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東西會越吃越少,話會越傳越多,後來就變成是真亦假的故事,這話說的一點也很不錯,以下這篇是民國四十幾年的故事了.......
一踏進校園就可以看到兩顆非常大的榕樹,聽說這兩顆榕樹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長的很高,枝葉茂盛,兩棵樹的樹枝與樹葉互相交叉盤旋,幾乎已經合而為一,無法分出是哪棵樹的枝葉了,而且垂下的根鬚,更是佈滿了兩顆樹的周圍,樹幹也緊密在一起,只有中間留有一個小孩子可以鑽過的空隙,因此,大家都很喜歡在樹下乘涼或嬉戲,也常看到樹上築有鳥巢,有的小孩會拿橡皮作的彈弓打小鳥,還有些比較頑皮的小孩還會爬上樹去尋找鳥巢裡的小鳥蛋呢˙
因為當時的師生有三千多人,但是國民小學卻只有一間「鼓山國民小學」,上課的教室顯然不是夠的,雖然低年級有分為上下午班,但是禮拜六下午放假,所以全部都要讀上午班,這時很多班級的老師就會把學生帶到前後操場上課,因此這兩棵樹下,也常常是學生上課的好地方˙
可是自從有了那個傳說以後,這顆樹的周圍幾尺都沒人敢靠近,因為傳說晚上有鬼會出來抓小學生,每次有學生晚上需要經過那兩顆大榕樹時,膽量大的會相結伴用跑的過去,而那些膽小的小孩子都很害怕的哭,一定要家人陪同才敢走過去,甚至最後大家都往學校後門進出˙
另有一處有鬼出沒的傳說是全校師生集會的大禮堂,那個大禮堂也是歷是悠久了,是日據時代留下來的,外表是圓形的建築,屋頂是綠色的屋瓦,上面有避雷針˙
禮堂內的牆壁四周,每個窗戶之間的空白牆壁掛有長型的畫框,都是些勾踐臥薪嚐膽ˋ班超投筆從戎ˋ還有鄭成功ˋ岳飛ˋ文天祥等名族英雄的畫像等.......˙
禮堂內擺有好幾百個座椅,最前排的座椅隔著七八尺的走道前,就是一座三尺高的舞台了,舞台上布幔與兩邊的很長的布簾都是深紅色的˙
這個禮堂是下雨天,學校朝會的好場所,也是六年級畢業生同唱驪歌的好地方,記得在我畢業那年,就看到很多老師與學生哭成一團,連我都被感染了,差點掉下淚來,只是心裡感覺酸酸的˙
平常這座舞台是藝術跟芭雷舞表演場地,如果有這種表演,晚上就會集滿人潮來觀賞,我也曾經來此看過幾次這樣的的節目表演˙
這個禮堂也常會有愛國劇團的表演,所演的節目,千變一律都是反攻大陸,殺朱拔毛的故事˙
可是一樣的,發生了另一件事以致變成了校園傳說以後,晚上來這禮堂觀賞表演節目的人數很明顯的變少了˙
讀二年級時的一天早上,剛走進校園就被操場上的景象嚇到了,整個操場人山人海的都是背著武器的阿兵哥,連從後門上學的同學也說後操場也都擠滿了阿兵哥,指揮交通的老師要我們趕快進教室,不要在操場逗留,可是進到教室的學生們,還是都會很好奇的走到走廊上偷看阿兵哥們的動作,大家議論紛紛的談論著為何會有那麼多的阿兵哥˙
等到上課鈴聲響,老師進教室才說出了原因,操場上的那些阿兵哥都是要隨軍隊坐船到外島去的,但是船隻還要兩三天才會到,所以就暫時借用學校的操場露營夜宿,等船隻到了,阿兵哥就會離開了,老師強調放學時不要在學校逗留,要趕快回家˙
老師說的沒錯,那些軍隊在學校呆了三天就全部離開了,可是在軍隊離開幾天後,就有一個風聲傳出來,說有一位住在學校宿舍的王老師,有一晚上外出回來經過大榕樹,看見有人坐在榕樹下哭泣,王老師很奇怪的走向前去問原因,可是王老師正想開口時,坐在榕樹下的人卻忽然不見了,這位王老師找了半天也沒看到半個人影,以為自己眼花看錯了,卻突然想起軍隊來借住操場的第二天,有位士官因為跟長官嘔氣而想不開,半夜自己走來吊死在大榕樹下˙
因為怕引起全校師生的驚慌,校長硬把這件事壓下來,就只有警衛跟住在學校宿舍的幾位老師知道而已,很不幸的王老師就是其中之一,想起這件事的王老師非常驚慌的跑回家,隔天就生了一場大病,這件事也因此才傳開來˙
大榕樹的傳說引起了學生的驚慌是免不了的,所以有段時間,大家晚上要來學校補習或是去大禮堂看劇場,都不敢一個人獨行,甚至白天上廁所也一定會找人結伴而行˙
這樣的日子一天天過去,就在大家漸漸淡忘了大榕樹傳說的時候,卻想不到又發生了一件更令人不安的事件,有一晚學校的警衛半夜巡邏時,發現大禮堂裡面的燈光全亮,想說是那位老師要離開時忘記把燈光熄滅,就走入大禮堂想把燈光的開關關掉,卻發現舞臺上還有人,叫了幾聲都沒回答,就往前看看,這一看差點嚇破膽,竟然發現有人吊死在舞台上,嚇的連滾帶爬的跑出大禮堂˙
聽說這次死的是一位女老師,她是因為年紀已大,又多種疾病纏身,身旁也沒親人照顧,因此想不開才跑來大禮堂自殺˙
但是這件事卻被猶恐天下不亂的人,繪聲繪影的跟大榕樹傳說綁在一起,說是大榕樹吊死的人想要找伴,所以才會發生這件事,又說時常看到有人在大榕樹下徘迴,或說半夜有人在舞台上唱歌,到底是真是假,也沒人知道,反正就是校園傳說啦˙
很多人很怕鬼,如果聽了鬼故事,晚上就不敢一個人睡覺,但也有許多人喜歡聽帶有神祕色彩的恐怖鬼故事,這會讓人有很多的想像空間,不過~因為時代的變遷,現代的小孩子已經都不怕這些鬼故事了,如果說是火星人或異形入侵的話,這才會引起他們的恐懼,這就是時代的不同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