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常去天檀電視台寫稿,所以有時候會應主持人邀請在電視上唱歌,次數多了,腦海裡有記憶的歌差不多都唱完了(大部份都是從小到大的布袋戲歌),開始會重覆唱之前有唱過的,為了不讓觀眾聽久覺得厭煩,所以我開始翻歌本尋找我會唱的歌。
你若問我為什麼不學新歌?真的人年紀大了新歌很少聽了有感覺,再來就是記憶力有點退化,新歌記不太起來,聽過就忘。除非是電視劇的主題曲,每天被疲勞轟炸般一直重覆佔據你的聽覺,不然要學會新歌還真的不容易。
所以不同年代的人習慣唱的歌也不同,在KTV裡就會有四五年級老歌或五六年級老歌,一般人也很難跨越那個世代的鴻溝。
前幾個月我突然想唱「梁山伯與祝英台」裡的「遠山含笑」,當時導播幫我找到的歌長八分多鐘,讓我看了有點卻步,明明記憶中這首歌沒那麼長,我就很擔心唱到一半會不會出現我不會唱的部份。上網看了一下網路上的影片,凌波演唱時大多都會唱「遠山含笑」、「訪英台」與「樓台會」,第三段會有男女對唱,我也不確定主持人能不能唱這麼老的歌。
導播跟我賭主持人一定不會唱,因為導播根本從來沒有聽過這首歌,也沒有人唱過。這點我實在是很不敢相信,因為當年「梁山伯與祝英台」紅遍港台,凌波和樂蒂所到之處萬人空巷,每一段劇中的台詞大家都倒背如流,琅琅上口,怎麼可能現在的人都沒聽過咧?
我雖然錯過凌波的年代,但從小就聽我媽不時在唱這些劇中的歌,後來真的在電視上看到當年的電影重播時,真的是感動萬分,那一陣子還去買了錄音帶反覆聽了好多次,這齣戲當年這麼紅,就是因為歌詞寫得如詩歌一般,搭配恰如其分的黃梅調曲,還有精緻的場景和戲服,以及悲傷動人的愛情故事,是一部集所有精華於一身的大片,所以成為經典。後來有多位導演都用不同的方式重拍這個故事,都無法超越這個經典。
此片在台灣上映時轟動全島,連續上映三月才下檔,凌波因主演此片紅遍大街小巷,也是樂蒂生前最值得懷念的鉅作,全片黃梅調金曲數十首已成永恆經典。在第二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梁祝」一片更一舉囊括: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音樂、最佳剪輯及演員特別獎等六項大獎,簡直就是紅遍半片天。
終於今天我如願唱了這三首,因為主持人果然會唱!最難的就是「樓台會」,一首十幾分鐘,好幾段我都很擔心自己記不準走音,最後終於在提心吊膽下唱完了,驚訝的是很多他們的客人都紛紛打電話來說聽到這個真的太棒了,果然經典是需要人傳唱的呀!
網路資料:
梁祝風潮
文 / 中央社郭琴舫
進軍好萊塢的大導演李安小時候也是黃梅調電影迷,他回憶說,他念小學三年級時,家住在花蓮,當「梁祝」還沒有到花蓮來放映的時候,他就已經聽唱片聽到能夠從頭背到尾了。
這部片長一百二十七分鐘的影片當時在台灣上映後,引起了凌波效應,當凌波來台灣宣傳時造成了萬人空巷的場面,被譽為李翰祥最經典的黃梅調電影,足以媲美國外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更造成一股黃梅調旋風,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七八年,香港和台灣總共推出五十多部黃梅調電影,是黃梅調最興盛的時期。
根據後來劇評家的分析,「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編劇、作詞,都有很高的古典文學素養,譬如凌波一出場唱「遠山含笑」的歌詞:「遠山含笑/春水綠波映小橋/行人來往陽關道/酒帘兒高掛紅杏梢/綠蔭深處聞啼鳥/柳絲兒不住隨風飄」,便是古典詩詞適情適性的口語化,盈溢優美的意境與情境。
再者,劇評家又說:「導演李翰祥運鏡流暢,很自然地將人物的感情,融入如詩如畫的景物中;也用如仙如夢的景物襯托人物的感情,終至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古松、臥樹、藤蔓、雲霧、蒼石、麗花、翠葉、小橋、流水等,樣樣是詩、處處是情,導演的人文、美術涵養之高,令人折服」,加上劇情過程完整、節奏緊湊,快速進入主角情感的拉鋸,以及表現典型中國人面對情感的態度,讓這部黃梅調電影成為了經典作品。
http://hksan.net/smsifc/lediweb/film/fLSBYZYT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