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06 04:02:08| 人氣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破除偏重學術印象 哈佛通識課大改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歷時三年的校內辯論後,美國哈佛大學十五日正式通過採納三十年來最大規模的通識課程改革,將著重敏感性的宗教、文化及科學問題,期能克服學生狹隘觀念,打破外界認為哈佛課程過於偏重學術的刻板印象。
近年被批與現實脫節
哈佛大學設立於一六三六年,已有將近三百七十年歷史,是美國最古老的一所大學。該校的通識教育向來為人稱道,學生可以在全校範圍內自由選課,文理之間、專業之間互相溝通,兩年後再挑選主修專業。但近年來,不少校內教職員以至教育界人士,都批評哈佛的課程跟不上潮流,與現實脫節,只集中研究狹窄的學術問題。

新生須修八領域課程

這次課程改革大綱是經過歷時三年的校內辯論後,於今年二月八日提出,十五日正式通過,要求每一位入學的哈佛新生必須修習八大領域的通識課程,包括道德推理、批判性思考技巧、數學推理、生命科學、物理宇宙科學、世界國家社會、文化和信仰、世界中的美國等。

哈佛大學表示,新課程目標在於「提升學生公民參與的程度,有效因應社會變化,深切瞭解一言一行背後的道德意義。」

文理學院院長皮爾比姆就表示,新課程對於學生眼中的世界及他們現實生活所需及所接觸的層面,都是一大挑戰。

助了解其他國家文化

其中一門新課程為「世界國家社會」,旨在幫助學生跳脫美國狹隘觀念的窠臼,進一步了解其他國家文化的價值、習俗及體制。「文化信仰」課程則是涵蓋社會、政治、宗教、經濟及跨文化等面向,介紹不同的思想、藝術及信仰。

歷經將近四世紀的發展,哈佛大學已站穩全球高等教育的龍頭地位,不論是學術研究或是通識課程的發展,莫不是所有大學想要學習的對象,這次哈佛改革通識課程為三十年來之最,因而備受各界矚目。
---------------------------------------------------------------------
台大增通識學分 擬倡全人教育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對通識教育大加改革,無獨有偶,實施二十四年通識教育的台灣大學,因應瞬息萬變的世界,計畫自下學年起,增加通識課程學分,擴充原有的核心課程;輔大、實踐、東海、政大、高雄師大、長榮等校,近年則陸續開了幾門全英語授課的通識課,希望讓通識課更國際化。

繼去年校長李嗣涔對台大學生提出考試不作弊、作業不抄襲、自行車不亂停、教室附近不喧嘩等「四不」,力行品德教育之後,台大準備在下學年起,將通識教育擴充為文學與藝術、歷史思維、世界文明、哲學與道德思考、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量化分析與數學素養、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八大領域,提倡全人教育。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分為人文與藝術、自然與科技、社會科學三大領域,要求學生須在三大領域課程中各修滿四至六學分。副教授侯永琦以全英語授課,她認為未來通識教育走向應更重視整合型、國際化的課程。

曾為文批評台灣學生人文素養不夠、通識教育太差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即興出了三十道題目考學生,結果卻出現有大學生誤將「阿拉法特」當作「法國軍艦」、「戴高樂」當作「一種積木」,還以為「米開朗基羅」是「忍者龜」等,笑話百出。

李家同表示,哈佛的學生很多也是糊里糊塗的,曾有人測驗哈佛學生知不知道北半球為何在冬天會冷、同時間南半球的天氣卻是熱的?結果百分之七十答不出來。

他表示,通識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對追求學問及知識有足夠興趣與好奇心」,是「終身教育」,若把通識教育的責任歸咎於在大學開的幾堂通識課程,課程再怎麼改都沒用。

陽明大學通識中心教授張曉風也指,課程怎麼改變是另一個問題,最重要的是「教的人的心態、學的人的心態」,如果老師和學生都把通識教育當成是「營養學分」,那也是白費。張曉風並說,教育部要求各大學設立通識教育中心,但是大學卻沒有錢多開課,通識教育師資也不足,要大學落實通識教育是有點困難。

台長: 志工團長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