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原發性惡性腦瘤通常分為第一至第四期,其中第四期為最惡性的分級。國泰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謝政達表示,臨床上,常見初次診斷就是第四期惡性腫瘤,通常這類病患發病時間很短、腫瘤侵犯進展速度很快、對於治療反應效果比較差,甚至存活時間相對比較短。
如何提早診斷、接受治療(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詳細的腫瘤分子基因評估,才能對突來的「原發性惡性腦瘤」爭取最大存活機會與時間。
謝主任指出,原發性惡性腦瘤依照腫瘤侵犯腦部不同的功能區域,常會出現不同症狀,但一般病患常有幾種常見症狀,第一種,頭痛,因為腦部受到腫瘤侵犯,容易造成顱內壓上升,常會有頭痛症狀,特別是晚上會因頭痛而痛醒,病患必須特別注意這種情況。
謝政達主任進一步指出,第二種,癲癇發作。第三種,局部神經功能障礙,比如記憶力變差、肢體力量變差、視野模糊、失語症、走路不穩、認知功能變差或個性情緒改變等。此外,腦部核磁共振(MRI)(包含顯影劑注射)檢查為目前評估腦部腫瘤最標準的診斷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通常病患依照檢查結果,再加上手術麻醉風險綜合評估後,原發性惡性腦瘤的治療方向約有幾種方式,只要醫師與病人共同討論,應該可以找出適合的治療模式。【台灣新生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