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和老二來關西,安排八日的自由行,姬路;神戶;大阪;京都都已去過,剩下奈良及和歌山以及滋賀縣還沒去,因為去年九月我自己已經去過和歌山縣的高野山,所以此行就往奈良的東大寺出發.
整個以大阪為軸心的關西交通網絡,對初次使用的外國人而言算是十分複雜,但是上手之後則十分方便,像此行我們購買的KTP三日券,幾乎通行關西各地,非常好用,去年來時沒人教,不論去哪裡都要投幣購票,而且短距離之間就決定用走的,這次就不一樣,可以說到哪裡都隨意進出,出了站發現錯誤,再刷一下又進站了,真是方便.
今天去奈良,從梅田搭到本町,再轉中央線一路東行,就可抵達奈良,十分方便.
出了奈良車站,看見這位"行基菩薩"正在沐浴.
拉近在拍一張.
這是近鐵奈良站與老菩薩的相對位置.沐浴完,水就關上了.果然老人家也知道要節約用水.
從菩薩門前通道右轉,看到許多中國餐館,但與這家"飛天"有緣,我在看菜單時剛好女服務生出來,問她有無精進料理?她比出"請稍候"的手勢,結果跑來一位滿頭大汗的白袍壯漢,互相應了幾句不流利的日文後,"可有齋食?","可以準備","我要不蔥不蒜,可以嗎?","可以的,因為這裡常有佛教團體拜訪,所以都可以做的,但是他們都是有預約的",那你能做點甚麼?豆腐青菜再燴點蘑菇甚麼的,好嗎?好啊,我們可以吃薑,用點薑末提味,會比較有味道!那行,請樓上坐!那算甚麼價錢哩?就這個吧---他指的是第一個套餐的價位.登樓的過程中,我已喜出望外,看來近幾日在大阪沒吃好的艱辛,今天中午可以得到大大的補償.
坐定了,一盞茶有啥好照的?平心而論,真是沒甚麼好照的,但和台灣不同的就是,日本人是用小碗喝茶,這與神戶上海飯店相同,難道華人飄洋過海到了東瀛之後,喝起茶來都變個樣了嗎?
上菜了,一道豆腐青江燴蘑菇,還點綴些紅椒,看了就好吃,再配一碗素麵,還有一碗白飯,還沒吃已經心花怒放.
湯麵裡還有些筍片,果真地道的一碗齋麵.
油亮油亮的一盅齋食,賞心悅目,底下還有一朵切半的大香菇,看來師傅確有用心.菜上齊了,這位大師傅還跑來桌前詢問"怎麼樣還可以嗎?"看著我滿臉笑意,原來這位大師傅來自東北瀋陽,我則是安東第二代,現在叫做丹東,胖師傅他鄉遇故知也開心回廚房工作去了.事情還沒完呢!老二點的是飛天弁當,也是吃的滿心歡喜,結帳時,我拿筆在帳單上寫上"謝謝東北大師傅!"然後到櫃檯買單,櫃台再次比出要我稍候的手勢,剛好一群人結帳,他拿起電話速速講完,我們則在旁靜候,結果這位大師傅已經等在樓下,原來他姓趙,他還好心的告訴我們,日本警察都會幫忙的,如果語言不通,找不到路他也會帶你們到那裏去,原來趙師傅耽心我們言語不通,特地指點我們迷津,謝謝你囉!趙大師傅....離開後有些懊惱,沒和這位有緣的師傅照張相.
吃得飽飽的走在街上,鹿群悠閒的就在草地上.
看了指標,好像是春日大社近些,所以囉,捨遠求近,轉個彎不去東大寺了.
公園內鹿群處處,他們還在吃午餐,我已是一肚子豆腐挺在那裏...
顯然他剛吃的飛天弁當.......沒啥份量.
原來可愛的鹿兒,骨子裡隱藏著凶狠的暴力基因.
你確定是吃到媽媽的奶水嗎?會不會是阿姨的?
這就是當時捐獻的"光明燈"?
今天內有特展,不過還要花錢,所以門口照張相就好了.
人家又不要給你摸,你的小鹿亂撞,表情似乎high過頭了吧?
子入太廟每事問,那我們入寺廟前先洗洗手,也漱漱口,以示莊重.
春日大社主殿.
有模有樣的,不知道在求甚麼哩?
左邊再照一張,確定是同一個人在問神...
吊在寺廟周邊,我猜是當時的照明設備.
寺廟門口的小商店,因為有販售鹿兒餅乾,所以門口常有鹿兒在圍事.
老先生的豆腐都裝在肚子裡了,嘿嘿你吃不到....
逛完寺廟走回街上,路邊隨處都有零食,老二買得是仙貝,喔!他說是醬油口味的,確定是給人吃的,我則買的一塊麻糬.
老二相機內的一張餅乾相片,看不出來有何特殊之處?
又是紅豆串燒,這次買三條,老先生分到一條....
離開奈良,我們好像一路沒有轉車坐回明石?不太確定耶,舒舒服服的一路沉睡中.這裡已是明石城外護城河的噴水設施.
看過關西各地的一堆國寶級城堡,明石城....嗯!有沒有看好像也沒差了.
明天要離開日本了,朋友請我們去住家附近的"迴轉壽司"吃個飽.這是綠茶粉,沖熱開水喝.
洋洋灑灑的各種壽司,一盤100圓.
規模有比台灣的X鮮大.
怕小朋友燙到開水,要很用力才能接到開水,看得出來大拇指承受多大的力氣嗎?
這是玉子,也就是蛋皮壽司,朋友說他們來都不會吃這種"便宜"的食材,因為不划算,可是我們持齋之人,有得吃已經感恩了.
等不到的食材也可以用點的.快運送到你家門口時,還有音樂聲通知你快到了.....
花色繁多的壽司.
吃得杯盤狼藉,一碟碟空盤堆起來比賽.
我們坐在16桌,點菜送來的小碟就是專屬的橙色.
我能吃的不多,旁邊是豆皮壽司,稍甜了些.今天在奈良吃了中式素食餐點,晚間嚐到道地日式壽司,比起前兩天只能吃吐司麵包配些沙拉,要強得太多了.
顯示文章地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