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02 15:05:46| 人氣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陳芳明:水災正在重整台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洪水席捲而來,歷史正在改寫。滔滔水勢中,挾泥沙俱下的是欠缺智慧與信心的執政者,被掩埋的是冷血而絕情的行政內閣。激流反而沖刷出尋常百姓的善良與溫暖,也沖積一個雛形的公民社會。凡有災難處,必有政治。然而,這次水患卻使政治版圖產生巨大迴轉。權力不再一面倒屬於執政黨或在野黨,而是落實到媒體、災民、學者、大眾的公民社會。

水災發生的第一時間,官僚政客全面缺席,反而是媒體記者及時趕到現場。面臨戰後史上最大的水患,台灣社會簡直陷入無政府狀態。如果沒有媒體工作者深入災區,如果沒有網路與簡訊傳達水災實情,官方人物恐怕不會知道一個村落已被淹沒,四百條人命在一夜間遭到活埋。這種慘絕人寰的事件,竟然發生在已經現代化、民主化的廿一世紀台灣。官僚人物無知於災情慘重,依然觀看網路、電視在治國,依然還在為自己的形象政績狂言辯護。

在整個社會信心傾塌之際,台灣媒體扮演了關鍵的支柱角色,他們不畏災區的殘破情況,每天忠實報導災民的悲痛遭遇。記者從現場歸來,控訴行政內閣人員的冷酷與失智。曾經被標籤為「統派」或「藍色」的媒體,對馬英九政府的懈怠遲鈍進行嚴厲批判。如果沒有媒體的監督催促,今天的行政內閣也許還停留在不動狀態。學者終於也挺身出來講話,揭露當權者與災區的全面脫節。學生志工投入救災行列,民間也主動發起捐款活動。水災喚起了人性,催醒了整個命運連帶的社會大眾。

媒體突破藍綠信仰,勇於報導真相的行動,已為公民社會的誕生帶來一線曙光。原是媒體寵兒的馬政府,嘗到媒體棄兒的滋味。這是重要翻轉的時刻,當權者如果要獲得媒體的支持,就必須展現魄力、拿出政績。包裝的技巧,形象的塑造,再也不能取得媒體的信賴。

從災區傳來一種說法:「寧要一個貪腐總統,不要一個無能總統。」這樣的心聲,也報導於美國的《時代週刊》。在絕望時刻,災民的心情應是可以理解。但是,台灣的選擇不應該是在苦難中循環輪迴。見證這次災難慘重的水患,台灣社會應該有信心掙脫貪腐與無能的詛咒,選擇一個清廉又有能力的未來。公民社會的誕生,為的是擺脫藍者更藍、綠者更綠的思維模式。當所有媒體不再被囚禁於意識形態,當學者不再拘泥於政治立場,面對真相說出真話,公民社會才會誕生,苦難循環也一去不返。

(作者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2009/08/29 聯合報】

台長: Column
人氣(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莫拉克效應 |
此分類下一篇:邱坤良:像泥土一樣死去
此分類上一篇:從傳播角度看馬政府「話語權」的喪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