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5-22 00:25:22| 人氣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河套地區開發看粵港澳大特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香港觀察 曹景行

來自深圳的青年勞動力有益于香港經濟發展

五月十二日北京《晨報》財經新聞用了頭版的半個版篇幅,專門報道了43家香港企業的越南、柬埔寨考察之行,大標題為"港資企業遷離內地苗頭盡現"。這些香港商界人士表示:"我們的目的是探討將生產線移至越南和柬埔寨的可行性,以紓緩在’珠三角’生產線的成本壓力。"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官方的貿易發展局在背後成為推動者,貿發局總裁林天福鼓勵香港廠商開拓越南市場,制定投資策略。這種降低工資成本的做法,當然符合香港商界的利益。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陳鎮仁就預料,因為經營艱難,今年下半年珠三角將會有一成半的港資企業搬離,另外兩成則關門大吉。

港資企業(當然也包括台資企業)開始大規模外移,給珠江三角洲以至整個廣東省的產業升級,都帶來了新的緊迫感。今年以來,廣東方面比以往更加強調要同香港、澳門的合作,建立"粵港澳大特區"的構想也成為熱門話題,應該與此密切相關。

只是"大特區"的遠水,救得了台港企業加快撤離的近火嗎?粵港澳三地要建大特區,首先就要看深圳同香港能不能有效合作、共同發展。但香港回歸中國已經十年,深港合作並不算順利。一個深圳河河套地區的開發,拖到今天還沒有起步。

記得幾年前去德國柏林,見到分割東西的"柏林牆"被拆掉後,早先的無人地帶上冒起了世界上最現代的建築群,成為新的城市中心。可惜的是,這樣的情景並沒有出現在香港與深圳之間。面積為96公(約合百萬平方米)的河套地區,至今仍然荒廢著。可以說,只要香港和深圳無法對這地區的合作開發取得共識,粵港澳大特區的設想就永遠是空中樓閣。

好事多磨

河套地區是深圳河當中的一個島,地權原屬深圳,早些年因整治深圳河,把河道拉直,這塊地方就到了香港這邊,也由香港方面管理。要說深港合作,以開發貼近兩地交通要道的河套地區為起點,發展潛力大,既合理又容易,對雙方都會帶來顯而易見的好處。可就是一拖再拖,好事多磨。

近來關於合作開發河套地區呼聲再起,問題是如何開發,開發了作什麼,卻又是各有盤算。香港缺地,商家最早看中的是這片空地可用來建廠,直接使用大陸勞工,弄成一個加工貿易區。這個方案看來過於保守落伍,後來就不大有人提起。香港政府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日前則表示,河套地區的發展要同旁邊的另外兩塊土地一起考慮,河套地區可能會成為教育樞紐。

林太的想法與深圳政協中一些文教界委員的提議接近。他們主張兩地在河套地區共同設立大學城,開闢一塊"教育改革試驗田",為兩地培養人才。但也有政協委員更加進取,提議把河套地區"規劃為深港金融特區",或者建議把那裡變成兩地人士可以自由流通,又以香港現行法制來管理的"新城區"、"特特區"。

而香港中資報章《文匯報》的社評更主張,香港和深圳應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把河套地區建成以金融商業貿易為主的國內自貿區,作為打造港深國際大都會的突破口和示範區。以筆者所見,此說或許更加符合深圳及廣東省的意圖。

只是實質矛盾仍然沒有解決:誰為主,誰得利?香港最新的思考,顯然是要把河套地區開發當作香港邊界地區整體開發的一環,不想弄出一種非港非深的新東西,以免日後出了問題收不了場。就拿人員自由流通來說,香港政府一定想到就頭痛。但一個以香港利益為依歸的"教育樞紐",對深圳會有吸引力嗎?我懷疑。

目前,兩地究竟如何開發河套地區還沒有定論。深圳市長許宗衡日前表示,兩地政府和專項工作小組還在協商,但不久將來河套地區開發就會成為現實。"做什麼,怎麼做",到時候再看吧。只是做得成還是做不成,關係到整個未來粵港澳合作的大局,這才是最值得關注的。

曹景行是BBC中文網中國事務特約撰稿人。

台長: 志工團長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