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一個我三天前在星巴克認識的年長男人,一個像是「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裡的蘇格拉底一般的智慧長者,以他存在的方式、談話書寫的態度與深度,向我展示了一種存在的理直氣壯,無畏無懼地保持在連結裡,即使預知分離時可能心傷。
我們從我前天手上握著的書談起,那是一本用神經科學看隱喻的書,Tim倒是以佛教思維為基底,為我講起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實際上是一個隱喻投射的過程,我夾帶著自己「認知地圖」的理論應和著,這樣東拉西扯,看似紛亂卻又圍繞著一個中心思維地談著隱喻與靈修,他引用拉丁語系的發展過程、羅馬盛世的歷史,一道門一道門地為我打開,我就像是蘇菲,忽然走進一個哲學的豐富世界,開始問起平日深藏在潛意識底、但一直預設沒人會在意的問題,希臘古殿堂的堂皇門柱之間,日光射入,我的眼睛螢營閃耀著,有些許惶恐,深怕自己回到電腦前便又回到自己原來的無知笨拙裡,卻也隱隱感覺著上天是怎麼眷寵著我的成長,這一年來讓我感覺困頓的論文過程,在一個神奇陌生人如蓮花綻放般的存在裡,跟著被展開了來。
我們的交流也並非全無困頓的,第二天一早,我便感覺自己被前一日過量咖啡因剝奪了好些圓潤的存在感,能量偏低或身體不適時的我,慣性上是從連結裡抽離,我自己有些心理準備,但也提醒自己把握這樣的機會,盡力參與對談;而Tim像是在天平另一端的人,我們談了一些隱喻與靈修方面的事情,他開始談起他這一生在親密關係裡的掙扎,他說的話,即使大多時候是很在中心、且順流而言,我的腦子依然慣性玩起心理治療師的遊戲,亮起了幾顆小黃燈,想起一個學校裡的女同學,以極類似的方式與人連結著(這是我的投射,知道自己在投射著,得一次又一次把自己拉回來),我對不熟識的男人總是心存懷疑的,即使他的年紀大我許多,即使他在談論著前一個情人,能量與意識上我依然抽離了一些,語言上則有些許過於激進地給了幾項靈修與心理治療上的建議,這過程非常細膩,相較於我平日的粗心大意,這次算是比較不著痕跡的,可我面對的是一個「連結」的大師,我們道別回家後不久,我便收到他的來信問起我的抽離。
我好久都沒法回信,甚至經歷了一些些極小的憤怒,想質問他有何權力過問我的內在過程,但他的信件並沒有過頭,我們只是踩在彼此的地雷區上。
昨天我在學校圖書館以超低價買了好幾本書和錄音帶(每本書和每套錄音帶一元美金),有好些時間讀著佛教、道家、伊斯蘭蘇菲教派的經典摘錄,記得老子有段話說到「道」,是看到火時,完整地穿越那火,而不被燒傷;遇到水時,潛入水裡卻不弄濕;而佛教的論述裡也有段講到慈悲,完整的慈悲是不管對方在什麼位置與狀態,無畏無懼地陪伴。
我便想,即使自己是極度害怕被「沾黏」的,這被沾黏的恐懼,畢竟是我的投射;甚至連他的受苦,也是我的投射,我並不知道他經驗的是什麼,也不知道他有沒有沾黏依附於我的企圖。
於是,今天,第三天,我又出現在星巴克,他訝異我的出現,我想那也是他過往創傷的一種投射,他說起他已經習慣人們的離去;他的投射是對的,因為我確實有考慮不再出現,但我也看到他問的問題,正中我的要害,而我們這兩三天一直在談的,莫過於如何進行真正深層的療癒,突破過往的制約,卸下投射價值體系的慣性,我因此決定挑戰自己退縮抽離的慣性,去看看自己在面對的是什麼。
我面對的確實是一個可敬且真實的人,說了我兩個星期後可能搬去西雅圖,說了有男朋友,我自己這邊的心結卸下了,我們於是有機會就彼此不同的連結、抽離慣性討論一番,然後又從靈修觀點談了隱喻的幾個功能。
今天不只我在紙上寫下他論述的觀念、他教我的新單字,他也拿出筆記本,記下我說的靈修練習、電影、觀念。
今天開車時,我想著:若有些執著,把我們的對話錄音下來,兩個星期之後,幾乎就可以合出一本書,書名叫做「十四堂隱喻與靈修的課」之類的。連我們互動的過程,都純淨得與討論內容互動著,就像是「蘇菲的世界」裡,蘇菲不只學習,也在生活裡經驗著、探索著新學習到的觀點。
我祈請上天讓我這兩個星期內可以把馬步扎穩,多花些時間書寫、閱讀、思考,也許兩個星期後,我的整個論文主軸就明晰了。
文章定位:
人氣(67)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