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20 15:53:13| 人氣1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印度佛教宗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印度佛教宗派

部派佛教的宗派

第一次分裂(根本分裂)

佛教的第一次分裂,大約發生於釋迦牟尼佛滅度後一百多年的印度。當時的比丘們就是否應該嚴格遵守佛陀制定的戒律發生了激烈的辯論,一派認為應當無條件嚴守戒律,另一派認為在一些無關大局的細節上,可以權衡變通。經過辯論,雙方在十件事上不能達成妥協(即「十事非法),比如出家人是否可以接受金錢的佈施,是否可以存貯化緣得來的食鹽,是否可以飲用未經攪拌去脂的牛乳等。由此,佛教僧團分裂成主張嚴格持戒的上座部和主張可以變通的大眾部。這是佛教的第一次分裂,又稱為「根本分裂」,從此進入部派佛教時期。

枝末分裂

在第一次分裂後未久,上座部與大眾部內部又進一步分出了更多的派別。

印度大乘佛教的宗派

大乘佛教思想大約是在公元1-2世紀發展出來的。針對部派佛教發展到後期過於理論化和教條化,大乘佛教提出了「探求佛陀的本懷,放棄枝末問題」的原則。有大乘佛教人士認為「部派佛教是保守的分析的學問佛教,大乘佛教是開放的、原則的生活佛教」。但是部派佛教信徒的對大乘的觀點則持有異議,繼續堅持著自己的傳統。

中觀派

中觀派又稱為空宗,在公元2-3世紀由龍樹和他的弟子提婆創立。這一派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依存的關係(因緣、緣會),是假借的概念或名相(假名),它們本身沒有不變的實體或自性(無自性)。該派還提出了真諦俗諦八不中觀等理論。
中觀派的經典《中論》、《十二門論》和《百論》在5世紀經傳入中國後,在中國漢族地區形成了三論宗。另外漢傳佛教的天台宗華嚴宗禪宗都受到中觀思想的很大影響。龍樹被稱為「八宗共祖」。

唯識派

唯識派又稱為瑜伽行派有宗,由無著世親創立。該派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由人們精神的總體——所變現出來的,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人一共擁有八識——「眼識、耳識、知識、鼻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其中第八識(阿賴耶識)能攝持和保存一切「種子」,也就是因果輪迴的主體。該派還提出了「五位百法」的理論體系。

唯識思想在南北朝時期傳入我國。到了唐朝玄奘自印度回國譯出《成唯識論》後,漢傳佛教依此建立了唯識學派——法相宗(唯識宗)

 

台長: 楊師兄&李師兄
人氣(15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