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06 11:04:15| 人氣3,9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戀戀浮洲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者簡介

作品簡介

作者一:阮均

學校位於板橋浮州地區,從前是全國新版課本的實驗學校,本校棒球隊曾兩次代表國家,獲得世界少棒冠軍.並將介紹地方的人文地理變遷.

服務單位:台北縣中山國小
作者二:劉秀華
服務單位:台北縣中山國小
建議配合年級:國小六年級
配合課程單元:鄉土

浮洲地形簡介

大漢溪古稱大嵙崁溪,發源於大霸尖山,上游塔克金溪(泰崗溪)與白石溪會合後,始稱大漢溪。大漢溪流經大溪、鶯歌、樹林、以網狀流路方式,沖積而成之溪洲,板橋浮洲卽位於溪洲之上,西為大漢溪,東為湳子溝兩條溪流所環繞,以『洲』之本意乃江河邊之沙洲,故稱之為『浮洲』。有別於板橋之新埔、埔墘、深丘、後埔地區,在地質時期上被稱為老沖積層;『浮洲』可以稱之為新沖積層,多由沙粒、礫石、泥土所組成,地勢約低於老沖積層3公尺左右。

  

民國五十二年九月十一日早晨,「葛樂禮」颱風來襲,當年剛建造完成之石門水庫,因上游大量進水,水位超過警戒線,水庫大量洩洪,大水順流而下,剛好又碰上大潮,淡水河海水倒灌,從早上十點開始,到中午十二點,短短的兩個小時,整個浮洲已經汪洋一片,部分地區水深已達一層樓高,湳興橋被沖毀。第二天洪水退去以後,淤泥堆積達數尺之高,必須藉由小船度過湳子溝,才能到板橋。後來包括婦聯一村(現今板橋榮家)、婦聯二村(現今機械工程部之重機械修護場)的眷村,紛紛他遷。

民國八十五年七月三十一日,賀伯颱風來襲,四汴頭抽水站遭洪水淹沒,使得大觀路一段28巷、29巷,以及大觀國小地下活動中心、教師研習會,僑中一街的住宅區及工廠區,被完全淹沒,水深達一兩層樓高。湳子溝的河水水位,高過湳興橋路面,而一度中斷與板橋的交通。

民國九十年納莉颱風來襲,剛好遇到浮洲橋改建,必須將原有之堤防拆除,大水就順著堤防的缺口,一路灌進龍興街及大觀路265巷,造成財務的重大損失。

浮洲古今地名沿革

浮洲古今地名沿革表

 

清.康熙23西元1684設諸羅縣,隸屬之
清.康熙36西元1697擺折社(清.郁永河.裨海紀遊)
清.康熙56西元1697擺接社(陳夢林.諸羅縣志)
清.雍正元年西元1723隸屬淡水廳淡水堡
清.乾隆13西元1748隸屬淡水廳擺接堡
清.光緒18西元1892

隸屬台北府淡水縣擺接堡;稱之『番仔園莊』(淡新鳳三縣簡明總括圖冊)    p.5附圖2

    『番仔園』地名,第一次出現於史籍中。

清.光緒2156日,日本(明治28年)(西元1895)佔據台灣。

清.光緒21西元1895隸屬淡水廳擺接堡
清.光緒21日本(明治28年)西元1895台北縣擺接堡番仔園莊
清.光緒23年四月明治30西元1897隸屬台北縣新莊辦務署番仔園區
清.光緒23年五月明治30西元1897台北縣新莊辦務署番仔園區番仔園莊
清.光緒24年五月明治31西元1898改隸三角湧辦務署番仔園區
清.光緒25明治32西元1899廢三角湧辦務署改隸台北辦務署番仔園區
清.光緒26明治33西元1900改隸台北辦務署頂埔區
清.光緒27明治34西元1901日人廢署,隸台北廳枋橋支廳頂埔區
清.光緒31明治38西元1905改隸台北廳枋橋支廳枋橋區
清.宣統元年明治42西元1909隸台北廳枋橋支廳枋橋區番仔園莊
民國9大正9西元1920日人改革台灣地方制度,並將地名中的『仔』改為『子』;隸屬台北州海山郡板橋莊
民國18昭和4西元1929隸屬台北州海山郡板橋街番子園(據日人板橋街誌)

 

浮洲地區街道命名由來

 

大觀路一段、二段,乃依舊時大觀書社之大觀義學碑記「義學之前,大屯、觀音山對峙焉,故名大觀。」命名為大觀路。

大觀路舊稱明正路,42.10.01始改稱大觀路

豐民巷

龍興街(66.02.15起編)

僑中一街、僑中二街、僑中三街,以環繞於華僑中學三側街道,分別命名之。

僑中一街(70.05.27起編)

僑中二街(70.11.05起編)

僑中三街(71.12.20起編)


 

大觀路命名由來暨淡新鳳三縣簡明總括圖冊擺接堡村莊圖


 

清.陳夢林諸羅縣志擺接社圖


 


浮洲地區交通篇

道路

浮洲地區之公路交通主要依靠大觀路,日據時代屬於板橋街道路,寬約兩公尺,稱為「板橋樹林道」,民國二十四年(日本昭和十年)曾就原有道路拓寬整修,光復後改鋪成柏油路面,並於民國七十四年、七十九年加以拓寬整修。

環河道路可以通往中、永和及土城樹林三峽,於四汴頭抽水站時分為兩線,沿大漢溪及湳子溝河岸,皆有環河道路,將浮州環繞其中。

橋樑

1)湳興橋

光復後於民國四十年在大漢溪及湳子溝上分別興建中興橋及湳興橋。民國45年9月3日黛納颱風,沖毀湳興橋引道造成對外交通斷絕。民國五十二年葛樂禮颱風將湳興橋摧毀,由榮工處負責重建湳興橋,於民國53年六月2日,榮工處橋樑工程隊隊員秦海國,奮勇搶救一位失足跌落橋下的十四歲孩童,他的冒險英勇救人的事蹟,在當年被傳為一段佳話

2)浮洲橋

橫跨大漢溪之中興橋,於民國六十四年改建,並更名為浮州橋,民國八十五年一月再度進行改建工程,拓寬成六線快車道。

台灣鐵路與高鐵

劉銘傳於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開始興建台灣的鐵路,由基隆、台北經新莊而至新竹,日本人佔據台灣之後,考量到路線迂迴,且山路維修不易,在光緒二十五年(日本明治32年)將鐵路的路線改由萬華、板橋、樹林、桃園,跨越大漢溪及湳子溝時,則架設三座鐵橋以便通過,這條路線一直沿用至今天。

台灣高鐵的路線則與現行台鐵路線緊臨,並排行駛,通過浮洲地區。

消失的火車站

日人在光緒二十五年(日本明治32年)設計新的鐵路路線時,設有浮洲車站,光復後才逐漸廢棄。浮洲車站的舊址約在大觀路二段20巷旁之真耶穌教會。

水運與津渡

浮洲地區四面環水在公路交通尚未普及之前,水運佔有重要的地位,依據民國二十二年(日本昭和8年)板橋街誌的記載,浮洲地區設有湳仔渡、沙崙度、番子園渡。光復初期,則設有

津渡名稱津渡地點跨越之溪流津渡距離

創立時間

湳子—浮洲公渡湳興里—浮洲里湳子溝60公尺乾隆年間
浮洲—沙崙公渡浮洲里—沙崙里大嵙崁溪200公尺不詳
浮洲—溪洲公渡

浮洲里—溪洲里

(溪洲—土城)

大嵙崁溪200公尺不詳
番子園渡浮洲里—新莊西盛里大嵙崁溪80公尺日據時期

大約在民國五十年之後公路橋樑分別完成後,交通便利性大增,各津渡就漸行消失不復存在。

湳子—浮洲公渡,當時之津渡費用,約為一角(當時之米價,一斤米大約八、九角)。遇到水勢較為淤淺時,亦可涉水渡過。當時由湳子前往浮洲者,多為前往種植蔬菜,從事農作。

浮洲地區舊日農業

最早為凱達格蘭平埔族擺接社耕作之地,古時之地名乃命為「番仔園」,後將番字改為近音雅字的歡字,稱為「歡子園」

浮洲地區因多處於沙碛及大漢溪網狀流路區域,缺乏水圳溝渠灌溉,缺乏水利,乾隆末年泉洲人吳紹恭至此地開墾,當時有大竹叢三所,乃命名為三抱竹,浮洲至今仍為水利所不及之地,只能作為菜圃之用,為板橋地區之重要農業地區。

日據時期浮洲農業概況

日據時期浮洲地區皆從事甘蔗的種植。據湳子渡船頭附近的耆老表示,在今天大觀路一段29巷,靠近湳子溝附近,卽為糖廠之所在地,開設沒幾年就停工關閉,甘蔗就送往艋舺的製糖廠處理(位置約略在現今華江橋,板橋往台北方向,右轉環河道路高架橋下方)。

依據「走踏浮洲,心繫大觀」p26.27:「宣統元年(日本明治四十二年)出版之「台灣糖業舊摜一班」,台北廳有三家小型糖廠,其中一家卽位於擺加堡番仔園莊,這家糖廠以蒸氣做為壓榨甘蔗的動力,每天可以處理四公噸的甘蔗,資本額為3萬日圓,糖的年產量約為五十萬台斤,創辦人為陳秋風先生。」

蔗埔

  在今天榮工處重機械場的南廠,也就是大觀路二段153巷44弄附近,當年該處為整片之甘蔗園

四股尾的由來

現今僑中一街靠近大漢溪之處,舊時名為『四股尾』,當時的蔗田以『股』作為單位來計算,據文獻會的資料:當時在四股尾耕作之平埔族,不知何種原因,突然放棄該片耕地他遷,該處土地便由日人政府接收,因此該地又名為『充公』。另據中山國小劉燕雯老師『關懷浮洲』一書中提到,此處常會因大漢溪河道的改變,而跟著變換地理位置。有時在板橋的浮州,有時又流至新莊的臼子林;因此該地有一則戲謔傳聞:「四股尾的土地公,常賭輸新莊臼子林的土地公,因而不得不將四股尾劃分給臼子林的土地公,所以四股尾才會常常變換位置」

現在浮洲的農業活動幾乎已經完全停擺,農地上都已建立起一棟棟的公寓,但仍有部分居民在大漢溪畔的堤防旁邊,利用空地種植蔬菜。

浮洲地區文教機關

浮洲地區的公務、文教單位四處林立: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創立於民國四十四年,前身為國立台灣藝術學校,民國四十九年改制為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後又升格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學校佔地七千多平方公尺。國內知名的影劇、藝文界人士多為該校校友,執導「臥虎藏龍」一片,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大導演李安先生亦為該校校友。

國立華僑實驗中學:

成立於民國四十四年,佔地23甲,民國六十八年更名為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專責招收海外歸國僑生,後來亦兼收大陸來台學生、邊疆地區學生以及本地之學生。

大觀國中:

校地原為教師研習會之會址,在研習會遷往三峽之後,於民國九十一年八月開始招收新生。

大觀國小:

民國七十八年八月一日開始籌備設校事宜,將原屬中山國小之學區:浮洲里、僑中里、華中里、大觀里、歡園里等劃歸為大觀國小學區,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一年三月間則仍借用中山國小教室上課,直至八十一年三月二十二日校舍完成後,方才正式遷回新校舍。首任校長為林宗翰先生,八十五年由林玉美校長接任。

中山國小:

民國四十七年成立,並定名為台北縣板橋鎮中山國民學校,程德明女士奉派為首任校長。民國六十二年與國校研習會之實驗國民小學併校,改稱台北縣板橋市中山國民實驗小學,簡稱『中山實小』。復於民國八十三年改名為中山國小。民國四十九年獲得「台北縣國校環境佈置比賽特優獎」,民國五十四年參加全縣民族舞蹈比賽獲得團體組第三名,個人組第一名。本校學生於19801987年兩次獲得全國少棒冠軍,代表參加遠東區及世界少棒比賽榮獲冠軍。

中央氣象局台北觀測站

  位於大觀路二段265巷62號,主要負責高空探測。每天早上七點便會施放白色的高空氣象氣球,藉由高空探測系統及自動追蹤探空儀器,觀測30-50公里高空中,氣溫、溼度、氣壓、風向、輻射度等。

板橋榮家:

最早為婦聯一村所在地,民國五十二年葛樂禮颱風後,眷村他遷。另外於民國五十八年設立立榮民之家,提供具有榮民身分,年滿六十一足歲,且沒有支領退休俸又沒有工作能力的老榮民,一個安養天年的地方。目前總共約住有一千五百位榮民,全體榮民的平均年齡已高達七十八歲。

台北紙廠:

原屬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之單位,現已他遷。從前,我們所使用的鈔票紙張的原料,就是由台北紙廠提供的。許多公家單位的極機密資料,也會送來此地銷毀。

郵局:板橋第一支局:

設立於民國四十五年一月二十七號,一直以來皆為浮洲地區之重要郵政中心。

台灣省教師研習會與中山實驗國小

研習會與實驗國小


 

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於民國四十四年由高梓女士創設,她認為教育研究工作,是促使教育進步的原動力。為了加強實驗工作,於是在民國四十七年七月設立實驗小學,作為教學演示演示參觀之所,讓新的教學觀念,新的教學方法,都可以在此驗證教學效果。實驗小學的老師也都經過嚴格挑選,更於民國四十九年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課程專家史莊乃博士的指導,做社會科的全科實驗。因此,國編本的社會科教材一直以來,也都是經過本校教學實驗後的成果。民國四十九年九月,研習會為了輔導實小改進各科教學及加強實驗研究工作,特別成立教學實驗研究委員會。並於民國52年與美國舊金山海灣區海瑪市柏貴芝小與締結為姊妹學校。


 

中山國小與實驗國小併校成為中山實驗國小


 

後來因研習會房舍不足,浮洲又從民國五十四年起被列為『一級洪水平原管制區』屬於禁建區,所幸,在當時省教育廳第四課課長陳漢強先生,代理研習會主任一職時,推動實小與中山國小合併。民國六十二年三月底實驗小學與中山國小正式合併為『中山實驗國民小學』。這個名稱非常特別,可以說是獨樹一格,獨步群倫。一直沿用到民國八十三年方才更名為中山國民小學。


 

課本的誕生


 

民國七十年九月開始於本校進行『社會科課程實驗』,依據教材綱要,編製教學活動,及設計配合教具,在本校進行試教。學校當年的教務主任袁森吉女士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每節課都有老師坐在教室後面,作觀察紀錄,研習會的研究員與教授更是經常到校定期輔導。』也因為有這一種特殊的情境,當時的老師和學生,歷經各種大小陣仗的洗禮,總是能以平常心來面對,而不會有絲毫的緊張不適的感覺。試教後,由試教教師對教材作評量,並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


 

民國七十二年十月二十三日於本校舉辦社會科課程實驗分區教學研究會,修訂完成後,才將社會科課本發行印刷,送到全國師生的手中。過程嚴謹可見一般,這也是今天坊間出版社,編製的教材所無法相提並論之處。

榮工棒球隊

嚴孝章先生擔任榮工處處長期間,在1970  430日於花蓮成立榮工少棒隊開始,其後陸續成立了青少棒、青棒、成棒隊。國內今天的六支職棒隊中,有將近四分之一的球員,都是由榮工隊出身的。

1981年接下棒協理事長一職後,他為了讓台灣棒球重返國際舞台所做的努力,和現今國內各界對棒球運動的熱衷支持,直到今天仍然為棒壇人士所津津樂道,首先於第三十一屆亞洲盃。打敗日本,拿到洛杉磯奧運亞洲代表參賽權。並於1984洛杉磯奧運會中,率領中華棒球隊獲得銅牌。早期的職棒明星黃平洋、陳義信等都是出身於榮工棒球隊

從嚴先生之後的歷任榮工處處長包括陳豫處長、曾元一處長以及民營化之後的現任董事長沈景鵬先生,對棒球運動的支持仍然不遺餘力,即使現在營造業非常不景氣之下,每年也都投入好幾百萬予以支持。

榮工棒球隊光榮戰績

民國67年榮工處將各級棒球隊,整合至板橋基地的慈園接受訓練和管理,其中少棒隊的隊員白天則就讀於中山國小,下午回到球場練球。少棒隊更分別於1980年及1987年兩度榮獲世界冠軍。當年奪得少棒冠軍時的風光程度,並不亞於今天奧運金牌選手,遊行於市區的景況。他們搭著車子在台北縣政府、板橋市區遊行,沿途還有有許多人放鞭炮駐足圍觀。

        1978 年榮工青少棒隊榮獲世界冠軍,榮工少棒隊於19801987年兩度榮獲世界冠軍,榮工青棒隊則是在1988 年獲得世界冠軍。因賽制的改變,少棒隊及青少棒隊紛紛解散,目前僅剩青棒隊以強恕中學的名義,由蕭文勝、劉明光、吳榮興三位教練率領近年來屢獲佳績,獲得

第八屆金龍旗青棒錦標賽 冠軍

九十二年王貞治盃全國青棒錦標賽 第二名。

2004年第一屆全國青棒菁英賽 冠軍

九十三年王貞治盃全國青棒錦標賽 第一名。

並多次代表國家參加亞洲盃青棒錦標賽獲得佳績。


榮工處板橋基地簡介

民國四十三年,政府為了照顧退伍的國軍官兵,輔導他們就業,於是成立「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由蔣故總統  經國先生擔任主任委員。並於民國四十五年創立榮工處,嚴孝章先生於民國四十八年開始擔任處長,帶領退除役官兵,積極投入,從事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對國家社會有重大的貢獻。自最早期闢建橫貫公路開始,到曾文水庫,及其後的國家十大建設等,甚至是到世界各地從事海外建設

榮工處在板橋基地的單位有

(一)  機械工程部(原為重機械修護場)

該部最早為婦聯二村,因民國五十二年「葛樂禮」颱風侵襲,災情慘重,眷村因而全數遷離。中山國小與機械修配調度總廠比隣而居,該廠主要負責重機械工程車輛的維修與各項土木結構建材鋼樑、覆蓋板的調度與整備。例如興建縣府大樓、及台北101時就需要用到很多的鋼樑支撐銜接,基礎工程施工時,地下室開挖時,再覆上覆蓋板,就可以在底下繼續施工,上面繼續讓車輛通行,減少對交通的衝擊。

重型機具的部分如固定式吊車,或是靠履帶或輪子的移動式吊車,以及挖土機等都是在這裡接受訓練講習及測驗取得執照。另外也負責作重型機具、車輛的維修獲履帶再生修護等工作。

(二)  工程材料事業部

主要負責工程中的材料生產,採購調度等工作。

該處早先為榮工處的「慈園」所在地,台北慈園(最早設立在新店)成立於民國五十二年九月,目的是為了照顧父母被調往外地或海外工作,以及亡故的榮民弟兄所遺留下來的榮民子女,集中十二歲以下的乏人照顧榮民子弟,另外聘請老師照顧他們的食、衣、住、行,白天就近到國小就讀,下課後老師會再招呼他們做晚自習或課後輔導。一開始只有13位兒童,後來發展到好幾百多人。民國五十六年九月,榮工處又在花蓮基地,增設一所慈園,直到六十四年十月,新店與花蓮之慈園,才合併於板橋基地,棒球隊的球員也全部集中在此地集訓。

(三)  營建材料實驗室

為了推動工程品質的提昇,也成立營建材料實驗室,負責營建工程材料之實驗、測試。

(四)  營建一部

最早是將原來的橋樑工程隊、建築工程隊和路面工程隊等三個專業工程隊,合併之後重新整編為第一建築工程隊。配屬於北部地區工程處,也就是營建一部的前身『北工處』。多年來一直掌理國內北部地區的大小相關工程,完成的建設不計其數。對國家、社會、民生經濟的影響非常大。

1)興建台北101國際金融中心:建築物為101層超高大樓,高度508公尺,是目前世界上最高之大樓

2)聯絡台北到宜蘭的高速公路全長31公里,隧道卻佔了公路長度的65﹪(隧道總長度為20.1公里),其中以雪山隧道12.9公里最長,目前為世界第三長,東南亞第一長之公路隧道。施工過程被大英百科全書,列名為世界上的艱難工程之一。從民國80年7月開始施工,歷經十餘年,預計於94年年底全線通車

近幾年來也陸續完成鄭州路地下街、板橋新站及台北地鐵萬華-板橋鐵路地下化,台北縣的縣府大樓、新莊體育館、台北市東西向快速道路、八里—新店線快速道路、捷運土城線等重大交通建設。對這群無名英雄我們只能以「居功厥偉」來形容這一群流血流汗的榮工處弟兄。

參考資料

1.      張馥堂  板橋市志  台北縣:板橋市公所,民國77

2.      板橋市志編輯委員會  板橋市志續編  台北縣:板橋市公所,民國86

3.      榮民工程事業編輯委員會 在艱彌厲 繼往開來—榮民工程事業三十年 台北市: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民國75

4.      教師研習會  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三十年紀念專刊  板橋市,民國75年五月十日

5.      板橋市大觀國民小學  走踏浮洲—心繫大觀  板橋市,民國887

6.      板橋市中山國民小學  關懷浮洲  板橋市,民國895

7.      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台北州街庄誌彙編 台北縣,1998

8.      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rsea.gov.tw/

9.      五四三音樂站—大時代的人物嚴孝章

 http://bbs.music543.com/ournet.pl/music543/music543-4/rotten/archives/A0UK7DJ1/A0UK7DJ2/A0UK7DKA

10.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官方網站 http://www.ctba.org.tw/

感謝

1.榮工棒球隊蕭文勝總教練劉明光教練吳榮興教練提供照片及各項資料

2.浮洲地區地方耆老吳長吉先生提供資料及口述歷史

3.湳子渡船頭福興宮地方耆老提供資料及口述歷史

 

教 學 建 議
 

各篇章節的內容 主要是以認識自己的家鄉環境的變遷,進而認識浮洲地區—榮工處板橋基地的棒球隊和工程部門,對社會國家的貢獻。
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讓孩子吸收到從前的家鄉歷史,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去找尋發現家鄉環進改變的原因。
教師不妨從以下幾個觀點來切入
(1)舊時的地名改變,或命名緣由,其原因為何?
(2)生活方式從農耕到現今外出上班工作,造成什麼影響?
(3)浮洲地區的文教機關,和我們有什麼關聯性?如果你是 板橋市市長,你會如何將其做有效的組織提供居民更多的文藝氣息?
(4)浮洲地方的交通方式對我們日常生活有沒有影響?是否能有改良的方法?
(5)榮工處對我們的貢獻為何?
※教師安排校外教學時,除了認識浮洲地區的各景點之外,更可以安排參觀,榮工處在台北縣市的重要交通民生建設,以筆者班上為例:先行參觀新縣府大樓、接著跨過線民大道到對面的板橋新站,搭乘火車由萬板鐵路地下化到台北火車站,順道參觀鄭州路地下街再搭乘捷運返回板橋。學生較能體會出榮工處的建設和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

後 記 心 情
 

 

http://max.eday.com.tw/town-all/93ebooks/inside_ee_detail2.asp?BID=137

 

台長: Column
人氣(3,967)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未完的旅程 |
此分類下一篇:大觀義學碑記
此分類上一篇:濫收自費項目 最重停約處分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