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7-11 21:25:20| 人氣219|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Just For Fun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O camp,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曾經有人告訴我,大學的O camp是很有氣氛的,新生們在老鬼的帶領下,在禮堂裡搞演講會、辯論會,主題大多是圍繞著社會時事、祖國國情。聽著老鬼演講振振有詞、手舞足蹈、論證無懈可擊,新生都聽得熱血沸騰、拍案叫絕。沒有人會在禮堂裡打瞌睡,每個人都全神貫注,場面非常熱鬧、氣氛激昂。只是,這段畫面是屬於八、九十年代的o camp而已。

現今我們還會見到這樣的場面嗎?會的,場面都是如此熱鬧、上至老鬼下新生都依然手舞足蹈、眾人都一樣的熱血沸騰,但形式已不再是辯論,拍案叫絕的不再是無懈可擊的論證與演講詞。

有人說,現今的o camp只是吃喝玩樂,沒有甚麼特別了,失去了以往關心社會、關心祖國的元素了。但我想,事實又沒有那麼悲哀吧?畢竟時移勢易,國際局勢相比以往平穩、中國內地發展亦一日千里,用不著我們大學生在迎新營裡高呼愛國、高聲歌唱國歌及搞政治化的辯論與煽動性的演講呢。古人王國維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我想,一代也應有一代之o camp。既然社會逐漸穩定,o camp也得有個新的方向與定位吧?

方向與定位,換句話說,就是o camp的目標。究竟一個完美/成功的o camp應該是怎樣?作為大組長,我不得不把這問題想一想。

畢竟自己也做過freshman,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姑且說一說當時我的想法吧。

初入中大,玩o camp的原因不離識人、了解新的校園生活以及打聽選科事宜等等。有一點值得一提,當時的我以為系會迎新營應該會比較「正經」一點,畢竟是歷史系嘛,我總覺得「中文大學歷史系」這八個字有一種令人肅然起敬、氣勢磅礡的威力,心想,歷史系的o camp也應該充滿人文氣息的、至少,不會是純粹玩樂的camp。最後,我當然是失望而歸,詳細的不願多談了。相反,大o給我解答了心中很多的問題,諸如大學的生活到底是怎樣、遇到的困難會是怎樣等等。當時尤其覺得「主題」這一環節令我得著不少,「大B的故事」令我對大學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對於崇基也加深了認識。漸漸慶幸,自己沒有因為細o而放棄了玩大o的機會。

大細o兩者不同之處,在兩者的命名之上亦可反映一二,一是「系會迎新營」、另一是「書院新生輔導營」。也許是迎新營與輔導營的目標不同,兩者不應比較,但我總覺得後者比較受落。o camp(不論是細o抑或大o)總應有它的特色,如果說細o的特色就在於玩樂,那麼大o的特色就在於有「主題」一環了。

一個有水準的o camp,並不是just for fun的。我認為,應該讓新生在玩樂之餘,能夠加深對大學校園生活的認識以及思考下一作為大學生應有的責任、素質與行為,那怕是要hea、要摺、要頹讀抑或怒讀也好,都要想一想。畢竟中學與大學的生活有著天壤之別,並不是只要摺埋讀好書就是一個稱職的大學生。大學生活多姿多彩,要學習的並不單只是書本上的知識。三年,將會如光似箭的逝去,不清楚自己入大學的目的與目標,那就只會浪費光陰。崇基o camp有意思之處,就在於狂歡作樂又不失認真正經。過多的吃喝玩樂,會令大o變得俗氣,跟由社區中心搞的兩日三夜camp沒有分別;太多的說教講道,又會令新生覺得乏味。嘗試把兩者平衡、融入o camp之中,相信就是大o的特色。

一言以蔽之,迎新與輔導並重,才是我心目中的o camp。

台長: 樹頂吉
人氣(219)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誠然我們對崇基的o camp的確有所寄望、有所要求~~但又有幾多人能真正明白一個有主題的o camp和一個吃喝玩樂迎新營的分別呢?又有幾多人能欣賞一個有主題的o camp呢?
盡我們的能力去辦o camp應該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吧~
2006-07-12 01:50:52

很同意你說、要盡我力去辦好o camp
我想每一個人對於o camp都會有不同的要求
有的、prefer玩多過思考
有的、prefer思考多過玩
但我們也應該有自己的立場
就是把各個環節都做得妥當
自己不能頹、先可以感染新生嘛
有點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意思

大學生、有自由有獨立思考去批評o camp的好與壞
縱然只有為數極少的人去欣賞一個有主題的o camp
我們也要辦好它

始終主導權在我們的手裡
不氣餒、不放棄且盡力而為
至少對得著自己

加油啦~
2006-07-12 11:51: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