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x.pchome.com.tw/s08/vincent819_pc/1/124686395356)
忙碌於工作的當下,你可曾停駐下來以些微片刻去感受這浩瀚天地間,月月年年輪轉中龐然的蛻變?輕覆於我這私域的白霜儼然化解融退,遊旋在我那領空的灰階悄然消散離兮。指縫間滑竄而去、步履下踩踏而過的春光,無所不在;耳際邊蠢蠢欲動、軀體內緩緩欲發的春意,俯拾皆是。配上一曲適切於春天的樂音,人生於此亦最適惬不過了。
1.柳暗花明(曾慶瑜,1996)
每當聽到這首歌的弦樂前奏,就會油然躍現出無以名狀的意像,帶有些風吹草動、撥雲見日的心悸;精確點來說,則是一片富麗春天的榮景,在感官方面,同時也在心靈方面。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可以很「春天」的。青春正值的年華裡、成熟理性的青壯時、千帆過盡的中晚年…各有其專屬獨有的神采與氣韻。
曾慶瑜以一個多情且浪漫、悠然又坦然、易感卻勇敢的熟女姿態,將這首專輯中滲透力高、感染力強的主題歌,「演」「唱」的清明理智但又如癡如醉;具像成形卻也似幻似夢,像是事過境遷、桑田滄海後對愛情的瞋癡依舊、絕不灰心、無論代價,即使偶而黯然神傷還是永遠抱持光亮、就算有時跌倒退卻還是大步向前。不過幾段的詞句竟富含著大量的奇情遐思:自我承受、心甘情願、敢愛敢恨、自信優雅、輕盈舒爽、曼妙生姿、從容釋懷…
情路上、人生路上,或許氣象詭譎、烏雲密佈,甚且大雨滂沱、冰天雪地,終有柳暗花明、春暖花開的一天,即便只是在心中。
2.“郵差”電影原聲帶(The Postman O.S.T.,1994)
我和電影當然是種脣齒相依、生死與共的關係;除此之外,看電影的過程對我而言也是種生活或感覺的記憶。「郵差」(The Postman ,1994)是我在大學時代看的電影,十年以來就看過那麼一次。像是多年前初識一位好友,感覺彼此心靈相繫、頻率互通,卻在新知與舊識來來往往之間不曾再會面了,或許連他的輪廓都依稀記不清楚了,一份知心之交還是停留在我的心裡。
飾演郵差的男主角Massimo Troisi是義大利當地的電視演員,雖然名氣不甚大,其貌亦不楊,竟難得入圍當年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比戲劇本身更戲劇性的是,他在電影殺青後的12個小時即因心臟疾病而身亡,更是為這部溫馨暖煦、詩意動人的小品憑添一抹傷懷。
這張電影原聲帶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由英美法三地諸位愛好智利籍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的巨星,來朗誦這位貫穿本片的重要人物的詩作,這些才情豐富的藝人,以知性生動的聲音表情配合優柔雅緻的背景樂曲,呈現了不亞於其個別於電影或音樂上的演出;第二部分是電影配樂的篇幅,以管絃樂為基本架構,佐以小提琴、手風琴、鋼琴…等編織出流暢和緩,如春風拂面的音符,值得慢慢品味、細細思量,是一張溫度適中、怡情宜人的CD。
3.“甜姐兒”電影原聲帶(Funny Face O.S.T., 1956)
我們看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很難不先被她驚為天人的外貌內涵所著迷,於是比較不去注意到她長年深厚的舞蹈功力與日益精進的表演技巧。一般認為Audrey Hepburn作品中最出色的歌舞電影是「窈窕淑女」(The Fair Lady, 1964),雖然取代百老匯版的茱麗安德魯絲(Julie Andrews)成為電影版的女主角Eliza,或許因為劇中所有Audrey Hepburn的曲目都由她人代唱,所以當年連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項都沒有入圍,雖然本片最後贏得最佳影片等8項大獎,卻反由茱麗安德魯絲以「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 1964)獲頒同年的最佳女主角獎。
從「甜姐兒」(Funny Face, 1957)我們可以注視到她更清麗脫俗的臉龐、欣賞到她更活靈纖巧的身段、聆聽到她淡雅輕柔的嗓音,在螢幕下追隨著Audrey Hepburn和佛雷亞斯坦(Fred Astaire)同遊齊享「愛之都」─巴黎,欣喜暢快之情溢於言表;或合唱共舞於田園流水間,恬靜惬然之意化作濃情縷縷。
4.淑樺盛開Foever(陳淑樺, 1995)
繼1991年的「聰明糊塗心」後相隔4年,陳淑樺以飄逸直順的長髮、色彩豐富的服裝、舒爽簡便的造型、明亮新穎的曲風,發行這張「淑樺盛開Foever」,大有令人煥然一新、為之一亮的欣喜,整張專輯由陶喆與王治平各自製作五首歌,分別在美西與台北錄製,主要於加州海邊取景拍攝的照片與MV,四處洋溢著暖和溫煦的情調與景況。
常常以為陳淑樺的音樂風格或個人特質是在既定的相當範疇內勇於嘗試的,這跟她給人通俗柔順的印象是有出入的。音樂方面,能在台灣發行過兩張以上英文專輯的歌手本身就已經夠獨特了;何況在民國70年代連續三四張以都會女子為訴求主題並大有斬獲的李氏專輯後,也陸續發行兩張夾雜其新舊歌曲、兼具典雅與新意的國語專輯,以及一張編曲殊異、立意誠摯的台語老歌專輯,當然還有這張在當時R&B樂風尚未於華語音樂市場展露的全新國語專輯,像是攜帶著清淨乾適的氣流、節奏通暢的曲風,行車駛於春天的加州一號海濱公路上,沿途停停走走、聽聽看看,邊悼念或邊慶幸著自己這幾年的感情生活,風和日麗,海天一色,只管讓自己置身在此異國的境地氛圍裡,海洋對岸的是是非非、對對錯錯,無意之間或轉瞬之際就讓加州陽光給蒸發殆盡了。
5.“秘密花園”電影原聲帶(The Secret Garden O.S.T., 1993)
配樂家Zbigniew Preisner的作品向以冷調為底色,辨識度高、格調相當一致,在這張原聲帶中先是以著不和諧不工整的曲式、帶著民族風味的奇幻迷邃與神秘弔詭為序幕,也是電影中潛藏暗喻的伏筆,像是深冬初春的節氣,天地乍暖還寒、萬物蓄勢待發。隨著樂曲進入中段後,像是逐漸露臉的暖陽,滋補花草、培養林木,活絡每一個生靈的細胞,當然如果你願意迎接無拒於人的它的話。
雖是部改編自著名小說且充滿童趣的小品電影,我們大大的心靈中卻可能都包含著劇中三位小演員個別的小小心靈。當我們被意外頃沒、被現實擊垮、被外物矇蔽、被世俗覆蓋、被平庸遮掩、被慣性遲鈍、被瑣事消磨,絕對要時時懷想心中的「秘密花園」,保有對生活的積極、留存對生命的信念,終有一日會鑄成敞開秘密花園的大門鑰匙。
◎照片取自於華納唱片”曾慶瑜 柳暗花明”專輯封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