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布胡會」,在朝野一片「怎麼會這樣」的「驚訝」聲中,終於有驚無險地落幕了。有氣急敗壞如中國者,有大失所望如藍營者,更有喜出望外的執政黨與全體台灣人民。不知不覺之中,歷史已經邁向一個嶄新的階段!
會前,中國當然全力施壓,胡錦濤且在布胡會前,飛機剛剛降落,就迫不及待地在對澳洲的親中華人社團發表演說時,嚴厲指責「台灣入聯」,他以強烈地語氣表示,台灣最近頑固堅持「台獨」分裂主義,極力推動「入聯公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就是台獨分裂主義,……云云。企圖先聲奪人,壓迫美方,好在布胡會後的共同記者會中,由布希總統嚴批台灣的「入聯公投」與企圖「改變現狀」的陳水扁,然後由胡錦濤表示「非常讚賞」,或者獲得布希總統的背書或默許,由胡錦濤再次嚴厲譴責台灣的「入聯公投」與「一小撮」台獨份子分裂祖國的危險舉動。
而鑒於之前美方反對台灣「入聯公投」的強硬態度,執政的民進黨其實已有「再度受辱」的心理準備,此所以有陳總統的台美視訊會議之安排,以及施振榮作為陳總統APEC的領袖代表,到雪梨甫下飛機,就在記者會上史無前例地宣讀陳總統的聲明稿。大力向國際人士與國際媒體宣示台灣的立場。這些預防性的動作,無非是要減低布胡會對台灣可以預見的傷害!
泛藍則從媒體到政客們無不企盼布胡會對台灣的「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案」來個最嚴厲批判,使此案無以為繼,好讓他們不得不拿香跟拜,卻已經進退失據、更被拆穿為騙票謊言的「以中華民國名義重返聯合國公投案」能夠順勢下車,並藉由中國與美國兩強的巨大反作用力,挾外以自重,再度痛打執政黨。在這種偏頗心態之下,乃有聯合報在頭版頭條所預告的「布胡會將反對台灣入聯公投」的重大消息!念茲在茲,朝思暮想,終於把妄想當事實了。
哪知在布胡會後的記者會上,有關台灣的議題,就只有「胡錦濤說,他在會中向布希簡報了台海情勢的發展,布希明確表示了美方立場,延續了美國反對任何改變現狀的立場。布希則對台海問題隻字未提。」
布胡會結束後,美國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傑佛瑞在雪梨對媒體簡報。根據白宮發佈的新聞稿,傑佛瑞說,「布希和胡錦濤在九十分鐘的會談中,都提到副國務卿尼格羅彭提公開反對台灣公投的聲明,中方對這項聲明感到高興。」──這是舊調重彈。
傑佛瑞表示,「布胡兩人一開始就談到與台灣有關的政治議題,布希重申他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保證他的立場未變,同時也對台灣入聯公投議題表示了美方的關切。胡錦濤也表示了他的關切。」──這是說了等於白說。
傑佛瑞說,「相信中方了解布希的立場,美國對台灣採取的這項步驟十分關切,美國不要見到事態變得太嚴重,美國不要見到任何人被台灣的行動刺激。美國會繼續運用美國的良好影響力看能否改變台灣人的立場。」──這完全是安慰中方的客套話。
相對於白宮訊息的措詞審慎而平淡,中國官方中央電視台當晚的報導就頗為刺耳。報導中說,胡錦濤對布希指出,「今明兩年是台海局勢的高危期」、「台灣當局無視各方警告,肆無忌憚的推動入聯公投,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等台獨分裂活動,我們必須對台灣當局提出更加嚴厲的警告,搞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都是絕對不能得逞的。」──得不到公開譴責的共識,只好把會議中最重的話搬出來重述一遍,不過,這還是中方的立場,美方不附和,就表示美國根本不同意中國如此嚴厲的指控了。
當陳總統無視於美國的勸阻,堅持首次的「公投綁大選」,布希曾在2003年12月在中國總理溫家寶面前,斥責陳水扁搞公投是有意改變台海現狀,讓溫家寶「非常讚賞」。此次「以台灣名義進入聯合國的公投案」,更是走向法理台獨的重要步驟,較之2004年的「公投綁大選」,不知嚴重幾倍,全世界都在推測,中國尤其盼望,布希會見胡錦濤時,是否會如法炮製?結果竟是不著邊際,雲淡風清!
一個更嚴重的事件,更高級的領袖,更重要的場合,積累巨大的張力,小小台灣之一弱,更觸怒大大中美之兩強,只要布希給個顏色,正可以讓台獨「一招斃命」,卻不料胡錦濤得到的待遇,比起溫家寶遠遠不如,胡錦濤可謂鍛羽而歸,功虧一簣了!難怪「央視」要在事後補上「更加嚴厲的警告」了!下不了台啊!
沒有人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如此輕輕放下,就連行政院新聞局長謝志偉都說這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意謂更嚴厲的考驗還在後頭。
這件事,其實已經結束了,90分鐘的冗長,不是討論什麼對付台獨的密約,而是為了如何在會後教訓台灣僵持不下,美國提出的議題中國通通沒有興趣,因為中國都要付出代價,中國唯一感興趣的或急於要壓制下來的,就只有阿扁的「入聯公投」而已,美國的要求通通要、遲早要答應,中國唯一的「懇求」只是要布希配合演一場戲,不就是「Lip Service」罷了,竟被峻拒,代之以胡錦濤不痛不癢的「代為陳述」,布希總統只是稍稍頷首而已。
有溫家寶的「重大勝利」於先,全世界都知道中國必然用盡手段,好讓胡主席的成就,更勝溫總理。這是布胡會前台灣朝野如臨大敵,全球媒體視APEC為「中國高峰會」的緣故。夜靜海濤三萬里啊!過招千回,卻似無所事事,美國已經決定要砥柱中流了!證據就在次日布希對APEC企業高峰會演講時,兩度肯定台灣。布希除稱讚台灣等亞太國家的民主發展,也提到與台灣等國家的防衛合作,維繫了亞太和平。這表示美台之間,無論有多少爭端與歧異,都不會重於彼此共享的民主價值與防衛承諾!更何況還有一個全球絕無僅有的「台灣關係法」規範著美國政府的政策與作為。
證據其實俯拾皆是,白宮國安會亞太資深主任韋德寧不也說過震撼各界──尤其是泛藍與中國──的驚人事實:「台灣或者中華民國目前在國際社會不是一個國家。美國政府對這個問題的立場是『中華民國多年來都是一個未解決、留待解決的議題』。」看似完全否定台灣的地位,但是,他也立即補上一句話:「但美國也要中國採取行動以降低台海緊張情勢,例如在台灣對岸有大規模的軍事建構令人擔憂,美國當然不願看到北京考慮對台用武或威脅用武。」有攻有守,一分都沒有退讓!
更早幾天,美國副國務卿尼格羅龐提在主動要求鳳凰衛視的專訪中,雖然表示:「美國反對台灣推動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的公民投票,因為美國認為這個公投是『朝向宣布台灣獨立的一個步驟』。」算是給陳總統當頭棒喝,然而,尼格羅龐提首先說出口的,卻是:「美國是台灣最好的朋友,美國強烈支持台灣的民主,美國支持台灣的經濟,也對台灣蓬勃發展的經濟力印象深刻;各界也知曉,美國依據台灣關係法,對台灣的防衛有承諾。」
透過鳳凰衛視,大家知道這是美國刻意對中國的表態,只是表述的方式,卻是先硬後軟,先堅定支持台灣,語氣中絕無妥協,再反對台灣的做法,只是這部分只能由台灣自己決定。讓中國贏得面子,台灣卻絲毫沒有輸到裡子。
看來陳總統這次的動員與衝撞,至此已大獲全勝,美國現在當然不會支持台灣的入聯活動,將來說不定還有對中國安撫式的口頭宣示,基本上,台美關係完全不受影響。看這次布胡會後美方以最快速度向台灣簡報的作為,甚至都超越了過往整個事件結束才有簡報的慣例,就可知曉台美關係其實就是布希口中欲言又止,卻又一再強調的盟邦關係啦!台美根本就是「價值同盟」,就是「經濟同盟」,更是「軍事同盟」啦!
從整個事件的演變,也給台灣人民一個深刻的啟發,這個以衝撞國際空間起始的「入聯公投」活動,一開始就不被看好,泛藍陣營甚至冷嘲熱諷,還一度利用違憲的「公投審議委員會」予以否決,陳總統投書聯大秘書長被拒,更被矮化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再投書中國安理回輪值主席王光亞被拒,中國甚至醞釀在聯大通過提議,以確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動武威嚇,美國一再的三令五申,就是要台灣取消公投入聯的舉動。
但是,陳總統、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以及超過七成的台灣民意堅持到底的結果,居然出現了戲劇化的翻轉,我們不只獲得外交友邦之支持,也獲得歐盟台灣連線議員之聲援,美國更破天荒去函聯合國強調「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連日本與加拿大都全力聲援。徹底推翻了中國統一或動武的根據,以及「反分裂國家法」的基礎。再加上這次APEC之中,美國對台灣的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甚且從布希總統口中,再次確定了台灣的民主價值與防衛承諾的「實質同盟」關係。
証明只要是民意所歸,只要是正確的抉擇,台灣人民都要義無反顧,在理與勢的歷史拔河之中,真理常在,勢有消長,惡勢力有時而窮,承載真理的生命終會找到突破的缺口,任何人包括阿扁自己,都沒想到經過六十年的努力,在國內外處境非常惡劣的此時此地,台灣人民終於在歷史的偶然之中,撞開了一個歷史的缺口,正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哪!
現在,情勢對台灣人民空前有利。首先,美國在各個批判台灣的場合,意外重申了台美之間的價值、經濟與軍事的同盟關係;也是為了批判台灣,說出了「中華民國多年來都是一個未解決、留待解決的議題」,將泛藍的神主牌之一,也是世紀謊言之一的「中華民國」徹底消滅!為台灣的獨立建國掃除了最大障礙;更為了制中國於機先,高調地聯合日本與加拿大,致函聯合國,說明「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使得中國長期以來,在與全球各國的建交公報中強調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謊言完全破產!
中國國民黨六十年的欺騙,中國共產黨三十五年的國際打壓,就在這短短幾天之內,在阿扁總統的衝撞之中,完全被美國──這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超級強權──所破解!
所以,五十年後的現在,經美國向全世界再次確認:台灣地位未定,台灣也不歸屬於任何國家!其隱含的意義,正是任何國家都無權「統一」台灣、兼併台灣、或對台灣動武!台灣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民主國家,台灣人選舉自治政府的所有公職,包括國會議員與總統!台灣也具備了一個國家所應有的全部條件,那台灣不是一個獨立國家是什麼?台灣就是一個獨立國家了啦!
我們理直氣壯,我們充滿自信,儘管國內外的惡勢力長相左右,經由陳總統的努力,台灣人民的堅持,以及美國遲來的正義,台灣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人民對泛藍、對中國、對全世界的艱難奮鬥,已經掃平了理論上、歷史上的重大障礙,即將邁向「攻擊發起」的新階段。正是:「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http://www.southnews.com.tw 放送伯/2007.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