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2-14 10:51:09| 人氣1,12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選票匯聚反財團,奴才態度不流傳 [勞資戰印 問鼎鬼島]: 模糊焦點怪政策 聲聲句句狗奴才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總統大選,突然聯想到上一檔霹靂(聖魔戰印)...又是個無聊的墊檔運動會

  不過很貼切的指出台灣的現狀:表面上是人民與政府爭,聖方與魔方為比喻。可是真正的操盤手厲族,也就是企業,在背後搞鬼。(後面的詩改自鬼如來)



兩方都把企業說的話當聖旨,都不敢得罪企業。
政府學習企業,拼命在老百姓身上省錢;老百姓也以為學習企業的思想模式,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因為突然對於勞工的最後下場有了警覺,正在讀勞工陣線協會11月出版的《崩世代 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
  然而這本書在一般的書店卻看不到,請就近在離家最近的大學書局裡面找吧(順帶一提,我懷疑台清交成的大學書店裡有更多M某人還不知的資料,然而卻Gooogle不到什麼)。


 而且,因為M某知道光靠組織是達不承認何目標的。因為只要組織成立,成員就會以組織的存續為優先...而不是以受壓迫者的利益為優先,這是Tarnac 9在《革命將近》一書中告訴我們的

  其實台灣的出版業還不興旺,我其實太過嚴苛了。要考量到外國的閱讀人口其實密度上高過我國,那似乎就不能太過苛責於台灣的出版社了是嗎?
 這方面要得到結論,就需要知道其他國家一般的出版社裡,是不是找的到這麼專門的出版物?

  這方面台灣各大學要加油了,讀文章的時候常常在後面的Reference看到XXX University Press。但是台灣市面上,大學出版社出版物並非各種議題都有,這是問題。




  既然如此,那只好硬著頭皮去找期刊了。為什麼呢?
首先,M某已經是個失業已久的社會人士,已經不是大學生了。所以M某是快速了解台灣現在的狀況為先,而不是以找尋研究題目為先
(這也造成本人研所差點難產...因為不會找題目,又對當時的議題都有興趣)



第二,與上點理由相同,也不能從他人的碩博士論文下手。因為那篇幅都很長...雖然印出期刊確實花了不少錢。然而我卻無法預先知道這一輩子,印碩博士論文與印出期刊文章的數量差距會有多少?


  而所謂「社區大學」,其實並不收藏碩博士論文。想知道先進國家們都怎麼做?如果可以到年紀大的時候仍然可以繼續做研究的話,我相信老年癡呆症的機會會減少很多。


  如果不幸,而必須求助英文的話....那也只好當作是加強閱讀能力了。
  可是卻發現,與多閱讀中文可以加強寫作(中文作文)能力不同;閱讀英文文章卻無助於英文作文....這點讓我非常困擾....且不談需要一直查字典;就算分割子句,也常常不知道那句子說些什麼。



  如果在大學的時候持續讀英文期刊就好了。這方面真的理工科的弱勢,社會、人文科系教授多半會給學生讀不完的指定文章,但是理學院與工學院卻不會
  而且理工科長期受到台灣偽科技業的幽靈所圍繞,不重視閱讀,而採取「實用導向」


  而其中理學院又更容易遭受到歧視,無知民眾動輒指理科學生「讀不對科」....這是倒果為因,卻因為企業家一手製造的現實作為其後盾,逼的吾輩啞口無言。

  不知為何物理系學生的出路,只剩下「做老師」?


  予以為台灣當初根本走錯了路,應該先社會然後再發展自然科學。因為台灣人根本沒有任何思想,長期被灌輸而連「重灌」都沒有的水泥化腦袋...凡事只知脊髓反射,完全以一個個計算機自許:

  不是嗎?資方長期要求的,不就是反應要快、記憶力要好嗎?
在他們眼裡,思辨能力是最為無用的(然而社會其實已經是坑坑洞洞)。看到他們這樣刻意扭去教育的意義,以管理主義替代教育。
  也因此面對現今社會,需要更多細膩的論點。




  高中時代如果能夠分擔一些大學時期要看的文章,不是很好?
  想一想在二十歲之前,正值大腦前額葉區域第二次「暴衝」的時候(第一次在幼年)....所以整合性(穩定度)會瞬間降低,然而相對的可塑性也是最高。


  可惜的正是高中時我不知道要做些什麼,社團又充滿了集體主義與外向者至上的氣息。

在圖書館不會有大學期刊,書庫內也沒有太多藏書的情況下.....又沒錢買書。唯一要怪自己的是不常去文化局文化中心,沒辦借書證。


  其實當時的我也沒覺得社會與人文類的書籍乃為必要...被騙了,南部人或許更容易中招,認為「那些只是『理論』,看『實用』的才『有用』」。

  在這種操弄之下,我的文筆變的很差(被通識課老師批上「要多讀書!」的評語)...而且也輕信去科技業才是正途。


  所以理科人不需要再裝理性,因為這理性其實出自於非理性,是被一個先決的結構所塑造出來的。而社會科的人也不要妄自菲薄,大家都要往從財團所施加的「態度」中逃脫出來。


 




 

  中文期刊中我找到了這篇《台灣的後工業化:階級結構的轉型與社會不平等 1992-2007》,台灣社會季刊,2009年12月。


  本篇指出西方有三大社會轉型論述:新馬克思主義、後工業、全球化。雖然身為巨型理論(Grand Theory???)一定有太過於集體層面的弊病。這些名詞都是民眾所不知的。

以M某粗淺的認知,不可能現學現賣。只是第96頁即辛辣的指出:正由於台灣未及時的解釋目前社會的改變,才給一些山寨版理論生存的機會。



  什麼M型社會?第101頁:「所謂的M型社會之流不過是無產化理論的劣質模仿品」。
把話說一半、不肯徹底分析、最後仍然要老套的把責任全歸於個人,「榮耀全歸企業」!



  這篇文章先指出三派論師各說各話,彼此間主張不同又有些互通。

(1)這新馬克思主義,活動範圍似乎都在美國?
  隱形委員會所著《革命將至...&推翻手冊》(台灣版:行人出版),也自稱是「新共產主義」,

這兩者之間有沒有相干?一個是美國,而一個在歐洲大陸。

  而經驗告訴我等,凡是主義掛上「新」的,其實都已經是另一套思想了:如「新」自由主義本質就違反自由主義。所以..................................?

TARNAC 9的下落不明。如果各位英文或法文夠好,網路上搜尋一下即有PDF全文可以下載。




(2)後工業,這可能是台灣人最不知道的名詞。因為臺灣人心理世界一直停留在工業時代,沒注意到工業實際上已經出走殆盡了。
  這點,在下面勞工陣線聯盟的出版物中給出了更多證據(雖然我知道奴民們還是會當作耳邊風,下面再多談談他們的心態)


《台灣的後工業化》指出知識份子作為新階級,以及技術(頁102)。


   M某認為最容易出錯的即在於後工業這塊!知識份子與技術怎麼定義? 台灣說的知識份子與技術,與外國人所指稱的知識份子與技術一樣嗎?

知識份子的範圍很容易被劃分出來,台灣然而卻看不到這種「知識份子奪權」的現象!
  反而中國人一向看不起知識份子,較有可能將所有知識份子打包起來,一起清算鬥爭(儒林外史等諷刺小說給予鐵的明證)

中國文化大革命對於知識份子的迫害、以及知識份子的「自我批判」,就表面上看起來都知道「知識份子成為新階級」在中國是不可能的現象。


  那台灣呢?乃至於所有儒教文化的國家:日本、韓國、新加坡、越南、香港....有沒有可能產生像蘇聯史達林主義(Stalinism)垮台後,出現「第二代新階級」?


 而在看看第二個名詞:技術。什麼工作能稱上「技術」?中國人是如此崇拜技術(而在以希臘為根源的西方世界,根本不可能會獨尊技術),那又什麼可以被社會承認是技術?


 技術一詞,相當模糊雖然說這對判斷台灣到底適用於哪派的描述沒有影響,然而在劃分階級的時候馬上就會碰到


  該文章採用新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劃分方式(圖1,頁110),至於採用新馬克思主義的分法有何好處請直接參照該文。
該怎麼分別技術-非技術呢?要怎樣我們才能說「去技術化」呢?這是M某人相當疑惑的事情





  在台灣唯有行政工作與代工業會被承認是技術....然而這種「技術」,卻不是先進各國所承認的!

  所以台灣膾炙人口的「增進實力」、「改變態度」,結果也不過是一些高度可替代性的東西....說穿了只要晚上不必睡覺,就是「有技術」,作息正常無法適應者,便是「沒有技術」。


然而西方理論中所謂的技術,又是指些什麼呢? 這就不是一篇中文文獻所能觀察出來的了。




(3)全球化,則是台灣知名度最大的名詞。然而很可惜,全球化的好處只侷限在企業界

  別管其他的「全球化」,只看勞工的全球化,他們自稱此為「全球視野」....就我來看,這是個建立在集體主義之上的超大型集體主義。
  該理論強調國際間的流動性,意思就是說愈能在全世界趴趴走的階級就會愈有錢。像是本文第106頁指出的什麼全球企業階級阿、跨國資本家啊。



  全球化對於台灣之害是確定的,
然而本文卻指出在階級變遷上全球化理論卻錯了!!(說的最明白第116頁:...階級結構變化來判斷,與全球化理論的看法相左)也與M型社會相左(P.127)


 至於下面說與(新馬克思主義所預測的)無產化---去技術化的趨勢不同,上面已提出了我的疑問(技術是指什麼呢?)所以略過不談。




  需要另外補充的各位覺得台灣是已開發,還是未開發?台灣如今看來真是特例中的特例,我將論述這都是因為奴性的影響。
台灣在經濟上是哪種國家?正名曰:新興工業國家(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ies, NIC),不是什麼「亞洲四小龍」,切記啊!!



四小龍如今就像「御天五龍」一樣成了笑話,或許原本是個很好的開始....卻被惡搞的「編劇」給搞爛,這個編劇不是政府而正是企業。

 比誰是四小龍第一、誰最後一名有意義嗎?然後咧?
四小龍全一些半斤八兩、思考模式幾近複製貼上,要比應該與先進國家、已開發國家比較也才有意義!


  好奇怪啊!台灣從「經濟起飛」飛了二十幾年了,還沒資格稱作已開發國家?

總之即使台灣並沒有資格可稱為已開發國家,這篇文章指出相較於無產化或全球化,後工業化才是台灣正運行的軌跡。


  台灣的工作內容不該比照電子計算機,不該是這些東西。
算算時間台灣也早該轉型了,怎麼還盡是這些工作內容?難道要台灣未來都生機器人?
  可悲的是工作愈累的反而更加傲慢,明明壓迫者沒把他們當一回事,卻阿Q心理的以為自己貢獻多大。這種人的心態式勝利,全看一個人有沒有工作決定一個人可不可信。



儼然是企業界的代言人(阿Q心態),企業界的打手。

  沒錯...無產化預測勞資鬥爭,但問題是台灣就是看不到有勞資鬥爭(奴性);

而主張全球化理論者(頁136)著重於全球公會與社會運動串聯,這個人也認為是徒勞。


  我從不認為組織可能成為力量,而是要每個個人都要覺醒才會有力量。再者東亞各國的民族性,很難與國際社會接軌。

  我常說在國內講合群的人,國家層次上就無法在國際社會上「合群」...台灣在氣候變遷上「假皮皮」不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嗎?反正只要當作沒有這回事,管他什麼京都議定書?反正台灣正好被國際社會遺忘 ,不理不睬不回應不是更好....



  因此唯有促成每個人的覺醒才是正路,而不應該花費太多動能去成立組織....中國人的集體主義,會使的個人以組織的存續為優先,反過來對個人逕行二次剝削



 我們不是要在這三種理論中三選一。而是要拼湊出一個最能夠描繪出台灣現狀的圖像出來,最重要的就是該理論不得為企業說好話!

  也不要如同某些人看到「馬克思」就反(與共產主義畫等號),還是看到「自由主義」就反(與管理主義做對);
大肆鼓吹新自由主義,就以為自己非常neturnal(中立)?表面上的和善。




順帶一提。階級流動這一節,終於又看到曾經在《「厭消費」的一代...》(「嫌消費」世代の研究:経済を摇るがす「欲しがらない」若者たち;中文版:寶鼎...不過小毛病甚多,希望往後再版)

曾經看到的年齡-時期-世代分析了。原來可以簡稱為APC嗎?(Age-Period-Cohort)

這部分也請自己看...





  再回來談談《崩世代 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吧。

老實說大家都會罵財團。然則財團財團,財團是指誰?沒有明確。我一律指稱企業,這樣就明確多了。


  新自由主義之害,應該算是基本常識吧....或許。這本書給了M某一些新資訊....M某以往都不曾把資產泡沫與稅連結起來。然而,對於某些言論,也有不苟同的。

  首先它既然是個組織,那必然就不會認同M某教育個人而淡化組織地位的主張了。


   再來作者衝擊之三:文憑貶值與工作貧窮 一節中,
  將文憑貶值的問題歸罪在大學入學率的提高...這表示執筆者內心有個他自己沒有察覺到的迷思:他把教育給當做職業先修班,將職場的問題反說成是教育的問題。
然而教育就是教育,本來就沒必要與職場匹配,老闆的心態其效應比這大多了。



  這本書探討的三大危機中,先行讀完前二危機,該書很正確的把財團化危機擺在第一位...因為企業確實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選舉到了,各勢力又開始在對對手個人人格的適任性做文章:舉凡台風啦、操守啦,說話會不會結巴啦...

然而我都覺得不是問題。

問題只在於哪個敢跟企業界對幹,這是第一;到底人民願不願意跟企業對幹,這是第二,也是最後




  要證據?這本《崩世代》滿滿的是證據。




  昨天早上(12/13)的蘋果日報某專欄,忝不知恥的批評歐巴瑪總統主張向富人課稅有多不仁不義,把炮火對準企業家是要轉移歐巴馬的無能領導?


講得一副為了騙選票才對企業開火的樣子....還說出了莫名奇妙的「
反動自由主義」?(他是說新自由主義嗎........)
反對企業家的壓榨,這種的行為竟可以冠上「反動」?


  事實上在被企業的制肘之下,任何人當美國總統都會是無能領導,沒什麼轉移話題。
不但不正視民眾的憤怒,還反而將之評論為迎合選民的行為?難道說民粹不是民粹,反肥貓叫民粹?

那請問迎合企業的行為就可稱之為正當?

  其實台灣國內也有這種人!在參與佔領華爾街活動中,就有不少(非媒體的)主張他們是「趕流行」、甚至有人覺得他們是「打工」,就像選舉分送傳單一樣。


吶喊的一定是錯的嗎?壓迫、剝削的形式一定是以暴力與憤怒表現嗎?高高在上(心態上,不必真的要多有錢)說出「(政治)正確答案」的人就一定沒有錯嗎?



對於台灣,具體作法有二:
1.逼迫產業不得再以工時企圖彌補產業不升級。升級,必須要能快速找出工作流程上的問題,而不是浪費勞工的時間一項一項測試。

2.治療臺灣人民恐懼產業出走的心理疾病、不要再提政績,不要再提「牛肉」,先顧好基本的權益。



  或許有人說西方先進國家,後工業化國家,都很擔心產業外移。要我們不要恐懼產業外移不是顛倒嗎?

 然而台灣人民與西方國家人民是不一樣的...講明了台灣人,甚至接受儒家文化的國家,都特別容易得這種病...而在優良民主或革命傳統的國家,無論他們採行何種政體,隨時都會發動罷工、暴動。


  美國NBA、佔領華爾街,英國倫敦暴動、葡萄牙大暴動都是近期證據。

連《薩克斯風的巴黎熟成日記》這本非社經議題的書籍,都提到巴黎經常會罷工了(頁172)
 

  而台灣人呢?請那些認為台灣人奴性還不夠、還很草莓的渾蛋看看,什麼才叫做「正常」?



  民進黨原本有機會終結獎投條例對企業優惠的錯誤,沒想到民進黨也信奉經濟至上搞出了更殘的促產條例

這就是什麼? 有經濟學就沒有社會學!!


  這裡又有一個迷思:政府所用的錢,全是從人民的稅收來的

看看《崩世代》第75頁:政府每花一百元,只有五十七元來自稅收。
這時看到這句話的人有兩個反應:


  反應1. 「稅收占這麼多喔」
  反應2. 「稅收占這麼少喔」



反應1.是典型認為「稅收」就是指「老百姓的血汗錢」的人...企業在傳統的自由主義理論與新自由主義中,都被當作是「人民」或個人,其實這是極其錯誤的失誤!


  也由於這本書,才驚覺到租稅減免原來是這麼嚴重的一件事情!!





  也聯繫了為什麼臺灣人一直沒有注重這個問題,就是錯誤的把企業給當作「人民」!!也把企業該吐出來的稅,也當作「老百姓的血汗錢」!
而至今政府沒倒,是因為中央銀行對國庫的繳納....而央行之所以做得到,全從泡沫所提取的...

  不但是製造業該繳的稅被減免,服務業也不是沒有問題的:服務業之中不是金融業就是房地產,穩定工作機會甚少....這部份就與日本、美國的泡沫化成因相同。


  然而央行從泡沫繳納的,只能付國債的利息而已,本債只能拖。因此福利決定要被排擠....說到底,成因仍然在企業家身上!!



  所以老百姓不應該再提「血汗錢」,臉上貼金....政府哪希罕老百姓的「血汗錢」?央行繳納的,是哪位農民還是工人的勞動所得?
  政府所希罕的,其實是企業身上的稅金....但又不敢跟他拿(老樣子,以出走威脅)。



 不要說企業是根留台灣,企業確實是根留台灣....但目的還是要政府的租稅優惠與圈地(好繼續玩房地產),事實上生產全都在中國。這是條異化的根,是毒樹之根。有了這顆毒樹害的台灣長不出其他的樹來。

勞工的考核,錙銖必較,一條一條「貢獻」都算給你聽;然而政府從不考核企業對台灣貢獻了多少。
  很自然的,台灣人會罵罵政府然後當沒事。
  試想想,要是政府硬起來跟企業討這筆錢企業就運動老百姓的輿論去罵政府,哪個政府肯做這種事?



  所以罵政府是沒用的,只要民意未表示反企業,政府就不會有任何主動作為。


  企業拿的比政府官員的貪污,還多了太多太多了!
官員貪污,還是非法;而企業吸取台灣人的生命,卻立法院完全合法給予

   但最可悲的是老百姓還在以為是自己的錯才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就歌功頌德了起來。只有台灣人不再害怕產業外移,台灣才免於受到企業的恐嚇!
  企業早就是外移了,不要在被什麼總部還是研發中心給騙了....叫他們滾出去就乾脆點!不要還留個尾巴享受台灣人的減稅!




而台灣人也要把「老百姓」的血汗錢,與政府該繳納的稅徹底分割,不要再把企業當老百姓了! 如果可以,終結惡法,將促產條例徹底廢除...
  不然工作貧窮化與少子女化就如同基督教的末世預言,其實是自己一手促成的一樣!!只要企業沒在吸血,那台灣就能止血,慢慢的就能恢復。



  就算蔡英文肯做,也要人民(選民)有認知、肯支持、不同情企業處境(鱷魚的眼淚啊!!),而不是一扯到經濟怎樣怎樣就又在企業正確了!


所以選舉考量應該是這樣:
1.如果宋不願意放棄統一;而蔡宣示一定跟企業對幹、對決,那就選蔡(假設宋與企業關係不好)
2.如果蔡不肯與企業交惡,不肯跟企業對決;宋此時宣示決不推動統一,那就選宋
3.如果宋堅持要統,而蔡也不願明白表示要與企業對幹,唯有廢票。

不用再去管雞毛蒜皮的小事了!  我們明明知道,卻不肯去追求公平,把砲火全集中在企業身上。


反到針對年輕人「不學習」做事方法。

愈來愈多人以為發毒誓不生小孩,這一切都與他無關,
愈來愈多人以為都不繳健保費與國民年金,這一切就都與他無關,

好繼續去放心的「學習企業家精神」?!


  這也是企業家的陰謀誘騙人民自己去否定社會保險與福利,反正老百姓搞死自己,於企業又何傷呢!

  只要社會福利都不要再辦下去,而讓政府垂死繼續拖下去,反正國債也不是企業付嘛!他們要的是會一直給他們租稅優惠的政府。
  都不要談福利,就永遠不會有政府領導人來向企業界討這筆欠了幾十年的稅金。


  失業給付又可以堂而皇之的不給呢,多好!政府要不要到時也頒個諾貝爾獎給諸位企業大老的「發明」?


  因此台GG說要蓋新廠,想必也只是要多賺一條優惠罷了。沒有工作機會,只有污染債留地方。





  目前人民完全接受企業的愚弄,心中只有兩黨,心中只有兩岸,對於其他一概不知....也不想知。

而貧困階級還在學習「做事態度」,打算再把痛苦與貧窮複製給下一代(或者發誓絕子絕孫,所以跟他無關)。



態度」,如果有可能在反企業的前提下進行,那再來說。但,有可能嗎?
我論毫無可能!我們(年輕世代)都快滑進無間地獄了,有些人還樂的順勢滑下去,更惡質的還要阻撓其他人的掙扎!!!!


  無薪假...失業....多好的機會讓老百姓有時間喘息,看清楚「經營之神」、「經濟之神」、以及其親信走狗階級的真面目。

  如果我們不擅用這個時間,反而去追尋更多的麻醉藥(所謂的「態度」)來迷醉自己...那等待著的就只有腦缺而已!


只要老百姓突破這層心魔,先求人權再求金錢,再加上終止對企業所有的優惠...那台灣未來還能恢復

  若台灣放任那些高喊「改變自己」、「要態度」、「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大鳴大放,很快台灣就會錯過2012年的轉捩點,邁向永續奴役而已!!製造業不是解答,服務業也不會是解答,只有確立勞工主體性一條路,別無其他。


 雖然農民終於意識到政府強徵農地,但很不幸的仍然被操作成政府的獨斷!又一次沒批判到財團,浪費一次可以連根拔除禍根的機會

冤有頭債有主。諸位注意美國佔領華爾街的民眾包圍的是華爾街,不是包圍白宮!!




  無論進行什麼抗爭,台灣都不曾到科學園區去抗議,一律是在政府面前。這意外著什麼?你無論在凱達格蘭大道上廝聲力竭,那些企業家仍然是耳根清靜。
  這就是我說的「企業扮白臉,政府扮黑臉的共犯結構」。政府只需要厚臉皮,大不了政黨輪替,換個黨再繼續為企業界服務嘛!

 台灣人只用力在政府面前吵,只冀望政府哪天會良心大發?不對症下藥,只一直要吃偏方,台灣哪會好?


頁156:
「台灣勞工政策背後的預設-把工作崩壞當成個人的責任」
「歸咎於勞工自己未能積極工作賺錢,這種論述往往成為社會對於工作貧窮普遍化的危機視而不見的藉口」

說起來,這不就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這還只是逃避問題。

而少子女化方面,更有人認為這會「自然調節」(P.174),就像小布希大力宣傳「氣候暖化乃是地球史上的正常循環」---這不但不知羞恥,還大鳴大放。


第177頁:
「養兒育女是每個家庭自己的事」
「以家庭為中心」
「回歸家庭本身」

只相信淺薄而言之成理的言論,還記的前面提到政府現在只能拼命償還國債利息嗎?

  所以台灣人真的對於現代社會(或說後現代、後工業什麼都好,反正描述目前現狀的)真的毫不了解。

為什麼要辦勞保健保農保勞保國民年金?不是當做股票一樣計較未來一口氣可以拿到多少,而是一口氣拿到後要拿什麼過日子。什麼都當作股票玩的心態真的很危險。


我也不是說政府完全沒有錯,但我也強調如果民眾愚蠢的話,政府就會樂的拿這些優惠去孝敬企業了
這都是環環相扣的。

如果老百姓也認同說什麼這都是個人責任,那往後哀哀叫也沒人會理了;自作孽不可活嘛!
更可怕的認為現在無論什麼不合理的狀況,也都當成理所當然,絲毫不覺得這都是政府不作為的結果。

  除了不知因,不知果,又很聽信政客與節目名嘴的話。他們講什麼,就照字照句的復誦給人聽。新聞沒有報導的,就否認有這些問題;
書本上的都是胡說八道,報紙上都是黑白講(某些報紙是沒錯),但電視上的一切都不可能有錯!

  老實說我覺得電視台從不出錯,這問題才大了!
不是常常在新聞上看到美國電視台主播出包嗎?為什麼台灣都沒有?這表示台灣的管理主義流毒深重啊!把底下人都繃的緊緊的,所有的一切都管制的死死的,這無法不讓人聯想到喬治‧歐威爾的《1984》!!


對於一個只看電視、只信電視的主流社會,我們幸虧還有公視。







還有其他文獻,族繁不及備載。

 ECFA也可以扯核電,雖然核能問題也很重大,但筆者也強調現在沒什麼比壓倒企業財團更為重要的事。因為財團問題乃是一切的根本,所有事情都有企業的陰影在活動。

  民進黨政府竭力扶植派遣業,這狀況是和日本一樣的,都是為了替企業作嫁。結果創造的不只是窮忙族,而也因為推他們去工作,加深並鞏固了了奴化



  台灣的產業外移確實在阿扁時代急轉直下,然而至多只能證明民進黨與國民黨都把企業當成祖宗在拜(因為人民這個真正的祖宗睡著了),並沒有提供其他的意義。

  民進黨阿扁政府也確實在隱瞞赤字,然而國民黨馬政府不也在隱瞞赤字?不要說我一個市井小民哪來的證據,只要又還沒腦殘的都推斷的出來:台灣的赤字是不會好了。
不會好,那是因為台灣受傷卻一直沒止血。所以一樣,必須要收回租稅優惠才能使赤字不再惡化,進而加碼福利、破除管理重新找回教育。



  所以國民黨不是罪魁,民進黨也不是禍首,罪魁禍首都是企業。
兩黨應該合作收回多餘而不必要的(對企業的)減稅!若兩者都堅決的說做不到,那談其他的什麼建設都只是轉移話題。


若看到這裡就直呼「不可能!」,那不肯批判企業界的老百姓是什麼心態呢?還有什麼藉口說罵罵政府就了事了呢?老一輩的人可以罵罵政府,但我們這些出生在民國70、80、90年代的人有什麼理由可以不批判企業呢?!!



  台灣人只能一直批判,也只需要批判。任何企圖要說些什麼「正面的建設」的都很容易淪為企業的工具、殘害老百姓的工具。

只要民眾不趕快覺醒,將批判火力全對準企業,台灣很快就要亡國滅種。亡國滅種前的那種痛苦,我不相信有任何人、任何世代承擔的起、忍受的了。




什麼「跳脫鳥巢」?什麼「成就大格局」?沒看到全世界一片死氣沉沉嗎?
 再怎麼跳會比全地球還大?「大格局」是「大」在哪裡?


  其實社會學已經很明白告訴我們問題就出在企業身上,沒必要忽視他在另外「搞」出一個答案,真的沒必要...趕快收回租稅優惠,企業的威脅堵起耳朵不聽,就是解藥。


  跳出不跳出,其實是無效的結構性問題現在舉世皆然,貨幣問題一樣,勞動問題也一樣。一邊贊同全球化理論,一邊又否認全球化為每個國家帶來的弊害都是一樣的,這著實令人不解。


  因此沒什麼跳出不跳出,沒什麼更大的格局....就台灣所處的結構性問題上,不存在有更大的結構等著我們「跳出」。尤其是跨國性質的某些企業,更要優先對治,否則政黨輪替上N次也只是原來那個問題罷了!




 我不是只聽一面之詞,而是盡可能蒐集資料。只是有些人將立場當理據的說話方式與咄咄逼人實在聽不下去,還有人只會套套邏輯、滿口理所當然。
像頁103這句話:

「政府挺銀行 銀行挺企業 企業挺人民」前一個環節是對的,後一個環節是錯的。

前二句是對的,第三句完全錯誤 ....最後一句錯,其實就等於全錯!!

台長: M-I

阿呆
粉好!
2011-12-15 17:49:34
版主回應
嗯?...感謝!
2011-12-17 09:07:4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