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18 08:15:03| 人氣121|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好文共賞】無聲的接觸

A Deaf Touch

M小姐是她原生家庭內唯一的「聽者」(hearing person)。她父母、兩位哥哥、及她兩位嫂嫂全都是「聾者」(deaf persons)。她兩位姪子與姪女亦都是聾者。

M小姐說:「我還記得當我第一次真正瞭解我家人是聾者時的狀況,那時,我五歲:有天,我與媽媽出去逛街,我被櫥窗內漂亮娃娃們吸引,目不轉睛地看著她們;雖然媽媽一直打手勢表示該離開了。但那娃娃們太漂亮了,讓我捨不得離開,於是沒有理會媽媽手勢。當我揮手與娃娃說再見,轉身找媽媽,我才發現我找不到她。於是,我哭著走到服務台請阿姨幫我。有位女士在瞭解我狀況後,親切對我說著:『別擔心,我們會幫妳找媽媽。妳就在這邊等著。』於是,我聽到:『M小姐!M小姐!妳五歲大的女兒在服務台處等妳!』她對我笑笑,給了我一杯水。之後,她又廣播了幾次。但媽媽一直沒有出現。我正在擔慮她大概永遠不會出現時,我瞧見媽媽正著急地往服務台走來,一邊還比著手勢:『妳在哪呀?我擔心極了!』於是我比著手勢回應:『但這位阿姨有廣播呀!妳沒聽到嗎?』她以有點吃驚的表情看著我,繼續比著手勢:『但,妳知道,我是聾者。我聽不見。』直到那一刻,我才確切瞭解與體會到『聾者』與『聽不見』的意義。」(翻譯到這邊,我很好奇,那麼這位M小姐是基於怎樣的原因會說話呢?而她家人又是怎樣知道她是聽者呢?不過,文章中完全沒有提這個議題。)

我因此開始瞭解「我家人所習以為常的正常,其實反是其他人眼中的異常」也在那時「我發現到我自己與我家人的不一樣。當我媽媽買完東西回停車場時,我們仍快快樂樂地比手聊天,我注意到其他人在看著我們;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注意過這些事情。也是從那天起,我開始體會到這個社會是怎樣對待我的家人。」

M小姐父母都來自於聽者家庭。他們在一個聾者夏令營時認識彼此,並情定終身。「我祖父母非常支持我父親;但我外祖父母則沒辦法接受我母親與我另一位聾者阿姨。我外祖父母因為有兩個聾者女兒,因而被整個家庭疏離(were excommunicated)。因此,我媽媽與我阿姨從來沒有見過她們整個家族的其他人。因為這個聾者與聽者間的分際,我當然也沒見過我外祖父母家族的其他人。」

對M小姐一家人而言,『身為聾者』不單只是一種與其他人殊異的生理特徵,因而使她(他)們逐漸疏遠其聽者親戚;亦是一強有力的親情羈絆,使家庭內部成員能緊密相繫。身為聾者父母的「聽者」小孩(coda,a ‘hearing’ child of deaf adults)(原文中沒有hearing一詞,但我私自認為有hearing一詞才可以凸顯此名詞的獨特性),M小姐因而處在一相當特殊的聽聾文化交界處。身為一個聽者,她是其原生家庭中的少數族群;然而也因為她家人全是聾者,這意味M小姐也無法全然地融入一個以聽者為優勢文化的主流社會中。

「我是一個雙元文化者。雖然我是一個聽人,但在我心深處,我卻以聾者身份自居。我像一條左岸有聽者堤岸、右岸有聾者堤岸的河流;我也許無法全然只屬於某一邊,但我卻得以在兩邊來回,享受兩邊不同的風光與文化。」

「我生活中最主要的壓力不是來自於家庭內部,而是來自於外在聽者社會。Coda像是一個聽者與聾者文化間的中間人。他她們一面保護著他她們聾者家庭不受外在負面態度與觀感影響;另一方面對外在聽者社會說明、闡述、正常化聾聵文化。」

「有時我與媽媽到商店去,人們常常(因為我是聽者,而媽媽是聾者)只對我,而不是媽媽說話。有些人甚至明顯表露出『因媽媽是聾者,所以她一定也愚蠢無知』的態度。」

另外,由於M小姐是她家中唯一一位聽者,所以很多人誤以為她也是聾者。所以她在成長過程中,常可清楚聽到其他人,無論背後或眼前,對她家人的評論或訕笑。「最近我們全家到倫敦度假。有天,當我們在餐廳愉快地用手語溝通與用餐,在我們隔壁桌的一對伴侶,大概以為我們全家人都是聾者所以無法聽到他們對話,因此開始說著聾者與我們家人閒話。我受不了這樣的人,而且我受不了他們所說的話;所以,我轉過頭對他們說:『抱歉!但我實在是非常不喜歡你們在談論我家人時的那種語氣與態度。你們可適可而止嗎?』沒料到他們竟惱羞成怒地回道:『我們有權說任何我們想說的話!』我冷冷看著他們,接著說『請懂得尊重!也請尊重聾者。要是你連什麼是尊重聾者都不知道,你有怎樣資格評論聾者的作為或是非。而且,以後當你說話時,也請記得,世上還是有人既會比手語,也聽得到。』」

「我知道,對某些人而言,『家有聾者』不是件容易面對與處理的事;但是,對我而言,這真地只是我生活中很平常、很平常的一部份;當有些人大驚小怪地發現我全家人都是聾者時,我只會淡淡地回她(他)一句:『當妳(你)發現妳(你)父親頭髮是褐色時,妳(你)會這麼驚訝嗎?』我父母親是個非常和善可親的人,而她(他)們正好是聾者。」

「有時,當我聽到有人認為說話(talking)是唯一的溝通方式時,我深深為這般短淺見識感到遺憾。有些聽者全然不知說話這種溝通方式仍有其限制與無能。說話這種溝通方式在某些場合下無法使用:例如:在蔚藍大海中浮潛或分處在喧嘩馬路兩旁,但對聾者而言,在這些場合下,她(他)們仍能用手暢談無阻。」

------------
文章出處:
http://lifeandhealth.guardian.co.uk/family/story/0,,2232840,00.html

我是在多星期之前在雪梨這邊當地報紙上讀到這篇文章,很喜歡,所以當前幾天有空時,就做了翻譯。

但由於是幾個星期前的文章,我現在因此無法從那份報紙網站上找到原文。

還好,經由google,我找到一個從英國那邊發出的連結。比對了一下,英國那個連結的文章與我當初看到的文章有點小出入(長了一點)。看樣子,兩邊都應該只是某篇文章或訪問稿的摘寫(至於,是那篇文章的摘寫,我則不確定了)。

台長: 蘭花楹
人氣(121)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文章分享 |
此分類下一篇:懷孕的男人
此分類上一篇:趣文共賞

光.點.
非常好的分享。

聽與聾之間,也是一種跨界。

有機會會去看原文。

最近看了電影The Bucket List
兩個沒啥姿色的老人演起來還真好看!推薦~
2008-02-24 23:27:26
蘭花楹
是呀!
當初看到這文章,就感動於這樣的跨界與越界、以及其發聲,所以就告訴自己有空一定要把這篇文章翻一翻,以享此版少少讀友。
2008-02-25 20:01:42
andie
自首來著!

原本準備把你的翻譯在做團體督導的時候唸給實務工作者們聽,讓他們感受到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正常對有些人來可能是異常...不過,因為自己太囉唆,講故事講到太高興,只能把剛剛那句話重點提示一下...

少少讀友也是可以幫忙發揚的啦!我們在發揮那種把愛傳出去的精神呢!
2008-02-27 13:11:25
蘭花楹
To Andie:
先問一下,為什麼要說「自首來著!」妳沒做錯什麼事情吧!
無論如何,很高興知道妳身體已經復原。
還有,好好奇喔(真地只是純好奇),實習的人可以帶團督呀?還是,這也算是妳實習的必須之一?
那麼,那麼,可見,妳這一年在台灣的實習,可是會非常忙碌。雖然,澳洲這邊的人都會說,忙碌是件好事;但是,別忙碌過頭了。
謝謝你願意在督導時,提及我的小小翻譯文章。
2008-03-01 09:01:23
andie
這樣說吧!

基本上,婚姻與家族治療師與社工員在美國的系統已經是兩個分開的體系,所以呢,我回來實習婚姻與家族治療,然後去協助社工員的團體督導,沒有太大的衝突啦!

然後呢,這團體督導對你來說有著什麼樣的印象呢?回來之後發現,有些掛著團體督導名義的活動,當我去參加時,往往可以帶給我一些獨特的驚奇。

而這次,我是比較以一個回來分享我所學的東西的人的角色來跟那群實務工作人員分享我對家系圖的了解以及如何運用啦!不是針對個案或工作人員本身...而團體督導的名稱,是他們跟我討論的時候所使用的名稱,沿用罷了!
2008-03-01 09:31:0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