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8-22 13:58:22| 人氣1,8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二十世紀的四種神話理論——卡西爾、伊利亞德、列維−斯特勞斯與馬林諾夫斯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初會看這本書,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讀古希臘神話相關的書,想對神話有進一步的了解,這本書介紹的四位大師,至少其中三位是我稍有涉獵的,而且在閱讀有關神話的書籍時,經常讓我思考,這些著作所謂的「神話」到底意指著什麼?因為作者們所指涉的既像是故事又像是傳說,既像是某種奧義又像是某個隱藏在時代背後的集體意識型態與歇斯底里,而這本書正是為了考察、廓清在這四位二十世紀思想家的神話理論中,「神話」這一術語是如何,以及為何被「生產」與如此使用的。

不過,如果想從這本書中得到這四位大師的神話理論的具體內容或理論分析,那可能就要失望了,因為作者並非用一般「文本(text)分析」的方式來介紹、解讀或分析這些神話理論,而是採取「語境(context)分析」的方法,從「內部語境」——「學術語境,即這些理論家在研究工作中或多或少在專業方面受到的制約」,以及「外部語境」——「較大範圍的文化世界,即包括政治、宗教、審美、經濟等方面的文化整體」來試圖回答這些問題:

是什麼樣的問題、什麼樣的話語情景使他給予這種選擇如此突出的地位?⋯⋯為什麼會關注「神話」,為什麼以這樣的方式來關注神話?

依此,可以看出這是一部思想史的著作,它讓我聯想到了歷史學考證方法中的「內考證」與「外考證」,也聯想到,以某種方式來說,也許也可以將其視為一種「發生學」的方式。

附帶一提兩位譯者在譯後記中均提到了的學術翻譯問題。

學術翻譯是最能暴露譯者學養、知識儲備,最不能虛晃的一項工作了。(張經緯〈譯後記(一)〉)

翻譯既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外語水準,還可以考核一個人的中文寫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檢測一個譯者的專業理解力。沒有專業知識和理解力,再好的外語也白搭。(李創同〈譯後記(二)〉)

這兩段話其實也是近年來我一直選擇看大陸簡體書的原因之一。其實不只是學術翻譯,即使是文學作品(尤其是經典作品),除了正文的翻譯之外,大陸書籍通常都會有相當水準的簡介或解說,而且幾乎都是由在相關方面有深入研究的學者寫出,更不用提這些學術翻譯有的還是非常冷僻(卻非常重要)的書籍;相較於此,台灣的學術翻譯取向與譯者的「專業理解力」、「知識儲備」,我就不予置評了。

大陸學術翻譯的這種正面情形,隨著經濟的急速發展、資本主義急功近利的貪婪速成心理,似乎也開始產生了變化,李文提到:

當然,今天沒有多少人愛幹這種活,主要還是「考評」鬧的——不如發一篇垃圾論文來勁。

如果我的理解沒有錯,翻譯作品是不列入台灣學術升等考評的(不知現在是否亦是如此),似乎大陸也開始走這樣的歧路了。如果真的走到這一步,只能一則慶幸當初留下了許多的好的、重要的翻譯作品,一則只能多培養、訓練自己能有多種外語閱讀能力了。


台長: Kouji
人氣(1,83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 |
此分類下一篇:John Locke《論宗教寬容——致友人的一封信》
此分類上一篇:色諾芬《長征記》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