的教義而已。佛陀的法教並非只是針對佛教徒而已,而是針對所有的眾生。藥師儀軌並非只是針對佛教徒而已,而是為了讓一切眾生都升起光明面。
皈依發心
在世俗中,一個計畫的成功須要三大要素:首先,規劃者或領導者必須具有能力;其次,所有工作人員對領導者和計畫有信心;第三,所有工作人員彼此信任和合作。皈依的道理也是一樣,佛如同領導者,法如同計畫,僧如同工作友伴。皈依就是對這三者都具有信心。
發心更是重要。一件事情是否能成功,在於我們是否有信心、有勇氣,及真正去做的決心。成功的人物不一定受過很好的教育,但他們總是有勇氣去面對問題及克服困難。如果能把皈依和發心的意義帶到日常生活中,我相信這會對大家很有幫助。
觀想本尊
如同先前說過的,
觀修本尊時要觀想外在器世界轉變為淨土,且一切有情眾生都轉變為本尊,一切不淨都轉化為清淨。只是合掌念誦「為利眾生願成佛」是沒有用的,念誦時心中要同時觀想。觀想要盡量清晰,清晰的觀想如同清晰的藍圖。腦中一片空白、眼睛直瞪著釋迦牟尼佛或觀音像地念誦是沒有用的。我們必須把眼睛對著心看,用心去觀想和發願。外在的佛像一直坐在那裡,是不會動的,會動的是我們的心。釋迦牟尼佛現在不在這世間,我們現在看到的佛像和唐卡,只是在提醒我們佛的樣子,
真正能改變一切的是我們的心。我們具有思惟和觀想的能力,與其睜大眼睛、呆呆地望著不會動的佛像,
不如讓眼睛往內觀,清晰地觀修本尊的清淨相。」
全文詳見
http://www.hwayue.org.tw/act/25th_KagyuMonlam_news071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