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5-29 16:16:43| 人氣6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曾經真實存在台灣最早的先住民─各原住民族傳說中神秘的小矮人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福爾摩沙版的哈比人】曾經真實存在台灣最早的先住民─各原住民族傳說中神秘的小矮人

更新日期:4月 8

 

圖片說明:布農族人<クレンチン蕃社(南蕃)示意圖

文/鹿憶鹿,小黑人神話——從台灣原住民談起 

 

【福爾摩沙版的哈比人】曾經真實存在台灣最早的先住民─

各原住民族傳說中神秘的小矮人

 

台灣原住民大部分族群都有小黑人神話,《山海經》、

《淮南子》、《列子》等典籍也記載了許多有關小人

或矮人的遠國異人神話傳說。台灣原住民的小黑人神話

則有許多值得探討之處,他們會攻擊原住民,性好漁色,

最後被消滅。小黑人、地底人、女人部落的母題似乎都

有文化英雄母題的特質,也有典型的文化英雄母題中聖

與俗的雙重個性。尤其是好色的部分,更是小黑人、

女人部落母題中的關鍵,非一般古籍中的記載見得到的。

將小黑人、地底人、女人部落神話母題與文化英雄母題

一並討論,或許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方向。小黑人神話

或是被認為歷史的呈現,或是非我族類的被誇張、

被污名化,被污名化的同時也可能被神聖化,這些母題

或可一並觀察。

 

一、前言

 清代文獻對於台灣小黑人的記錄相當詳細,

小黑人出現的地點相當多。相關小黑人的論文,

大都是日本學者所發表。伊能嘉矩於1898年、1906年,

鳥居龍藏於1901年、1907年,鹿野忠雄於1932都發表

了相關小黑人的論文,陳正希於1952年發表

《台灣矮人的故事》。其中以伊能的影響最大,

他在日本的《東洋時報》發表了一連串的文獻,

標題為「台灣的烏鬼番」。他指出台灣的土著各族之間,

除了蘭嶼的達悟族(雅美族)之外,幾乎各族都有他們

的祖先與小黑人相處的故事,存在於泰雅、布農、鄒、

邵、排灣和賽夏等族的民俗信仰中,

布農族和鄒族更指出小黑人比他們早到台灣。

 相關台灣原住民小黑人的資料,有稱小人、小黑人,

或稱小矮人、烏鬼番,為了行文方便,大都稱小黑人,

既是強調矮小,也是凸顯他的黑膚。學者大都以小黑人

為傳說,說明他的歷史真實性,李壬癸、凌純聲兩先生

的論文都是從人類學角度探討的傑出代表作。本文不從

歷史敘事的真實與否著眼,故以神話名篇,

一並參考《山海經》的周饒國神話,希望從多方面來觀察

原住民小黑人神話的特點與涵意。

 

二、小黑人神話

 李壬癸先生曾對原住民的小矮人神話傳說做過歸納整理,

賽夏族三則、噶瑪蘭一則、鄒族十則、布農七則、泰雅三則、

賽德克(泰雅族群)兩則、魯凱兩則、排灣六則、阿美兩則

與邵族一則。

(注:李壬癸:《台灣南島民族關於矮人的傳說》,

《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576-604頁,

漢學研究中心1996年版。)所列雖然不完整,我們卻可見

出原住民小黑人神話流傳的普遍性。而除了早期日本學者的

采集整理外,後來一些學者也有相關的研究,提供取資的材料。

(注:張百蓉:《高雄都會區台灣原住民口傳故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3年。

劉育玲:《賽德克族口傳民間故事研究》,花蓮師院民間文學

所碩士論文,2001年。浦忠成:《台灣鄒族的風土神話》,

台北:台原出版社1993年版。Ho Ting-jui,A Comparative Study

of Myths and Legends of Formosan Aborigines,1967。)

 泰雅族的小黑人神話傳說:

 泰雅族稱矮人為misinsigot。在遙遠的山後,身材矮短,

約三尺左右(只自腰邊到腳底來形容),有弓、箭、鑄模等武器,

潛伏於草莽間,有時襲殺泰雅,身手非常矯健。(伊能1906)

小川尚義描寫泰雅族神話中的小黑人只及常人胸部,

但他們的刀很長,那些小黑人砍族人房屋的柱子,屋子壓住了族人,

而小黑人趁機割了他們的肚子,甚至連肝也吃了。

後來小黑人全被泰雅人殺死了。

 佐山融吉著《蕃族調查報告書》(1920)太么(泰雅)

族後篇中的泰雅族小黑人有兩篇,他們有大刀,很好色,

會危害族人,強奸婦女。

 現代賽德克(泰雅族一支)稱小黑人為「susungut」,

據說是因為小黑人經常攀爬於樹豆之上,或喻其體型短小

如豆之意。由於小黑人的神話傳說只流傳於賽德克老人間,

至於年輕一輩幾乎未曾聽聞,故在賽德克老人的口中,

小黑人是曾經與其先祖在生活中有過交集的現實人物,

而年輕人則多認為賽德克族中不可能有小黑人,就算有小黑人

的傳說也應該是與賽夏族有關。可見賽夏族的矮靈祭眾所周知,

早期賽夏人與矮人有密切關系的傳說也深植人心。

(注:劉育玲:《賽德克族口傳民間故事研究》,

第132-133頁,花蓮師院民間文學所論文,2001年。)

 傀儡族(魯凱)所流傳的口碑,稱小黑人ngutol,其傳說如下:

 以前,南邊的深山中住著身材矮小的蕃人,眼睛長在膝蓋,

白天看不到,常出來和傀儡族交戰。但由於他們白天眼睛看不到,

所以常失敗。可是入夜後眼睛就發亮,令傀儡族大為苦惱。

(注:劉育玲:《賽德克族口傳民間故事研究》,第132-133頁,

花蓮師院民間文學所論文,2001年。)

 鄒族小黑人神話如下:

 古時在玉山北方,有矮小人種,皆穴居,形如小兒,

能藏匿芋葉下;攀登豆莖,莖不斷折;其體雖小,而臂力極強,

又巧使刀槍,曾與布農族爭戰,後不知所往。

(注:浦忠成:《台灣鄒族的風土神話》,台原出版社1993年版。)

 賽夏族傳說小黑人住在岩洞中,身長不過三尺,膂力強大,

且長妖術,賽夏族甚畏懼之。

(注:小島由道:《蕃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三冊,第11-13頁,1917年。)

 而據朱鳳生先生采錄的賽夏族小黑人傳說,也說他們行動敏捷,

膚色暗黑,毛發卷縮,擅長游泳,精通巫術,樂善好施。住在洞穴裡,

唯一缺點是,該族性好漁色。

(注:朱鳳生:《賽夏人》,新竹縣五峰鄉賽夏族祭典管理委員會1995年版。)

 宮本延人說,賽夏族的傳說中出現的一種前住民,

是一群住在洞穴中的小黑人,很會使用巫術來作弄賽夏族人,

但賽夏族人的祖先利用謀略引誘小黑人到斷崖邊,再推他們落入山崖,

剩下的小黑人也全部逃走了。這種被稱為岱的小黑人的傳說,

並不能視為單純的傳說,而有關乎台灣原住民民間傳承的意義,

也可以作為菲律賓和巴丹島上矮靈傳說比較研究的材料。

(注:宮本延人:《台灣的原住民族》,魏桂邦譯,第126頁,

晨星出版社1996年版。)

 今天新竹的賽夏族仍保留「矮人祭」,據賽夏族長老們說,

他們拜「矮人」,並不像漢人拜祖先,因為矮人不是賽夏人的祖先,

而是這些矮小的「先民」是他們祖先的「好朋友」,

教他們祖先如何種粟、收割和跳舞,以及巫術等等技巧,

後來因一次糾紛,引起雙方打仗,小黑人幾乎被賽夏人殺光了,

小黑人殘余的人逃走時留下一句話,咒罵賽夏人忘恩負義,必遭天譴!

由於賽夏人害怕小黑人報仇,便在每兩三年收割粟米之後,

舉行矮靈祭,一方面向已死的小黑人祭拜,以免矮黑的惡靈騷擾賽夏族,

一方面也慶祝收成。

 

(注:洪英聖:《台灣先住民腳印》,第46頁,時報文化出公司1993年版。)

 除了賽夏族之外,布農族的小黑人傳說在台灣原住民中最詳盡也最多。

鈴木作太郎在1932年所編著的《台灣的蕃族研究》就收錄十則

布農族的矮人資料,分別是鳥居龍藏1901年采錄的五則,

世尾宗晴1931年調查的五則。陳萬春先生將之譯為中文。

(注:鈴木作太郎:《台灣蕃人的口述傳說》,

第28-33頁,陳萬春譯,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3年版。)

布農族卡社群tavazoan社傳說:

 昔時矮人撒都索,他們食蛙,善攀緣樹枝,若山猿。

倘若一旦潛藏於密夜之間,則就很難找到了。

(注:佐山融吉:《蕃族調查報告書》武侖族前篇,第205頁,1919年。)

 日本史前史提到日本有一種矮黑土著的原始住民,

日本歷史上稱之為「土蜘蛛」,即矮黑人。有人說,

可能因為他們喜歡住穴屋(洞穴),猶如黑蜘蛛從洞裡出入一般,

是日本的原始住民,身體黝黑,與台灣小黑人一模一樣。

印尼至今仍有住在地下窖洞的矮黑族。菲律賓的小黑人更活躍,

在菲律賓小黑人則稱呼為「Negritos」、「Ifugao」。

台灣原住民指稱的矮黑人名稱雖然不同,但都指出矮黑人的共通點,

即身材矮小,行動敏捷,膚色暗黑,毛發卷縮,善於使用弓箭,

還會巫術,身上有彩紋,住在山岩石洞,是谷物的原有者。

(注:田哲益:《賽夏族神話與傳說》,第78-80頁,晨星出版社2003年版。)

 我們所見的資料中,也有許多地底人(穴居)神話,

其中或言地底人矮小,但普遍的說法是他們擁有谷物,

原住民都向他們乞求或偷取粟種。因此,在下一節中介紹地底人神話,

一並討論、比較。

三、地底人神話

 台灣原住民的小黑人神話中大多論及小黑人穴居,

而有的神話描寫的是地底人的世界,有的地底人有尾巴,

有的地底人有谷物,有的地底人只吸蒸氣沒有排泄孔,

而有的神話中也論及地底人是矮小的,小得有如螞蟻。

《蕃族調查報告書》武侖族前篇收錄的布農族地底人神話:

 從前,有個住在地裡的人,名叫ikkolun,背後長著一根尾巴,

經常坐在一把有洞的椅子上,他從不吃飯,只是用竹管吸取熱飯

冒出來的蒸氣。有一天,我們社裡的人沿著梯子爬下去,

到地中去拜訪他。他非常高興,拿出許多食物宴客。後來,

社人又再度去找他,可是洞口已經被巨石牢牢封住了。

 本書中也提及地底人長得特別矮小,似螞蟻,他們無法通話。

其中又有的神話提及地底人擁有谷物:

 從前,巒社asanlaiga社的洞穴中住著一個有尾巴的人,

名叫ikolon。有一次,幾個asanlaiga社的人進入洞裡,他非常高興

地拿出米飯來饗客,asanlaiga社的人吃了,覺得味道甚關,

遂向ikolon索取種子,可是ikolon堅拒不給,他們只好趁著ikolon不注意時,

偷了些米谷及柿子的種子,藏在陰莖的包皮裡帶回家。

這便是我們的祖先種植稻米和紅柿之始。

 小川尚義、淺井惠倫:《台灣高砂族神話傳說集》關於布農族

地底入神話也有類似的說法:

 曾經有ikolon居住在地下,他們不吃飯也不吃肉,只聞食物的香味即可,

所以他們的肛龘門很小。那時候祖先尚未有米,到ikolon去玩,就想偷米,

起初藏在男子的陰龘莖中,被發現取回。所以又藏在女子的陰龘道內,

ikolon不好意思搜查,所以沒被發現。(王永馨譯)

 布農族的地底人有尾巴,有谷種,卻是聞食物香味或吸蒸氣維生,

布農族的谷種也是從地底人處偷的,他們將谷種藏在包皮或陰道帶回。

 《生蕃傳說集》中也記載排灣族的女人到紅頭嶼偷粟種,

她將粟種藏在陰部。書中也寫到關於達悟族的食物起源神話,

達悟族的女人到台灣本島取得粟種,也將粟種藏在陰部順利帶回:

 古時,紅頭嶼沒有粟,可是聽說在陸地(台灣本島)有,

於是便有男女數人到台灣取種子,當他們千辛萬苦獲得粟種,

准備上船駛回時,大批陸上的人來把粟種沒收,這時一個機智的女人

將粟種藏在陰處,所以順利帶回,此為島上有粟之濫觴。

(注:佐山融吉、大西吉壽:《生蕃傳說集》,南天書局1996年版。)

 達悟族東青社地底人傳說故事則敘述弟弟到地底下向地底人學習

各種生活技能,達悟族人現在的生活就是地底人生活的實踐。

(注:余光弘、董森永:《台灣原住民史雅美族史篇》,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年版。)傳說中的矮人,他們的生活方式

比南島民族還原始,例如,住在山洞中。包括賽夏和布農,

在傳說中處心積慮地要把他們趕盡殺絕,以至於使他們完全消失了。

有些族,包括賽夏和排灣,卻明說族人和矮人通婚,所以也有友善的一面。

傳說一定有一些誇張或超人的成分。有些傳說矮人身長只二三尺。

鄒族傳說中矮人像隱形人一樣,平常用肉眼看不到他們。

(注:李壬癸:《台灣南島民族關於矮人的傳說》,

《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576-604頁,

台北:漢學研究中心1996年版。)小黑人不只被污名化,有時也被神聖化。

 達悟族另有被虐待的女兒受夢指引而到地底下世界生活的故事。

(注:夏曼藍波安:《八代灣的神話》,晨星出版社1992年版。)

達悟族的地底人神話十分普遍,他們取火種的魔鬼也住洞穴。

相關資料可參考拙著。(注:鹿憶鹿:《洪水神話——以中國南方民族

與台灣原住民為中心》,第233頁,裡仁書局,2002年版。)

傳說中取火處在岩洞,而洞裡乾坤相當奇異,有的版本描述的項目非常多,

裡面的人除了捕魚、織布、造船外,還有舂小米、制陶、背籃、削地瓜、

編竹簍等。(注:陳敏慧:《從敘事形式看蘭嶼紅頭始祖傳說中的蛻變現》,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63期,1987年。)

達悟族神話中的地底似乎是一個文明的遠國異人世界,說明火種、

捕魚等文化的起源。

 魯凱族的食物起源神話也與地底人有關:

 從前入仔山這個地方,地中有一個地方,可通往地下蕃社;

地下蕃社的人均有長尾巴,當人們走進時,他們便將尾巴藏在臼裡。

人們到那去喝了水就大便,大便都會變成紅色小圓柱狀的玉石,

將之拿起吸一下,裡面就會形成了洞孔。

 地下蕃社擁有大量的谷物,而大南社卻沒有任何種子。祖先去那兒,

回來均要被檢查是否有帶谷子,祖先心想沒有食物准會餓死,

便把谷物藏在生殖器帶回來,從此便開始耕種,食物不匱乏。

(注:尹建中編《台灣山胞各族傳統神話故事與傳說文獻編纂研究》,

第271頁,台大文學院人類系,1994年版。)

 神話中的地底人也有尾巴,有谷種,魯凱人也是將谷物藏在生殖器

帶回來,他們的地底人神話與布農族雷同。值得注意的是,敘事者都提

及偷谷種之事,「偷」應是在言其族群不同,谷種擁有者不給,偷盜谷種、

火種更是暗示取得方式的艱辛不易。文化起源神話中的偷盜動作似乎是敘

事慣例。而將谷種藏於生殖器似乎也是原住民口頭敘事中普遍的現像,

與中國南方民族將盜取的谷種藏於指甲中有異曲同工之妙,將遠國異人

的谷種藏於身體某處帶回的母題在印尼、日本一些民族中流傳也很普遍

(注:斧原孝守:《雲南和日本谷物起源神話》,郭永斌譯,《思想戰線》

1998年第10期,第43頁。)。

 鄒族的地底人傳說中也談及他們有谷物:

 古代在玉山上是無稻米與粟,只捕獸為食。一日有人在山中發現山芋,

山芋的根非常長,拔出來即看見一穴,那人往下探看,下面還有另一更大

的穴,看見有人在進食,但他們不吃食物,只是喝湯汽,

那人便問所飲何物?答曰稻米,於是向穴中人乞求少許,再離穴,

今日吃的稻米就是那時流傳下來。(注:《嘉義縣志稿》,1962年版,

引《鄒族信仰體系與宗教組織》,嘉義縣政府,1988年版。)

 佐山融吉、大西吉壽所編《生蕃傳說集》也有阿美族地底人的神話傳說:

 古時,地中另有一個世界,一次,地下人到地上購物,地上人給地下

人一整袋蜂,地下人不察,回去之後,松開袋口,蜂飛出,逢人即螫,

地下人大怒,抓住柱子大搖,地上房屋全倒,死傷無數,是為地震之始。

(注:佐山融吉、大西吉壽:《生蕃傳說集》,第334頁,南天書局1996年版。)(楊靜姍譯)

 阿美族的地底人神話母題中未見言及谷物情節,阿美族的神話中最早

的谷物幾乎都是由天神所賜予的。(注:相關資料可參考以下論述:

劉斌雄等:《秀姑巒阿美族的社會組織》,

《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專刊》8卷8期,1965年。

杜而未:《阿美族的傳說與故事》,《考古人物學刊》44卷66期,

1984年。達西烏拉彎·畢馬:《阿美族神話與傳說》,

第116-124頁,晨星出版社2003年版。)我們似乎可以推測阿美族

的神話中谷種都是來自天上,與其他族群源自小黑人、地底人處有異;

然而這樣的差異性似也是異曲同工,谷物來自一個遠方他界,

只是天上或地底的不同罷了。

 小林保祥於1921至1938在中部排灣族采集的排灣族神話傳說也有關

於去地底下的少年的故事。(注:小林保祥:《排灣傳說集》,

謝荔譯,第14-19頁,南天書局1998年版。)

布農、魯凱的地底人有尾巴,這在小矮人中是少見的,

而地底人的只吸蒸氣與女人部落的女人近似,與小矮人不同。

筆者曾論及原住民女人部落的女人沒有肛門,只吸蒸氣似與地底人

如出一轍,可一並參照。

(注:鹿憶鹿:《女子國神話——從台灣原住民談起》,2003年東亞

漢學會議論文。)

 地底人神話中並非全是小黑人,然而,可以想見,既是穴居,

住地底下,應非巨人之屬,可能長得短小。地底人所以與小黑人

有雷同之處,自不意外。原住民所流傳的小黑人神話與地底人神話

同樣普遍,甚至小黑人神話與地底人神話常是重疊的,小黑人穴居,

而地底人矮小,他們都有谷物,都有弓箭,都會巫術。

 台灣原住民神話中普遍流傳的小黑人神話母題也見於古籍中,古籍

中有許多小人或黑人的神話傳說,雖然學者也多有論述,而為了參照

方便,本文一並討論。

 

四、古籍中的小人神話

 《山海經》所記這類小人有四,除《海外南經》的周饒國,

《大荒東經》的靖人,《大荒南經》的焦饒國,還有名叫菌人的小人,

均有圖,都屬於侏儒—類。

 周饒國在其東,其為人短小,冠帶。一曰焦饒國在三首東。

(《海外南經》)

 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小人國,名靖人。(《大荒東經》)

 有小人,名曰焦僥之國,幾姓,嘉谷是食。(《大荒南經》)

 有小人名曰菌人。(《大荒南經》)

 周饒國即焦僥國、小人國,袁珂按:周饒、焦僥,並侏儒之聲轉。

侏儒,短小人;周饒國、焦僥國,即所謂小人國也。疑菌人、靖人均

侏儒之音轉。

(注:袁珂:《山海經校注》,第200頁,裡仁書局1992年版。)

周饒國的人住在山洞裡,身材雖然短小,卻和常人一樣穿衣戴帽,

而且生性聰明,能制造各種精巧的器物,還會耕田種地。

郭璞注:「其人長三尺,穴居,能為機巧,有五谷也。」周饒國、

焦僥國等小人國的穴居、有五谷的特點與台灣原住民神話的小黑人、

地底人近似。

 古籍中有關小人的記載很多。

 《初學記》十九引郭璞《圖贊》云:「僬僥極麼,竫人又小,

四體取足,眉目才了。」

《淮南子》作竫人,《列子·湯問篇》:「東北極有人名曰諍人,

長九寸」與郭引《詩含神霧》同,諍、竫或以為古字通用。

《國語·魯語》云:「焦僥氏長三尺,短之至也。」焦僥之見於史籍者始此。

 《史記·大宛列傳》正義引《括地志》云:「小人國在大秦南,

人才三尺,其耕稼之時,懼鶴所食,大秦衛助之,即焦僥國,

其人穴居也。」言小人國的小人有耕稼、穴居。

 《魏志》卷三十《東夷傳倭人條》:「又有侏儒國在其南,

人長三四尺,去女王四千余裡。又有裸國、黑齒國,復在其東南,

船行一年可至」。《唐書》卷二二二下

《室利佛逝傳》:「鹹亨至開元間,數遣使者朝表……又獻侏儒僧

祗女各二及歌舞。」

 《後漢書》卷一一六《西南夷傳哀牢條》:「永初元年,徼外僬

僥種夷陸類等三千余口,舉種內附,獻像牙、水牛、封牛。」

《通典》卷一八七:「僬僥國,後漢時通焉。明帝永平中,西南夷僬

僥貢獻。安帝永初中,永昌徼外僬僥種夷陸類等三千余口,舉種內附,

獻像牙、水牛、封牛。其人長三尺,穴居善游,鳥獸懼焉。其地草木,

東生夏落。」凌純聲先生認為,對於僬僥的體質,多僅言其短,

身長三尺,不言其皮膚的色黑。

Terrien de Lacouperie解釋「僬」字謂人旁,「焦」字乃火灼或日曬而

成黑色。此望文生義之說,殊不足使人信服。又《國語》謂:「僬僥,

官師所不材也,以實裔土。」明言僬僥原居中土,因其無用,

故遷實邊徼。而在蔡邕的《短人賦》云:「出自外域,戎狄別種,

去俗歸義,慕化企踵,遂在中國。」則又是自外遷入,或因時代先後,

而生異說。且云:「侏儒短人,僬僥之後。」侏儒與僬僥是同一人種。

(注:凌純聲:《中國邊疆民族與環太平洋文化——中國史志上的小黑人》

,聯經出版公司1979年版。)

 《神異經·西荒經》云:「西海之外有鵠國焉,男女皆長七寸,

為人自然有禮,好經綸拜跪,其人皆壽三百歲。其行如飛,日行千裡,

百物不敢犯之,惟畏海鵠,遇輒吞之,亦壽三百歲。此人在鵠腹中不死,

而鵠一舉千裡。」(注:史仲文主編:《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

第41-50頁,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然檢《御覽》卷三百七十八,

亦竟引有《博物志》逸文一則,云:「齊桓公獵,得一鳴鵠,宰之,

嗉中得一人,長三寸三分,著白圭之袍,帶劍持車,罵詈嗔目。」不論

是七寸、三寸三分或壽三百歲,都可見出純粹是神話而非真實。

 《神異經·西北荒經》復云:「西北荒中有小人,長一寸(或作分),

其君朱衣玄冠,乘輅車馬,引為威儀。居人遇其乘車,抓而食之,

其味辛,終日不為物所咋,並識萬物名字,又殺腹中三蟲,三蟲死,

便可食仙藥也。」(注:史仲文主編:《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

第41-50頁,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一寸或一分,都屬神奇。

《抱樸子·仙藥篇》記載:「行山中見小人乘車馬,長七八寸,

捉取服之,即仙矣。」小人也是可食之成仙的仙藥。

 有的小人是由植物而來。《述異記》記載:「大食王國,在西海中,

有一方石,石中多樹干,赤葉青枝,上總生小兒,長六七寸,見人皆笑,

動其手足,頭著樹枝。使摘一枝,小兒便死。」

 吳任臣《廣注》引《南越志》云:「銀山有女樹,天明時皆生嬰兒,

日出能行,日沒死,日出復然。」又引

《事物紺珠》云:「孩兒樹出大食國,赤葉,枝生小兒,長六七尺,

見人則笑。」情節類似,小人是植物而來,可以養生長壽,

此即《西游記》中「五莊觀」人參果之所本,也是仙藥一種。

 袁珂先生對《山海經》中的周饒國神話發表看法:「人體大小,

自古恆為士庶興會所寄,擴而張之,想像生焉。故莊周寓言,

乃有蠻觸蝸角之爭;六朝野乘,亦極詼詭滑稽之寫。」

(注:史仲文主編:《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

第41-50頁,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他似乎肯定小人國的記載是誇張、

想像的結果,並不一定有真實性。

 林惠祥也提及馬來半島、菲律賓、緬甸等南島語族的小矮人

(注:林惠祥:《中國民族史》,第331頁,商務印書館1993年版。),

常金倉認為可能就是中國古書上提起的侏儒民族,他引西方學者的看法,

肯定「他們的故事決不是什麼神話」

(注:常金倉:《山海經與戰國時期的造神運動》,

《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6期,第196頁。)。

 古籍中的小人國神話似乎在中土內外都有,又以外域、外國為多。

然而,袁珂、凌純聲兩位先生所談的古籍上材料縱然豐富多姿,卻只見到

《山海經》中周饒國、焦僥國有穴居、耕稼之事。當然,凌純聲也注意

到人的膚色是否焦黑問題。

五、古籍中的黑人神話

 中國古籍中所載資料,也有通稱黑人的。

 二曰川澤……其民黑而津。(《周禮·地官司徒》)

 又有黑人,虎首鳥足,兩手持蛇,方啖之。(《山海經·海內經》)

 黑齒國在其北,其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豎亥北,

為人黑手,食稻使蛇。(《山海經·海外東經》)

 雨師妾在其北,其為人黑,兩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

一曰在十日北,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龜。(《山海經·海外東經》)

 勞民國在其北,其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為人面目手足

盡黑。(《山海經·海外東經》)

 《山海經》一書不只有周饒國神話,相關黑人的資料也較多,

在《山海經》成書時代(戰國晚期),中國境內南部或境外東方,

即現在的東亞及東南亞確實有黑人存在。

(注:凌純聲:《中國邊疆民族與環太平洋文化·中國史志上的小黑人》,

聯經出版公司1979年版。)似乎《山海經》中的黑人與台灣原住民等

南島民族有密切關系,只是《山海經》中或「虎首鳥足」,或「持蛇」、

或「啖蛇」、或「使蛇」的黑人,在南島民族中著重的是矮黑、穴居、

善泳,或是有尾巴、無肛門。

 凌純聲言及他在西南旅行時,尤其雲南的西南部常見到色黑發鬈的

混色人種,與台灣原住民情形一樣,他認為台灣原住民神話中的小黑人在

《山海經》中就已出現。

(注:凌純聲:《中國邊疆民族與環太平洋文化·中國史志上的小黑人》,

聯經出版公司1979年版,第345-361頁。)

楊希枚也從人類考古學觀點發表對古籍中黑色人的看法。

(注:楊希枚:《論漢簡及其它漢文獻所載的黑色人》,

《先秦文化史論集》,第983-984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學者似乎都以為小黑人是整個南島民族共有的文化現象。

 人類學家認為,自古皮膚的顏色就被認為是最明顯的民族特征,

歷史上,顏色常常是一種標志,自認比較高尚的民族藉助來區別低級

民族的,印度梵語標志種姓的詞是varna,意思是顏色,黑臉家族是

低級種姓,晚近英國人的白皮膚是他與其他國家黃色的、棕色的或黑色的

「土著」區別的等級標志。(注:泰勒:《人類學——人及其文化研究》,

連樹聲譯,第58-59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台灣原住民的小黑人神話既言其矮小又言其黑膚,與 

《山海經》的黑人神話一樣,或多或少都有暗示非我族類之意。

 《山海經》的書面記錄當然有供早期人類學研究者一並討論的價值,

卻對了解小黑人神話敘事者的動機沒有直接的助益。然而,這提供了

一個思考方向,原住民神話敘事者將焦點真正轉移到「遠國異人」的他

界敘事,小黑人、地底人的世界是有谷種、火種及弓箭的遠國,而這些

非原住民原有。

六、結語

 李壬癸先生歸納台灣南島民族關於矮人的傳說都有一些共同特征,

這些特征和太平洋島嶼上普遍流傳的矮人傳說也相同。這些特征主要包括:

矮人都住在山中、森林中或偏僻的地區,矮人都住在山洞中或地下。

矮人個子特別矮小、膚色黑,有的據說卷發。矮人善於使用弓箭。

矮人雖然矮小,但身體強壯,行動敏捷,神出鬼沒,令人難以捉摸,

上下樹如猿猴,又善於游泳。矮人有高明的技術和手藝。矮人懂法術,

並有超人的能力。矮人對人尚稱友善,但有時也會惡作劇,以至貪婪、

任性和好色。(注:李壬癸:《台灣南島民族關於矮人的傳說》,

《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576-604頁,

台北:漢學研究中心1996年版。)

 李先生所列的南島民族的小黑人特征,十分詳細,值得參考,

而他對小黑人是虛構或真實抱著保留態度,他說「矮人」這個名詞,

各族的稱呼顯然都不同,詞形差別大都相當大,不像是同源詞,

似乎意味著這些傳說是後起的,只是近幾百年來才有的,不是古南島

民族幾千年就有的文化成分。

(注:李壬癸:《台灣南島民族關於矮人的傳說》,

《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第576-604頁,台北:漢學研究中心1996年版。)

或者原本是神話的母題,在流傳的過程中有了好惡、誇大的現像。

的確,原住民的小黑人神話傳說還有一些小問題值得討論。

 《山海經》等古籍與台灣原住民的小黑人神話有幾項共通的特點:

矮小穴居、善用弓箭、有谷物。因此本文將原住民與《山海經》

的周饒國、焦僥國、黑人國一並觀察。

 小黑人常是穴居,而即使未言明矮小,地底人應也不是太高大的人,

與小黑人似也可一並討論。小黑人、地底人或女人部落都會言及他

們有谷物,用巫術,甚至無肛門,吸蒸氣維生,原住民的女人部落神話

也是值得注意的。

 小黑人擅用弓箭、神出鬼沒、好色,地底人、女人部落的女人無肛門,

地底人有尾巴,似乎都被刻意說成非我族類。神話中偶有言及地底人出入

口被堵住,其他大都未明言地底人的下落,卻都強調小黑人、女人部落

被消滅了。

 對於小黑人的食物,或說他們吃的東西與一般人無異,如地瓜、芋頭、

花生等;但也有人說小黑人不但會趁人熟睡之際殺人而食,尤嗜食人肝。

特別要注意的是,小黑人是沒有「屁股」(肛門)的,故其有一種嗅聞

炊煙即能飽食而無須排泄的奇特習性。事實上,聞炊煙即飽的情節在

原住民神話傳說中以三種不同面貌出現:其一,與矮人故事相涉;其二,

與女人之地故事相涉;其三,獨立出現。據劉育玲女士說法,

部分講述者曾明言表示,吸食炊煙者乃是某一地方之人,並非矮人;

且此情節雖曾獨立出現,但並未提及矮人或女人,但故事結構與內容

卻與女人之地故事相仿;再者,矮人傳說有其現實基礎,基本上較具

現實性而少有幻想性,因此,此一幻想性較高的情節極有可能是矮人傳說

在流傳過程中粘合了女人之地故事中的部分情節始產生今日之變異。

(注:劉育玲:《賽德克族口傳民間故事研究》,

花蓮師院民間文學所碩士論文,2001年。)無肛門、吸聞湯氣是小黑人、

地底人、女人部落神話的流傳過程中相互粘合而成的母題。

 任何神話的成因或起源可能都是多元的,非一元的,小黑人神話亦然。

超乎平常的矮小、黝黑,或無肛門、有尾巴,正如巨人神話有巨大的揚具,

小人神話短小成一分或一寸,或多是對非我族類的誇大化或縮小化。

 另外,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小黑人、地底人神話,

而神話中所描述的大都是一個令原住民羨慕的世界,有谷種、有弓箭,

原住民各族通常都由他們那裡偷器具與谷種。達悟族的地底人甚至有火種,

會捕魚、織布、造船,還會舂小米、制陶、編竹簍等。而會巫術的小黑人

或地底人也不在少數。小黑人或地底人神話所顯現的似乎是一個不同於

原住民的文化他界。

 小黑人、地底人神話也或許是采集經濟、漁獵經濟的原始人誤入鄰接的

農耕經濟部落。農耕經濟部落的飲食、器具,都足以眩惑原始人,

因此把這個部落視為更文明的遠國異人世界。原住民從小黑人、

地底人那兒偷來谷種、火種或弓箭的神話敘事讓人聯想起文化英雄

(注:馬昌儀:《文化英雄論析—印地安神話中的獸人時代》,

《民間文學論壇》1987年第一期,第54-63頁。大林太良:

《神話學入門》,第88-89頁,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的角色。

 小黑人、地底人以異於常人的形體出現,神話敘事者或強調形體短小、

異常膚色,或說明他們有動物的部分形像,似乎在暗示文化起源於

另一個民族、另一個世界。大部分的神話中文化英雄都扮演盜火者或

偷谷者的角色,而台灣原住民的神話中,小黑人或地底人是谷種或火種

的原有者,人類去他們那兒盜取谷種、火種,他們是文化的發現者或

發明者,是一民族理想中的遠國異人。

 在神話時代,日月、水火一類自然物把持在另一世界的占有者手中,

人要獲得陽光和火種,常常要靠文化英雄到另一遠方世界去偷來。

馬昌儀曾統計過老鼠當文化英雄角色的例子,而谷種幾乎全是偷來的。

文化英雄為人偷來日月、火種、谷種;教人耕種、制作獨木舟,

幫助人尋找集居地,組成氏族和部落。作為文化英雄所扮演的是一個

中介者的角色,在天與地、神與人、人與獸、生與死、聖與俗、

自然與文化之間,起著兩個世界溝通者的作用。另一方面,

他又貪圖食色,狡詐善變。(注:馬昌儀:《鼠咬天開》,

第8-35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小黑人、

地底人神話敘事者所講述的事件或許可以做這樣的解釋,

文化非原有的,火種、谷種都是從另一個遠方世界偷來。

而有文化英雄特質的遠國異人,他們既是谷種的原有者,卻又有好色、

殘暴的一面。小黑人、地底人的敘事事件似乎都具有文化英雄角色聖與

俗的兩面特點。

 梅因在《古代法》裡就論述原始性族群對待「文化他者」或者

「非我族類」的態度常是妖魔化,或怪異化。(注:〔英〕梅因著,

沈景一譯,《古代法》,第72頁,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

彼界之人當然被設想為與此界之人截然不同,觀察者或神話敘事者

誇大其中相異性,藉此將另一個「非我族類」的人棄之於動物世界。

(注:塞爾維埃著,王光譯,

《民族學》,第19頁,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谷種的原有者被

當成非我族類,或矮小黑膚,或好色殘暴,或沒有肛門,或長有尾巴,

被神聖化的同時也被怪異化、動物化。

 本土主義或自我中心主義者往往對「文化他者」,

尤其是對所謂「遠方異人」加以種種的「誤讀」或「曲解」,

直至「妖魔化」。越是將文化他者說得異常,就越能反證自我的正常。

對文化他者相異性的想像誇張並非只有歧視和醜化一途,與之相對的

另一種常見模式是神化和美化,前者稱為意識形態化,後者稱為烏托邦化。

(注:葉舒憲:《山海經的文化尋蹤——「想像地理學」與東西文化碰觸》,

第146-160頁,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意識形態化是對非我族類的敵對,而烏托邦化是自嘆弗如的憧憬。

 台灣原住民神話敘事者所提供的小黑人、地底人母題在某一種意義上與

《山海經》的「遠國異人」之境相呼應。做為文人化後的書面文本,

《山海經》仍隱然見到小人的「嘉谷是食」或郭璞所言的「穴居」、

「有五谷」;而做為口頭敘事。敘事者講述的小黑人、地底人則更具

文化他者、遠國異人的特質。小黑人、地底人築居之地為凌駕

現實生活的樂土,常有谷種,甚至有些谷子一粒就可吃飽,

或是可無限量供應。

 從文化英雄的角度思考小黑人、地底人神話,或許是可以嘗試

的方式之一。小黑人神話或是被認為歷史的呈現,或是非我族類

的被誇張、被污名化,被污名化的同時也可能被神聖化。

小黑人神話、地底人神話或女人部落神話,所提供的可能是

一個遠國異人的文化他界,他們擁有各族所憧憬的谷種、器具,

較文明的他們讓偶然的侵入者感到不解與不安。

作者簡介:鹿憶鹿,台灣東吳大學中文系。

(本文原載《民族文學研究》2005年04期,第38~46頁)


台長: Aher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