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宗派總述
目前的佛教,有三個主要的派別,分別是上座部佛教(又稱南傳佛教、聲聞乘、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又稱北傳佛教,漢傳佛教),以及密乘佛教(又稱金剛乘,藏傳佛教)。這三個大的派別之下,又分成眾多的各種宗派。但這個劃分,將各歷史時期,各地理位置,各教義和修行方式差異帶來的不同的宗派混在一起然後再劃分,帶來了混亂,讓不同概念上的宗派常常被等同混用。比如,雖然實際上他們之間是有區別的,但「小乘佛教」、「部派佛教」、「南傳佛教」、「上座部佛教」、「原始佛教」會被等同混用,不加區分。「大乘佛教」、「北傳佛教」、「漢傳佛教」也常常被等同混用。「金剛乘」、「密乘」、「密宗」、「藏傳佛教」也是如此。這種混淆也加深了不必要的宗派之間矛盾。
時間概念上的劃分
可分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
· 原始佛教:從佛陀創立佛教開始,到佛滅度後一百年這段時間,佛教思想和組織基本保持佛陀在世時的原始面貌,故稱原始佛教。
· 部派佛教:上座部與大眾部分裂後到大乘佛教興起前的這個時期被稱為部派佛教。佛滅度後一百年,因對待戒律的態度不同,佛教分裂成嚴格持戒的上座部與主張戒律可以變通的大眾部。這是佛教的第一次分裂,又稱根本分裂。根本分裂之後的幾百年,上座部與大眾部又各自分裂形成二十(一說十八)個更小的派別,被稱為枝末分裂。因此這一時期被稱為部派佛教時期。部派佛教又被稱為小乘佛教。小乘佛教這個稱呼是大乘佛教對成立在它之前的各佛教部派的稱呼,意為小乘佛教發心較小,只自修度己,無法濟度一切眾生。這個稱呼本身被認為具有貶低之意,因此較有爭議,部派佛教本身也不接受這樣的稱呼,因此在佛教界一般稱之為部派佛教,或聲聞乘。現在的學術界,為了研究佛學而沿用此名,則無褒貶之意,但局限於對歷史時期的描繪。用小乘佛教來稱呼現在的上座部佛教則不被上座部佛教徒接受。
· 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大約是公元1世紀左右從部派佛教中的大眾部發展出來的,其教理有較大的發展。大乘佛教認為自己的教法是廣度眾生的大舟,而以往的其他所有佛教宗派只能滿足於自我解脫,因此稱自己這一派為「大乘」,而所有上座部與大眾部教派都被他們稱為「小乘」。現在屬部派佛教時期上座部分別說系大寺派傳承的上座部佛教仍然存在,並與大乘佛教並列為最基本的兩大派別,但歷史上將大乘佛教出現以後的時期統稱為大乘佛教(時期)。
·
地理位置上的劃分
地理位置上的劃分最早為南傳與北傳之劃分,現在普遍用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來作劃分。北傳佛教主要由北方經絲綢之路向中亞、中國、朝鮮半島以及日本等國傳播的佛教流傳稱為北傳佛教,形成北傳佛教,其經典多為梵文、各種中亞文字和中文。北傳佛教現在分為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
· 南傳佛教:由古印度向南方傳播到斯里蘭卡、東南亞以及中國雲南等地以上座部佛教為主的流傳,被稱為「南傳佛教」,其經典多為巴利語所寫。現在流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地。
· 漢傳佛教:漢傳佛教由古印度經西域傳入中國中原地區,爾後傳入朝鮮半島、越南、日本等處。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並列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揚傳系。因為中國的影響,漢傳佛教將大乘佛教的教義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後世的藏傳佛教。在實質上,漢傳佛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
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中國傳入。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蓮花生大師來到西藏,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
· 同時也接受了部分苯教內容,逐漸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後經過朗達瑪滅佛的波折,佛教經過滅佛運動的破壞後重新振興,並逐漸形成了寧瑪、噶舉、噶當、薩迦、格魯、覺囊等各派的傳承。在宗喀巴大師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在西藏出現了政教合一的特殊局面。13世紀,開始流傳於蒙古地區,至今,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仍多信奉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屬於大乘佛教,顯密宗雙修。近現代,藏傳佛教逐漸流傳到世界各地。
· 教理和修行方式上的劃分
對教理的不同理解和修行方式的不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劃分。就現代佛教教理和修行方法的區分,主要劃分有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顯教與密教,難行道與易行道。
· 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並列現存佛教最基本的兩大派別。這個劃分很容易與小乘大乘劃分混同。小乘大乘劃分,或部派佛教與大乘佛教主要是歷史時期的劃分,儘管這歷史時期的劃分起源於教理和修行方式的不同。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則是今天之教理之區別。地理位置上劃分的南傳佛教是上座部佛教,而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為大乘佛教。
· 顯教與密教:大乘佛教發展到後期,吸收了印度傳統的婆羅門教的一些理論和方法,發展出密乘,也稱金剛乘。這一派認為其他教法都是都是如來的「方便」說法,而本派的教法是如來所宣的「真實密意」,不可輕易示人,需秘密傳授,因此稱本派為「密教」,稱所有其他宗派為「顯教」。或稱為「密宗」與「顯宗」。藏傳佛教儘管顯密雙修,但被認為是今天密教的主流,在中國也常被與密宗混為一談。而相對於密教之前和之外的佛教流派,包括大乘、部派佛教和今日之上座部佛教,則被稱為顯教。
· 難行道與易行道:漢傳佛教中的淨土宗認為,在所有的修行法門裏,淨土法門可以籍有阿彌陀佛的宏大願力,臨終時蒙彌陀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在那裡繼續修行直到成佛,是最簡單,最順利,最穩妥的方法,因此稱本宗為易行道,稱所有其他宗派為難行道。當然這是淨土宗的一家之言,淨土宗被認為是大乘佛教和顯教的一個派別。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