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2-22 18:19:36| 人氣1,55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平埔族群(噶瑪蘭、道卡斯、巴宰、巴布薩、阿立昆、羅亞、西拉雅等)都曾有刺青(紋面或紋身)的文化

推薦 1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幾年看過的一些文獻記載,平埔族群(噶瑪蘭、道卡斯、巴宰、巴布薩、阿立昆、羅亞、西拉雅等)都曾有刺青(紋面或紋身)的文化。
【阿立昆族】彰化社頭元帥公與大武郡新社(仁雅村)
「我的母親、祖先有紋面,子孫這輩以後就沒有了;父親這邊的親戚住在員林或崙雅,母親的親戚住田中內灣一帶,丈人的親戚住崁頂。」
許村松1943年生,1967年退伍,他說;「父親名許舜仁、光緒13年生,比母親大13歲,母親名陳尾、14年前76歲去世,生了四個兒子,非常不容易,根據傳述我家以前大都單傳。」(推算:陳尾約1915年出生,則許舜仁應1902年生,1902年為清光緒28年。)
「祖先原來姓竹,社地叫做大武郡社;有個祖先名竹三才,我們會知道是因為原來位在農會那個地方的墓地,遷移後留下的資料看到,另外家裡也留存四角石材社印、元帥公金身、地契等物才確認,本姓竹為什麼便成姓許,這我就不知道了。」
「安置竹姓祖先骨骸的事,公所登記在老三許林明,父親說公媽牌和墓碑上都有“皇清”兩個字,日治時期拾金然後安置在朝興埔。」
「鄉公所後面林瑞程、林瑞禎兄弟的家,保存一尊元帥公,以前每年就在那裡祭拜元帥公,兄弟倆的父親名林松,以前任職員林客運當司機,多年前去世了,國小對面、社斗路双豐行樓上麗惠美髮的麗惠,和兄弟倆是近親,對元帥公的事可能知道多一點。」
「我是知道元帥公有組織元帥公會,每年重陽節請人做戲、布袋戲熱鬧,社頭五個元帥公都回來相聚,五個元帥公:1許家(竹)、2林家(林瑞程、林麗惠)、3蕭家?、4薛家、5?後面三家我不確定。農會隔壁朱家是崙雅人,是不是元帥公會的一員我不知道。這些要問問麗惠的姊姊,看看是不是知道更多。」
「這附近的菜堂、教會來這裡年代都淺,都是民國六十年左右的事。」
09:48,麗惠髮廊林靖惠(1948年生)說:「公所後側、仁雅村社斗路一段287巷35號的房子是我伯公的,他已去世,目前應是他兒子林瑞楨、林瑞呈擁有,他們都在外地工作很少回來,也不容易聯絡,那裡拜一般稱為番王爺的神明,現在信眾也很少了。」
「小時後隨父母親長住水里,過年才會回來社頭拜王爺,基本上我對於社頭的事很陌生,兄弟姊妹當中,只有姐姐林靜慈(1944年生)應該知道多一點,他常和阿媽、阿娘住社頭,也參與拜王爺的事,她現在搬去台中水湳住,身體不太好,要找她問事情可以打電話,公所過去那條南北向的路頭有家洗衣店隔壁,可以問問一個六十幾歲的先生許村松。」
10:00,自社頭鄉公所離去,開車往舊社天門宮。
10:05,訪天門宮由天門宮幹事蕭輔堅(1947年生,書山祠裔,曾任警察)和天門宮東側土地祠義工林和仁(1938年生)接待並與之談話。
蕭輔堅和林和仁(1938年生)表示:「舊社原為番社地,舊社天門宮是光復後才蓋廟(老的天門宮在枋橋頭,新蓋的天門宮在崙雅村),天門宮服祀的主神是聖母媽祖,開基二媽從鹿港天后宮分香而來。」
蕭輔堅,說:「他的蕭屬於書山祠,社頭、田中這一帶,鐘、蕭、葉、沈、游、林照老規矩是不通婚的,都是自己人嘛!三元地理師林邑全根據《孔氏大通書便覽》說這六姓為六蘭堂。」
林和仁,說:「天門宮以前有武館陣和文陣,二、三十年前都已散陣,弄個八音、打個排子都困難,會的人不多、又湊不來;本地區廟祀屬清水巖寺歷史最優久,本村廣福村以土地公廟最老,蕭家有大公爺芳遠堂、下轄書山祠和斗山祠。」
「至於文陣館閣,「和樂軒」早已散館,器具傢俬還在,戲籠、彩旗都已缺損,人員也不足了,「和樂軒」屬軒派學的是福祿,拜西秦王爺,軒派比較傳統、園派採用較多新的調和曲,鼓介不大一樣;我師從父親林乞食,我25/6歲時以74歲去世(如今115歲,1890年生),林乞食師從蕭番,我只知蕭番的名號其他無所知。
另外過去社頭這裡的布袋戲也不錯,蕭燦興(在世約八十餘歲)的「新和樂」盛極一時,溪湖鎮那裡的「小樂六」和「錦樂天」都源於「新和樂」。」
「西秦王爺並沒有雕刻金身只用牌子書寫的排位服祀在家裡,子弟戲最後一場演出是在四十年前(約1964年),「和樂軒」的團址在堂主或廟內移轉,暗學仔(武館)設於廟前,戲籠用竹篾編成或用杉木釘製而成,館內傳述「」和樂軒由(炎仙)所創,(炎仙)至今約有140~150的年歲(以145歲計,約1859年代出生),林乞食12歲就會歕吹而且可以出陣演奏。」
「吹有很多種,2號用在子弟吹、3號布袋戲,八音吹用噯仔(南噯,要放後孔、拇指),噠仔我們沒用;吹用在排子、排場、接駕、奉送、出巡、用緊吹場、慢吹場等等。」
「八音吹一般的用譜大約是《百家春》《寄生草》《水底魚》《八句詩》《喜串》《串仔》(短短的),八音吹比起北管慢撩,只要是八音一定慢。」
「八音樂器有□1 噯仔或噠仔 □2 殼仔絃 □3 二絃或大管絃 □4 三絃或月琴 □5 品仔 □6 響盞(小鑼、京鑼) □7 小鈔 □8 銅鐘等八樣由八人操作,八音的主體是噯仔。」
「子弟後場分武邊:大鑼、大鈔、小鈔、胖鑼、響盞、撘鼓、通鼓、板、公母叩仔等等;文邊:2號吹、絃樂(殼仔絃(舊路)、吊規仔(新路)、月琴、三絃、二絃)等。布袋戲後場也大致如此但規模小、人數少,用3號吹(台北用2號吹)。」
「北管排有排子、吹場和過場三種,是吹場性質,只用2支大吹和通鼓、(大)鑼、(小)鈔,不用絃樂器;緊吹場(武將用)、慢吹場(文官用)。」
「八音陣、八音譜屬文,王爺或媽祖出巡、嫁娶作為轎前吹,甚至後來也用到喪事作為棺前吹。開放大陸觀光以後,曾去福建惠安參觀,真想不透神明出巡怎會用《哭皇天》這個喪事譜子。」
「娶親時,八音陣放在迎親陣頭前,回程則在新娘轎前;鬧廳則用子弟吹(排場)、包括扮仙(小八仙、不用口白),動用四人即可(2支大吹、一人兼通鼓和撘鼓、一人兼大鑼和小鈔)。」
「祭祖典禮奏大樂就是用大吹歕緊吹場、奏小樂就是用小吹(噯仔)歕緊吹場,鳴金及敲鑼,行祭時,起散樂、以殼仔絃為主奏,宴客用「酒吹」,出菜要奏樂、掃桌歕緊吹場加吹尾,使用2支大吹加上一把殼仔絃、大鑼、通鼓、撘鼓、小鈔、叩仔板等樂器,常用六字管演奏。」
「子弟吹以使用大工(大吹全按為“上”/ 不用殼仔弦)和士字(全按為“士”/ 新路 / 殼仔絃調“ㄨ士”)為主;八音的噯仔和2號吹音相同(殼仔絃調“合ㄨ”或“士工”);南噯常用凡字管(全按為 “工”)以合對噠仔的五馬管(合ㄨ管)。」
「吹有七管,常用的有“上六”“ㄨ士” “合ㄨ” “士工”四管,“工乙”音色悲哀、「鐵結」(沉重),反管就是換管奏。」11: 53#
結束與蕭輔堅和林和仁的談話,向著天門宮南邊街道拜訪蕭萬源,看看他收藏的手抄譜。
16:50,訪社頭鄉公所西側、仁雅村的許村松(1943年生)。
許村松:「我們住的這個地方,古早叫大武郡社,日本時代戶籍寫台中州員林郡社頭堡番社,現在住的地方我小時後有竹圍、是竹管厝房子,地名番社,只有幾戶人家住,北面、現在農會和社頭國小西側以前是墳場,日治時期撿骨移放朝興山上。」
「林瑞楨住家那塊地為神明用地,是公地、祭拜元帥公的地方,有組織元帥公會;元帥公有五尊,一尊鎮在元帥公會,另外四尊在別的地方,往年每逢九月初九祭拜時,都要返回番地元帥公會熱鬧。」
「我只知道用牲禮祭拜元帥公,請戲團演布袋戲。」
「元帥公會怎樣組織起來的我不清楚,其實我父親也不甚了解,也不知有沒有乩童或紅姨,主要是因為我三十歲左右(約1973年),元帥公會的財產給人吃掉了,還沒來得及深入參與元帥公會事務,元帥公會就散了。」
「番社這裡的姓氏不多、有的就很特別,有姓林的、我祖先姓竹子的竹,其他我記不起來,祖先有留下石材的社石,就是大武郡社的石印,不知傳了多少年,還有地契。」
「日本時代的戶籍謄本和石印與地契,研究上用得到的時候再來看看。」17:23#
17:25,往東邊山上清水村訪陳金榜,仍不見他回來,17:35就走進鄰近的清水巖寺參觀,寺碑記寫著「雍正6年(1728年)蕭東生竹鹿供奉三寶佛香火------嘉慶24年(1819年)重修為清水岩寺,------」。
17:43,見陳金榜已返回,等待安置好他中風的太太,17:50,談話音樂。

台長: Aher

楊風
早安,敬祝新的一周平安喜樂
2021-03-08 07:15:47
版主回應
老師 平安喜樂
2021-03-20 19:21:1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