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04 15:09:42| 人氣7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追尋生活的足跡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註:書籍封面取自博客來網頁

 

【佳句精選】

 

07文學力

1.人生是一座橋樑,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結局,而是過程。

2.如果沒有文學,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喜歡或不喜歡去判斷一個人,有了文學之後,我們會化身了,會從別人的角度去重新思量。

 

08愛與情

1.最終你只能選擇,選擇你要什麼,不要什麼。譬如說手機,它可以讓人隨時找到你,傳遞訊息給你,但是相對的,你的生活也會越來越不自由,有更多的牽掛,更多的干擾,一個專屬於自己反省、讀書、沈思安靜下來的時間空間越來越少。

 

所以你必須選擇,你覺得跟別人的溝通是不必要的?什麼時候是必要的?以及在什麼時候必須回歸自我本性?譬如說我有打做的習慣,那段時間我不會接電話,或者就把電話拔掉。這就像古代禪宗公案裡的問題,怎樣回到本性?因為所有的科技畢竟不是人的本性,它只是眼耳鼻舌身,與外界溝通的管道,最後還是要回歸到心的問題,如何定住你的心,是最重要的。

 

2.我不敢粗暴的說:你不能哀傷,因為我知道為愛情哀傷是多麼痛苦的事情,我只能說,你必須要度過這個哀傷,要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讓自己領悟:愛情不是生命的唯一,你要挾帶著這個哀傷繼續生活,並且更重要的,繼續愛人。

 

一直停留在哀傷的時刻,是沒有意義的事,當你能夠度過這個哀傷,並從哀傷中領悟到一些事情,哀傷才有意義。

 

 

 

-----------------------【閱讀有感】---------------------------------

 

 

有次和許久未見面的朋友相約聚餐,席間朋友拿起在等待約定時間到來前順手買的蔣勳新書,和我分享她對蔣勳在藝術才華方面的喜愛。在分享過程中,我看到了她眼神中那股和我內心裡一樣有著對生活閱讀的期盼、對豐沛文采的欣賞與追逐引人入勝的獨一筆觸。難怪!她和我一樣,也非常喜歡閱讀英國知名作家艾倫‧狄波頓的文字。

 

隨後,朋友不斷跟我敘說著這本名為「生活十講」的新書裡,有著的豐富思緒。在這樣的推薦之下,我於是也開始閱讀起這本書。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對裡面的內容產生同感心。因為裡面這些不同視野的分享,使人覺得收穫滿滿。因此,連續花了幾天的空閒時間持續閱讀完之後,想為自己這次的閱讀收穫,留下些記錄。於是乎,我想了想,決定寫下我讀完這本書後的感想。大致上來說,那就是這篇文章的標題-「追尋生活的足跡」。

 

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些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我從小到大始終在摸索答案的樣貌。有時候,我會幻想著為什麼生活一定要〝這樣〞過,或是〝那樣〞過呢?可不可以來點新鮮的生活方式,來點不一樣生活週期的問題。對我來說,生活的本質或許是無聊至極的。而且事實上我認為如果生活中缺少了文學,沒有藝術,失去音樂,我想它應該不值得得到讚頌的。

 

 然而,生活要有意義似乎總必須和文化沾上邊,但問題是文化又是什麼呢?之前當我在幫國一學生上課的時候,我們談到了文化的概念與定義。關於文化,教科書上明白寫著,文化是一種人類創造的生活方式,又為了說明這麼抽象的概念而試著舉了許多的例子來說明,可惜我從學生的表情了解到這樣的事實:他們還是覺得這太抽象了。於是,我開始思考,有沒有更白話一點的說明方式可以向學生解釋。怎知道就在我閱讀這本書時在意外中卻被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在我看來,蔣勳所說的許多情況,不正是課文裡所要表達的意思嗎?如此言簡意賅的表達方式卻比教科書裡那一大串的說明文字好得多了。

 

事實上,在這期間裡有很多學生在一知半解下會不經意地問我:「老師,什麼是倫理?什麼是法律?…」我總認為與其看教科書裡的抽象敘述、文字堆疊,不如讓學生看看蔣勳是怎麼說明的,這樣也許他們會明白點。畢竟要在短短的幾堂課中,就要讓這麼小的孩子明白這麼抽象的概念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於是,對學生來說本來是件值得細細品味的事,卻往往變成必須用這種「生吞活剝,然後死記生硬知識」的方式,以求能對文化的概念至少有基礎的認識。可惜,我明白結果是天不從人願的結局!

 

「這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說實話,我心裡有這種感觸。

 

在我看來,要深刻地認識文化最好的方式是透過「行動體驗」,而不是「知識背誦」。可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卻總是認為知識的記憶比較重要。當我上課時,偶爾會問問學生,你們從以前到現在看了哪些經典的文學書籍?常不常去參觀一些展覽,或是觀賞一些藝文表演?結果我從學生那所得到的正面回應,卻是出乎意料的少之又少,因為他們從小到大都不斷地忙著上學、補習(或是到安親班寫功課)和準備考試這些事。所以,沒有多餘的時間看課外書是他們常回應我的答案。我能理解,但請原諒我,我實在無法認同這樣的生活模式。

 

「這樣的生活型態事實上是很痛苦的!」我想我能體會學生們內心裡的痛苦,因為我也曾經歷過這樣的求學生活,所以在我小時候也曾認為學校裡的生活多半是無聊的。可是,不知從哪時候開始,我卻很期待上學日子的到來。我總期盼還能到學校裡多學點些什麼新鮮的東西,雖然多數的課程內容都很無聊、乏味,可是我總安慰自己至少學校裡的圖書館還有很多寶正等待我的挖掘。所以,我最期待的是能到圖書館裡自己找書、翻書和看書的時刻,特別是講究考試績效的高中時期。這是我當時最喜歡過、也最期待的安靜生活。那種找一本自己喜歡看的書,坐在圖書館裡閱讀的時刻,和我拿起畫筆與畫冊去寫生或是坐在書桌前創作的時候一樣令我期待。

 

就是因為這樣的體會,我才能不斷地透過哲學的省思,理解生活的無聊本質。所以,我和學生分享說,如果生活裡沒有保有一種持續閱讀的習慣,那麼就會少掉了與不同世界接觸的空間,失去理解人類社會動態的機會,更會失去理解自己其實有所侷限的事實。因為教科書裡提及的一切文字,都還需要我們再花費心力去體會、印證與學習,而不是不加質疑地照單全收,特別是這些抽象的概念。

 

至於,文化是什麼?我想絕對不是簡單的兩、三個字能夠說明與定義的。因此,在這樣的對照之下,生活更是如此!也許,我們只能從已經歷過的生活中,去追尋它的足跡,而不是為它下定義。畢竟在我看來,生活的本質其實是很簡單又很無聊的,而真正豐富而值得讚許的那一面其實是人類透過創造與想像製造出來的,也因此那才叫做「文化」!對現在的我來說,看似無聊的生活模式裡其實是有著豐富內涵的文化面向的。只是仍然必須花費心力在日復一日的生活形式中去細細挖掘與品嚐,才能找到真正的生活寶藏。

 

 

 

 

 

 

 

 

2009/05/07       茱莉亞的閱讀隨筆

台長: 茱莉亞
人氣(727)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閱讀饗宴 |
此分類下一篇:教職充電站
此分類上一篇:[閱讀]《發明疾病的人》(09.03更新版)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