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房間非常有特色,
這點我拍胸脯擔保,
全世界絕對找不到第二間!
這主要是因為
房裡其中一面牆繪有我們三姐妹的大作,
當然還有媽媽的啦,
她畫的大魚果然使我們房間更有“特色”
那是一幅海底卡通圖,
牆上塗的漆料原本便是藍色,
所以我們便借此發揮
畫上各種各樣的魚,岩石,珊瑚,海草等等,
海面上還有一只躍起的海豚
那是大姐的傑作,
不過她在完成之後的某一天,忽然對著畫有感而發道:
“這隻海豚怎麼好像用尾巴在海面走路?”
呃......
壁畫還有一組魚有我們三姐妹的樣子
也不是說面孔長得像
(我們怎麼可能像魚?美人魚也不幹!)
而是感覺很像。
這樣說是有點抽象,
不過當那組魚群中的第一隻粉紅魚出現時,
我們都不約而同道:“為什麼這麼像阿琪?”
連妹妹自己也沒有否認。
過後魚兒一隻一隻出現,
我們都紛紛認領了,
從此這組魚就成為壁畫上最常討論的主角
饒是如此,
仍舊有另一條魚能夠和它們拼搶風頭
它就是--媽媽畫的巨大紅魚!
最初它常成為我的“夢魘”
因為我的床剛好就對著它,
不過漸漸地,它反而成為畫中最有特色的一隻,
不只是因為“古樸”的畫風(這樣說應該很得體吧?)
與我們三姐妹的卡通截然不同,
更因為它越來越像畫它的主人。
雖然媽媽不是很承認,
每次都警告我們,如果有人來參觀我們的房間,
我們絕對不能說這隻紅魚是她畫的。
但其實呀,我覺得,
這隻魚比任何名畫更值得,
千金不換,媽媽當年興起的童心。
還有一條吐問號泡沫的線條班紋魚也很不賴,
它是最早出現在牆上的,
乃鼻祖是也!
繪壁畫的主意是大姐提出來的,
那是某一天的下午(久遠得連我都記不清大約年份)
我們三組妹窝在房裡,
大姐忽然心血來潮,提出了這個當時可說極為轟動的建議
而且說幹就幹,
趁著爸媽都在睡午覺的時候,
偷偷地拿齊顏料、筆等工具,
當場洋洋灑灑。
不久東窗事發,媽媽先發現,
道:“好大的膽子!你們自己和爸爸講。”
誰知爸爸知道後,
居然是悠哉地翻翻報紙,
淡淡道:“讓她們畫囉。”
唷!萬歲!
不過也導致家裡的牆壁從此永無寧日,
我們開始到處計劃,
這裡想畫,那裡也想畫,
媽媽也興致勃勃地參與我們,
還指揮過大姐畫一幅竹子爆歲圖
不過我們始終都沒有動樓下的部分,
嘿,因為這樣的繪畫水準實在不好意思見人啦。
我其實很認真地思考過,
如果有一天要搬家,
這些壁畫怎麼辦?
下一個主人是不是毫不留情地便把它們粉刷掉?
我有什麼辦法可以把它們全帶走嗎?
畢竟,
它們不再袛是畫而已了呀。
誰還可以用什麼換我們當年做畫的記憶、過程、笑聲、毅力?
達芬奇也不行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