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年前起,我開始迷上了在上課時教學生拍電影,而且這個興趣似乎與日俱增,而且隨著每次遇到的學生資質不同,拍電影的過程都會帶來不同的驚喜,也激發出許多學生不為人知的潛能。
我從一開始單純只教攝影、剪接、分鏡、配樂、旁白、加字幕和特效等技巧以外,隨著學生拍片的量愈來愈多,自己的涉入程度也愈大。
這個學期輪到我的學生鐵雄拍電影,連我自己都下場當起演員來了。如果各位讀者朋友不健忘的話,應該記得他和我一樣,是個網路小說作家,所以他決定把他自己的奇幻小說作品拍成電影。
基本上這是一件大工程,因為要將原著小說改編成為電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著改編的電影或電視劇集,不管拍得如何精彩,總是有重著喜愛原著的觀眾,會認為原著的深度和廣度以及無窮的想像力空間電影沒有辦法達到,這就會讓原著的忠實讀者有了一種失望的感覺。
電影和小說在表現上的本質本就大不相同,有時候電影劇情會改編部分原著小說內容,或是在更多地方完全遵照小說原著精神,前者會讓人覺得比較有新奇感,而不是在複習小說,但若稍有不慎,又被遭來亂改原著之罵名;後者雖然美其名可以將故事的內容真實呈現,但又易淪為照本宣科,了無新意之作。
對於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場景,可以通過種種語言描寫來描述。一般而言,只要作者本身有好的文筆,就會讓讀者有無窮的想像,每個讀者可以有自己的想像力,而電影把這些文字性的東西搬上銀幕,就必須有實實在在的東西,一來對這些文字的理解,電影中形象化會不會符合原著,二來類型不同,文學作品中意境,可以在字裡行間裡描述,可以讓大家不受限制地天馬行空在腦海中模擬出故事的人物與場景,而一但實體化,可能就失去了那種美。
在我個人認為,《魔戒》是把原著精神與意境有充分發揮的電影,但《哈利波特就沒有拍出我當時在看故事的感覺,所以後來的續集我就都沒有看了。
三來就是選角問題,演員的表演,對原著的掌握,外貌與穿著是否符合作品中的人物的氣質、性格,並不是那麼容易演。就好像楊佩佩當年重拍金庸的《神鵰俠侶》,找了老實憨厚的任賢齊來演古靈精怪的楊過就已經很瞎了,吳倩蓮飾演的小龍女就更讓我跌破眼鏡。不穿白衣的小龍女,對我而言根本不能算小龍女,所以我拒看那部戲,沒想到那竟然是阿香小時候最愛看到電視之一。果然沒有看小說的人會覺得好看,有看小說的人就無法接受和小說原角色差距太多的角色設定了。
但我記得楊佩佩說過這麼一句話:『如果都要照著小說拍而不能有新東西,那麼大家去看原著小說就好了,我又何必重拍?』
雖然不喜歡她對小龍女的改造,但這句話我一直印象深刻!
四來就是資金問題,好多壯闊的場景(例如千軍萬馬、崇山峻嶺等),作品中就是文字,到電影裏要再重現,就算是電腦特效,也要大把的資金,不是每部電影都可以投資到完全真實重現的。
要拍出一部讓大部分看過原著的讀者認同的電影,符合心目中想像的意境、人物,相當不容易,所以很多老影迷都知道,「好小說往往被改編成爛電影,而好電影卻經常出自於爛小說」。要像李安的《斷背山》或是彼得傑克森(Peter Jackson)那樣原著小說和電影一樣精彩動人的作品,真的是奇葩。而幾年前就一直有讀者希望可以讓《戀戀小金門》拍成電影,但光是在選角就讓讀者朋友們吵成一團了,真不敢想像電影拍出來後會是個什麼結果?
所以看到鐵雄要將他的小說拍成電影,我真的很佩服他「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我一則很期待他能拍出讓我耳目一新的作品,也很擔心拍不出原著想要表現的感覺,所以我寧可不先去看小說,就靜待年底電影拍攝完成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