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企劃在台上手舞足蹈,勾勒著各種不太遠的遠景。播放著動畫的iPod在台下傳閱,螢幕上的小鳥正在嘰嘰喳喳的議論紛紛。有人質疑寬頻短距無線傳輸的必要性,產品企劃預言,因為storage的capacity越來越高,存取的內容越來越大,人們為了「填塞」這些多出來的空間,於是將所有可以數位化存取的content通通存在裡面。而只要有content的存取就會有content交換的需求。基於現今人們對於因此對於「可攜式」的執著,高頻無線傳輸是唯一的宿命。
動畫裡的長腿鳥從電線上一躍而起,旁邊站的小雀鳥被一乎隆的彈上天空而後紛紛掉落。台下的聽眾對企劃picture的未來興奮不已,於是鼓掌通過。
怎麼?什麼時候,頻寬變成一種生活必須品,有線傳輸的頻寬從十年前的1M到10M到100M,現在電腦最新的網路配備是Gbit Ethernet。我們對於頻寬的供給在十年之間成長了1000倍,然而全球稻米產量和圖書銷售額並沒有同等級的成長,於是乎,頻寬變成比吃飯閱讀更重要的事情。
頻寬的需求一直是個不可解的迷思,有人主張「頻寬是永遠不會足夠的」,因為只要有頻寬被供給,就會有人想辦法把它消費掉。好比十年前能夠在簡易的BBS系統上聊天已經是令人驚喜的事情了,然而十年後的今日,頻寬雖已有千倍的成長卻依然不足,因為今日的網頁相較於十年前的fancy程度或者成長不只千倍,更遑論今日的網路對戰遊戲炫麗的3D動畫要消耗多少頻寬。
頻寬的價格越來越便宜是需求成長的另一個原因,在此供需法則似乎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美麗的供需曲線訴說著,在有限的供給下,需求量增加代表著售價的水漲船高。然而對於頻寬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對於頻寬的需求量刺激的似乎並不是售價,而是更為廉價的頻寬供給,和更多的頻寬需求。
在此不禁讓人疑惑,供需法則在網路世界似乎就此被打破。供需曲線闡述著在有限的供給下,更多的需求意味著更高的價格,然而這十年來我們看到的卻絕然不是如此,或者這中間的不同是在於頻寬的供給並不是「有限的」,因此它無須遵守供需法則。
而對於傳輸的便利性,大家似乎也越來越在意,在意到甚至連一條傳輸線都無法容忍。三年前有人宣稱藍芽已死,原因是大家質疑人們到底願意花多少代價去「去除一條傳輸線」。藍芽傳輸裝置動輒上千,真的有人願意花一千元去取代一條幾十元的傳輸線嗎?然而事實證明,人們對於需求其實並不是那麼理性,被宣告死亡的藍芽死灰復燃,蓬勃發展,在死去三年後的今天,成為高階無線電話的必要配備。
不說其他,光說手機在現在人的生活中佔了多大的重要性,可是手機的普及性,從一隻動輒三四萬元的黑金剛手機,到現在可以放在牛仔褲背後口袋的小手機,期間並不超過十年。在十年前,這個需求並不存在,然而十年之後的今天,手機已經從奢侈品變成消耗品,成為人手一機的普及品,沒有手機的人被視為反社會的不合群人物。
「你怎麼可以讓人找不到你?」擁有手機的人如是說。
通訊的發展打破的不僅僅是供需法則,還挑戰了我們對於供給和需求的因果。供給的產生應該是源於需求的存在,然而這一點在通訊世界並行不通,原因是網路打從出生就是一個不被需求的供給,而它的需求其實是被供給創造出來的。於是另外一個迷思,需求並不是自己產生的,需求是可以經由供給而被創造的。也就是無論看起來多麼無用的東西,只要被大量生產且廉價銷售,且經過特定包裝,那它將會成為一種新的需求。
多麼詭異呀!科技原本被認為是用以「服務人類的需求」,如今卻大張旗鼓的造反起來,另起爐灶大搞獨立運動了。科技從人們的僕隸,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它不再是人類需求的附庸,相反的它擁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成長的速度。它的成長獨立於人類的需求,也不因人類的需求或不需求而存在或不存在。
光說到這裡就已經讓人頭昏腦脹不已了,怎麼?科技不是源於人性嗎?那現在這樣的科技發展到底是源於哪一部分的人性?
有一個業界前輩曾經語重心長的這樣對我說,他說這十年來真正能夠增進人類幸福的發明幾希。雖然每個國家都大搞工業革命,然而因為這些工業發展而使得人類生活得以提升者,微乎其微。沒有人會因為網路速度變快而增加幸福感,也沒有人因為手機的普及而更為風趣,沒有人因為數位相機的存在變得更美麗,也沒有人因為graphic card而更為理性。或者工業發展增加的只是就業機會和造就更多的科技富豪,除此之外什麼也沒有。這是很自然的,因為發明這些東西的動機除了以上二者之外並沒有其他。
科技還會繼續發展下去,我深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在捷運列車上發現坐車的人人手一機的在收看手機電視,這是目前所見最near future的發明。然而不知為什麼,我老是看手機電視這東西不順眼,我總覺得,這玩意兒的發明只意味著人們越來越離不開電視機,光光這一點就讓我覺得寂寞不已。
科技究竟帶來了什麼?我不知道,但是大家還是會繼續走下去,包括我在內。科技是一種鴉片,吃了以後癮頭會越來越大,即使到最後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要吃,只是覺得吃的時候滿「爽」的而已,至於吃完以後長不長肉,那是另一件事情。
科技始於人性,希望那個人性並不是只是貪婪而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