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坊的核心宗旨即是「說好話、負責任、團體感」,雖然常掛在嘴邊,但流於口號只會成為空談,從生活細節中去察覺自己的行為,是變身為「創作坊人」的關鍵。仔細回想,「說好話」在我的生活出現的機率蠻低的,由於環境緣故,形成了習慣,但我已經跳入創作坊這個環境了,我的不好習慣也要開始改變。依照情境摹想,訂定年度計畫,要改造自己「說好話」,以下幾點得務必做到:
1.耐心傾聽
接收到一個訊息,我很容易立即反應,比較藏不住感覺,但只聽隻字片語,恐怕無法瞭解全意,很可能造成誤會和衝突。尤其家人之間經常發生,一下爸媽吵、一下兄弟吵,一下父子吵,家裡總是吵吵鬧鬧,一定要第三人去排解,其實只是一些小事,就是因為大家都沒耐性,才會產生無謂的爭吵。
但我覺得耐性是可以訓練的,就像以前我所看過那些學圍棋的孩子,長期下來,他們真的改變很多,連家長都會主動提起。所以「把話聽完」也是訓練耐性的好方法,把那些想要衝口而出的話忍下來,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說的話,也能夠更加理解言中之意。
在加入創作坊的這些日子以來,老師們都給我很多建議,當我平靜聽完,比較可以理解其中需要改進的點,改變的速度也可以變快,就像我的試教過程;若抱持著想要立即反駁的心態,我的耳朵就像被塞住,聽不進任何話,只想趕快打斷別人的話,心裡也就不會有什麼感觸了,對自己、對別人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2.接納意見
就算聽完別人的話,我想以我平時的行為模式,還是會把「憋住」的話,啪啦啪啦的冒出一串,當中也許該說的、不該說的,全都丟出來了,我覺得這樣還是不好,這也是一根根的刺呀!一句「不是」,立馬將人擋在外頭,也進不了我的內心世界。
大學時學習日語,語調必須放輕放柔,在回答別人的話,總是先說一句「そうですね…」,藉由這些音節可以讓自己有短暫的思考時間,亦可緩和情緒,我覺得這樣很好,可以讓自己變得「慢」一點,也讓對方有被接受的感覺。對我來說,改成「是~~」會比較順口,當在講「是~~」的時候,我想臉部表情也會變得緩和。
想起以前任職行政時,對於家長、學生的接待也是如此,雖然沒人教我,但我覺得服務業本來就要有耐心,所以聽到家長抱怨、誤解或疑問,都會暗自告訴自己冷靜,然後慢慢的,平淡的一句一句解說,一通電話下來,講最多的字就是「是」。其實放慢速度,真的讓人比較能夠聽下去,幾乎十之八九都能很快完美解決,我想慢慢找回那種感覺,讓自己對其他人的意見也能接納。
3.關注點與措詞
完成傾聽與接納,該如何回應也是需要思索的。其實對方會把話告訴自己,就是希望藉此尋求寄託與力量,但我的回應技巧不是很好,應該是以前習慣辯論,總是針對對手說的話去反駁、去推翻,久而久之,對身邊的人也習慣這樣的模式了。縱使我聽完別人的話,也許是心急想為他好,一句「那是你自己的想法」或是「那是因為你根本不理解」,就完全推翻別人了,其實效果也真的不好,不是變得兩方辯論,就是不回應了。
就連媽都說我「說話充滿挑釁意味」,若真的生氣起來,說話像是「刀在切」,就算不是在吵架,聽來感覺也很像「快要吵架」。要如何把「挑釁」拿掉,用「中肯」來平復,首先要先釐清其中的分水嶺:仔細想想,我常說「…還不是一樣」、「…這樣有用嗎」、「我看也好不到哪裡去」,挑釁意味真的有,即使沒有惡意,這些句子一樣會引爆口水戰開打,尤其像弟弟那樣很直的人聽了,會把不高興立刻顯現出來,那我又覺得我沒惡意,幹嘛曲解我的意思,於是乎,十次至少七次會吵起來。
我覺得詞語的應用和關注點放在哪裡有關,所以要改變用詞,得先把心態調整,把心放在對方身上,就是「將心比心」和「感同身受」。當關注點為對方,我想若將那些句子改成「想想看哪個(對你)比較好」或是「我覺得(這樣)對你來說幫助比較大」,聽來感覺截然不同,心意的傳達也較為平和柔軟。
4.讚美別人
說到「讚美」,說實在的,我不習慣讚美別人,也不習慣別人讚美自己,我自己也很少聽過家人讚美別人,不知道是不是中國人保守習性的關係。但是認真思考,沒有人會不想聽到讚美的,「既然這是對大家都好的事,為何不做呢」───雖然這樣告訴自己,要說出讚美,還真有些彆扭。
這個月初大學同學結婚,那是我第一次當伴娘,雖然平時都互相打鬧吐糟,在那特殊的場合,我真的由衷告訴自己要「說好話」,不想破壞那樣的美好。當同學習慣性的天外飛來一筆提出:「作文老師!來個十二句祝賀吉祥話吧!」我心想:我才剛結束寒假班,這是「十二個鬼」的續集嗎?難不成什麼都要來個十二!當然我不能丟「作文老師」的臉(同學是英文老師),要表現出我們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於是沉穩的說:「十個就十個,幹嘛用十二這麼彆扭的數字,十個而已,我隨口都說的出來。」當我一連串道出十個賀詞,其實我看她已經很高興了,突然靈光一閃,我就很順口的接下去:「今天新娘最大,我就完成你的願望,再送你兩個吧!」
而我說完「郎才女貌(我覺得她把重點放在這裡)、佳偶天成」,她的表情瞬間變得更快樂了,我拍拍她的肩:「有感動嗎?有感動嗎?一次聽到這麼多讚美,很難得喔!」只見她一直說「我好高興」,說得我有點不好意思了,一定是我平常太少讚美她的關係。
想想上一次讚美她是去年拜訪她的新家,當她親自下廚請諸多同學吃飯,我只是隨口一句:「這個(菜)鹹淡剛好,很適合我的胃口,很好吃。」事後她特地告訴我,她那高齡八十的爺爺聽到有人這樣稱讚他的孫女,真的很開心。沒想到說一句好話,最開心的竟是爺爺,真是意想不到的結果。
由衷的讚美,雙方都高興,而這種能量,還能遍及周遭,這種事真的值得做。
語言的形成需要環境,不止是說英語、說日語,學習「說好話」也是必須有一個環境作為框模,長期累積,一層一層循序漸進。我想用一年時間,應該能夠達成,一年後的我,將再回頭檢視,看看自己生命移動的軌跡,希望能夠如同陽光下的影子般快速位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