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15 21:09:55| 人氣14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何處是我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要回家了。

來英國以後,不知道是由於食物或其他因素作祟,我第一次深刻感覺到台灣是我的「家」。這樣敘述,沒有任何政治正確本土化愛鄉愛民的意識,純粹是非常個人的情緒感受。

記得小時候,媽媽問我們:「想移民到美國嗎?」我跟哥哥搖搖頭,年幼的我沒有思考太多,卻莫名地覺得「我才不要去別人的國家咧!」。逐漸長大,我始終對四處遊歷抱持著極大的興趣,想要飛得很高看得更遠,卻仍然沒有認真想過這種對異地的想望,到底是其來何自,僅一心覺得自己是新一代的「世界人」。在阿根廷的時候,因為探戈中毒,成天嚷嚷著乾脆搬到阿根廷算了,但其實也明白那樣的日子是虛幻的夢境,並非真實的存在。

哪裡是「家」?

「家」其實是一種情緒性主觀的認知與認同,居住的所在與心裡的原鄉,其實是兩回事。父親出生於湖南,雖然在三歲時便巔沛地來到台灣,他刻苦地生長於此、胼手胝足成家立業於此,對於台灣他自然有無法割捨的情感,但從言語中我卻能夠感受到他對於「中國」那塊土地的情愫與認同感。在台灣,像父親這樣背負著「外來強權」的「原罪」,而回到「家鄉」卻被視為「外來呆胞」的人有許多,他們心情上的矛盾情結解不開,生命也隨著時光流逝凋零了,政治輪迴之下,掌權者吵吵鬧鬧,將這樣的矛盾解讀成政治語言的標籤,扣上帽子,卻鮮少有人同理心地去瞭解在那樣的歷史背景下,他們失去了選擇的權利,他們的根被戰火燒舐著而殘缺地在風中擺蕩,種哪兒都不是滋味。每逢選舉,我氣憤於政治人物的炒作,更心疼父親及祖父這一輩所承受的歷史包袱。外祖父直至過世都還心繫美國夢,為了取得綠卡他撐著八十歲高齡在台灣與美國間奔波坐移民監,過去一直無法理解他的堅持,但逐漸地我能體會他的心境:環顧外祖父身處的「家鄉」:在大陸的親人多半不在了,台灣雖是移防後的的居所卻老是被認為是「外來人口」;在過往的年代,美國象徵著自由富裕,既然大陸台灣都無法是被認可的「家」,那麼不如往美國逐夢吧!我私自揣測外祖父的心情,卻已經無法問問他:「外公,你覺得哪裡是你的家?」

我痛恨政治操作的言語,但是身為外省第二代的我與父親與外祖父都不同,雖然閩南話說得比已經夠爛的英文還殘破,卻敢抬頭挺胸地說,我生於斯長於斯,無論對這個國家有再多不滿,對這片土地與這些人們,確實是愛著的:憤怒與不滿,其實源自於恨鐵不成鋼的愛。與父親一樣,每逢選舉或談論政治話題時,我似乎總是矮了一截地沒有「愛台灣」的發言權,但我在心理上唯一的家鄉確實只有台灣這個國度。什麼是「母語」?母語是我母親說的語言,我不會說湖南話,也不太會說閩南語,客家話更是霧煞煞,但這都不能代表我心理的認同,更不足以成為扣帽子的標籤。

小時候,聽到在美國出生長大的表弟妹們宣稱自己是「美國人」總一肚子火;長大後,對於那些一心想要在國外生活的人心理也總暗暗罵句「崇洋媚外」。但這樣的情緒化反應其實也是過度也過快地貼標籤行徑,這才驚覺,我們其實是多麼容易個人中心地為他人做審判,而少了一份深入瞭解和寬容。每個人生長背景的不同,自然影響了對「家鄉」的定義與認同,種族 / 國 / 家,這些字眼似乎無法切割地太清楚,在界線之間,我們只是試圖找到主觀的,存在於心裡的根。

整個東方在近代史中由於經濟/工業/戰爭,很長一段時間扮演了「弱者」與「輸家」的角色,似乎在潛意識裡也莫名地低人一等。外國月亮比較圓?等到了異鄉,其實徹底瞭解在哪裡的月亮都有自己的陰晴圓缺。Cyprus同學Lyda告訴我,雖然許多歐洲國家深知自己在許多方面「比不上」英美大國的腳步,卻從來不覺得自卑,他們明白向他方取經的重要,但始終對自己的國度有一份基本的驕傲。台灣當然存在著許多要花很長時間或許都無法解開的問題,但我從來不想要逃開,也不想避開眼光,更不想在謾罵抱怨或清談理想之後攤手走開。因為那是我的家,我所愛的家人、友人、情人、陌生人,如果我能夠自由的遊歷在世界各地,是因為我確信心裡那條細長綿延的根會延伸到的原鄉。旅行的意義,反倒因此逐漸建構起對「家」的認知。關於政治與社會的論述,我太過幼稚與天真,但這種非常個人的認知感,對我而言才是建構「家」的基本框架。

短暫的復活節假期,我要回家休生養息。在未來的時間裡,我會回家,用我的方法與微薄的力量,一步步繼續踩上緩慢但深刻的小小腳印。

台長: theatrenia
人氣(14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Society / Culture |
此分類上一篇:[note] 六四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