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長聲明:
之所以想寫下這篇文章純粹是因為這是我所關心的教育話題,更是茱莉亞在工作中經常會接觸與思考的議題,因此,經過一陣子的觀察後,我決定要把個人的觀察扼要地化為以下的文字。然而,這卻不代表我就會支持哪一方的立場。另外,以下的分析與提問純粹是就事論事,並不涉及對任何人的既得利益之考量(除了學生的受教權之外),在此核先敘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一綱多本與一綱一本的思考:以個人教學經驗與教學觀察為例*
壹、茱莉亞認為本事件凸顯的問題點,至少有以下各項:
一、教育長遠的目標何在?或者是,多元化教育的真正意涵是什麼?
【茱莉亞的思考】:個人認為這項問題的答案並非是絕對的,會因為所重視的層面不同而有落差。同時,認為教育多元化的內涵並不完全等同於多元化教育。
二、憲法要求國民必須接受具義務性質(亦屬基本權利)的中學教育目標為何?
【茱莉亞的思考】:個人認為這點主要是基於國家長遠發展的原因。
三、誰的什麼利益最需要受到充分的重視與滿足?
【茱莉亞的思考】:個人認為第一順位當然是學習者,其次才是教師。
四、外部環境(如社會文化或價值觀等)的影響層面何在?
【茱莉亞的思考】:個人認為是因為社會價值觀的一元思考>>教學著重升學導向>>在此另外受到商業利益的煽動>>使得學生與家長易心生恐懼或憂慮。
五、中學教師的專業自主權是否包含教材的編撰(理論與實際的觀察面向)? 【茱莉亞的思考】:個人認為理論上,專業自主權應包含本部份,惟中學教師的工作負荷(如:基本教學時數過高、其他行政工作等等)造成事實上的權利行使不能,形成徒有其名而無其實之教學現象。
六、使用開放性教材的後續問題?是否會產生與其他學生的科班學習之交集點不明確的問題,以及學習之後所生的如何進行評量與成績的客觀性之問題?
【茱莉亞的思考】:個人認為這會牽涉到社會對整體教育制度的設計性爭議,甚至可能會有社會公平的問題。
貳、茱莉亞對於所謂『教材』的概念思索:
【問題意識】:什麼才是教材呢?
【簡要流程示意圖】:
1.知識素材(圖片、文字、時事、各種生活經驗或事件等)>>2.經過嚴謹(一綱)又有系統化(學科或學理)的組織編輯>>3.形式上的教科書>>4.教師教學前的認知過程(進行課程前的準備程度)>>5.教師轉化成個人教學所欲使用的教材(含:分析、統整或相關補充的教學輔助教材)>>6.教學過程中學習者接收的認知(亦含:情意與技能)與學習成效(基本能力或帶著走的能力)>>7.學測的檢核(做為高中職的入學依據)
参、茱莉亞對於某些意見的評論:
1.「無論是一本或多本,現狀下都必須面對學測壓力老師、孩子、家長的影響,以及補教業者逐年暴增的情況。」
【茱莉亞的思考】:個人認為這確實是社會現實的狀況,但卻不是在一綱多本或一本的議題下才會遇到的問題,這兩件事不能同一而語。
2.「其實孩子或家長們面臨壓力是來自於升學管道,無論一本或多本其實並無法解決考試所帶來的壓力。」
【茱莉亞的思考】:我認為事實確實如此。然而,更應該進一步去思索的是恐懼或焦慮究竟是如何產生的?恐懼或焦慮極大化的結果,使誰獲得最大的利益,以及這樣的疑慮是否是在合理而可為人所接受的限度內,此容有疑義。
3.『一綱一本較符合目前民意需要。其實在一綱的前提下,早已箝制了多元化的自由程度,對於一綱訂下的版本,其實只是各版書籍內容細節的修訂,對於追求多元化教育並無太大的實質意義。』
【茱莉亞的思考】:我認為這項意見尚有兩項問題待處理-
(1)論述邏輯的錯誤。首先,民意如何確知?其次,國家所提供或要求的義務教育如不有一認證上的標準或準據,人民如何確知該政策的執行成效如何?因此,不能據之以為箝制的理由。
(2)並未了解所謂多元化教育的真正意涵是什麼,以為自由即是無任何限制。
4.『就目前仍維持學測考量下,一本不但能縮短孩子在準備考試內容的時間,剩餘的學習空閒時段,家長、孩子及老師也較能自由選擇各項不同領域的知識來教導,這才是符合多元化教育的真正意涵。』
【茱莉亞的思考】:我認為這項意見是「似是而非」的論述,理由是因為在高度競爭的升學環境中,實際上這並不可能縮短學生準備考試的時間(相反地,在外在環境給予無形壓力而形成巨大的恐懼下,學生在面對考試時往往會延長準備時間),因此,我認為手段的選擇達不到所要的目的。
5.『一綱多本的教育體制才符合多元化學習及尊重教師專業的政策。』
【茱莉亞的思考】:我對本項意見採有條件式的認同。(關於理由,請參考另一篇文章:中學公民教育工作的問題與困境)
6.『若社會能接受大專院校教授採開放教科書的態度,為何國中小學老師就無此專業的權利。』
【茱莉亞的思考】:我認為本項意見的立意良好,但在現階段實務上仍有實施的困難。
肆、結語:
茱莉亞認為這項議題凸顯的重點應該是在於:學生學習的能力無法應付實際生活的需要與社會的種種期待,而更關鍵的乃在於能力的培養是否是跟教材具有絕對的關係呢?我認為這其中具有很大的思辯空間,與其重視倒底用幾本不如重視學生是如何進行學習的與老師是如何準備與進行課堂的教學,這是才更值得重視的地方。順帶一提,個人認為在我國的教育生態中,往往過於重視認知部份的學習,殊不知良好能力的培養往往關鍵是在於學生的學習態度,也就是情意的部份,讓學生喜歡上學習比逼他們如何去學都來得重要得多。
以上淺見,簡單地和大家分享囉!
2007/01/22 茱莉亞有感隨筆
**【本台的其餘相關參考】:「中學公民教育工作的問題與困境」一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資料補充】96/02/02
在茱莉亞最近看的書籍中,有一本是由許育典老師所寫的「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五南,2005年初版),裏面的第242頁提到:「至於教科書是由學校選用,還是由何人來選用,其合理的選擇權應在於:由各年級各科或各學習領域的教師會議共同決定,而家長及社區代表等也應有適當的加入空間。教育憲法下的教師教學自由,應保障教師參與教材選用的決定,至於是依學年或是依領域則由各校自主,最重要的是教授該專業領域的教師有權參與決定,使其參與學習領域教科書的評選,藉此避免少數行政人員掌控教科書選擇權。當然,教師考慮選用何種版本的教科書,應以對於學生人格自由開展最有助益者,為其選用的主要考量。......」
以上,在茱莉亞看來,認為也可以作為對於本議題進行思辨時的相關參考,僅提供上述意見給大家參酌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