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6月26日,毛澤東提出“把醫療衛生工作重點放到農村”,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農村合作醫療漸漸興起,我們村的做法是:社員每人出5分錢,生產隊為每人交5角,生產大隊出2元。2元5角5分,在今天連一包感冒沖劑也買不瞭,可是當時解決瞭大問題,看病不花錢。合作醫療實行“三土、四自”,即土醫、土藥、土法,自采、自種、自制、自養。土醫生集中在大隊,非正式,不在編,掙工分,背著藥箱,一根銀針,一把草藥,田間地頭巡診,隨叫隨到。1968年《人民日報》頭一次出現瞭“赤腳醫生”這個名稱,後來有一支電影歌曲,郭蘭英唱的:赤腳醫生向陽花,貧下中農人人誇,一根銀針治百病,一顆紅心暖萬傢……
看現在的兒科門診,小月孩感冒也要打點滴,針頭插在腦袋上,痛苦不堪。想起我母親,不識字,會看兒科病,一天到晚門庭若市,方圓幾十裡都慕名而來,赤腳醫生都來學習,稱她為“小腳醫生”。母親看小孩病是姥姥傢祖傳,針刺加藥面。母親常說,剛生下來的孩子沒大病,不是撐著就是凍著。一邊看病一邊給大人講兒童保健知識,伸手到小棉襖裡,如果背上有汗,就是穿多瞭,容易上火,火大招風。如果孩子嘴唇潮紅,就是吃多瞭,食火招寒。如果孩子青筋大肚,說“大肚脾”,其實脾沒毛病,是嚴重營養不良。孩子有病根在大人身上,當媽的不註意,吃熱貪涼,孩子喝瞭火奶寒奶就得病。這些都與《黃帝內經》上的“治未病”一脈相承。小孩厭食、打嗝、腹脹如鼓、寢食不安,是窩瞭食,針刺(上中下)三脘、足三裡、臍周圍,擠出點血,嚴重的給幾包藥面,回去就好瞭。大肚脾,用銅錢蘸油刮脊柱兩側,就是現在的刮痧,刮足太陽膀胱經。藥面成分是焦三仙、白術、木香、砂仁等。羊肝放在砂鍋瓦片上焙幹,研成細面,能治大肚脾。小孩毛發支,手足抽搐,鬧覺露睛,是受瞭驚嚇,針刺指尖、耳尖、太陽穴,放放血。小孩長“馬牙”,實際上是牙齦化膿,針刺放出膿血,用鹽包擦拭,兩三次就好。
我落生14天父親就犧牲瞭,母親含辛茹苦把我養大成人。我工作後想把老人傢接出來,母親不出來,鄉親們不放她,離不開她,村裡三分之二人口是由她接生的,所有的孩子都挨過她的針。母親把治病看作義務,從不收錢,治病救人,有口皆碑,鄉親們說我和兒女孫輩的福氣都是她老人傢修出來的。
合作醫療和赤腳醫生,一出現就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文藝工作者也較為關註,河北籍作傢楊嘯寫瞭電影《紅雨》,北影出品,崔巍導演,著重寫階級鬥爭。上影也拍瞭一個電影《春苗》,謝晉導演,帶著“反潮流”的火藥味。遺憾的是至今還沒看到一部成功地反映赤腳醫生的文藝作品。更為遺憾的是,如今普遍存在的看病難、看不起病,更讓人想起那些可敬可愛的赤腳醫生。
幸福的十個忠告
閱讀是最有情義的
珠寶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