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3-28 21:29:35| 人氣21,79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 提婆達多品 讀書心得筆記(二)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提婆達多是「逆增上緣知識」,他「助因修緣果圓滿」。

順的叫做「善知識」,逆的叫做「逆增上緣」,同樣成就因緣,讓修行成佛。這是增上緣的知識。

提婆達多,佛陀將他當作是,「助因修緣」,逆增上緣的知識,讓他能夠趕緊因圓果滿,這就是修行者的心態。

國王,就是為了普遍天下眾生,來求大法,他不為自己,也不貪五欲樂,為滿足六波羅密,所以他 就要修布施,願意付出,持戒、忍辱、精進、 禪定、智慧,他在這個仙人的周圍,來滿足六波羅密,因為這樣得到這妙法。「遂致得成佛」,就是在那一世,這樣得到滿足六波羅密,所以成佛了。

那位國王,就是釋迦牟尼佛。那位仙人,是今生此世的提婆達多。

佛陀感恩因為有提婆達多這位善知識,這是逆惡增上緣的知識,是提婆達多,也算是善知識。

善知識有三:一、外護 二、同行 三、教授

「外護」 護,就是來幫助我們,有的人在外面幫助我們,成就我們一切的心願,這就是「護助所須」。

「同行」同行,不只是外面遠遠地在保護,有志一同,大家互相鼓勵發心,這就是同行的善知識。

「教授」需要人教育,來訓誨我們,是對的,鼓勵我們;不對的,要教誨我們,所以我們能接受對錯。

釋迦牟尼佛,不就是這樣嗎?過去所說方便法,四十多年,一直到四十二年後,才開始說大乘一實法,那就是《妙法蓮華經》。

釋迦牟尼佛說提婆達多,他也是我的善知識,雖然每次給我的課題都是惡逆,就是要給我的功課做,這就是善知識。

佛陀就是提出了提婆達多處處障礙,開頭的因緣。生生世世的因緣是很多,但是佛陀就是要修行,絕對不會被他考倒,半途而廢,他還是感恩。釋迦佛就是時時感恩善知識。

因為有善知識,提婆達多,釋迦牟尼佛才有辦法,具足六波羅密,慈悲喜捨,這「十度」法,都這樣過來了,才能夠得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的形態,「紫磨金色」。

釋迦牟尼佛又具足十力。

如來之十力:

一、 知覺處非處智力 處者道理之義

二、知三世業報智力

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

四、知諸根勝劣智力。

五、知種種解智力

六、知種種界智力

七、知一切 至所道智力

八、知天眼無礙智力

九、知宿命無漏智力

十、知永斷習氣智力 永斷生死乃至漏盡力

四無所畏:

一、一切智無所畏

二、漏盡無所畏

三、說障道無所畏

四、說盡苦道 

佛完全歸功於提婆達多,「天授」就是提婆達多,若沒有提婆達多,這樣將他磨過來,他沒辦法這麼快就完成,成等正覺,所以他感恩提婆達多。

未來提婆達多成佛的名,叫做「天王」。

示未來無量劫以後,提婆達多也會慢慢受教。

佛陀說法,說《法華經》時,提婆達多已經往生了,而且是墮在地獄中時,佛陀是為提婆達多授未來的記,有人起疑,問:「提婆達多造這麼多的業,已經墮落地獄去了,佛陀在說法,提婆達多還未出離地獄,同樣還在地獄中,為什麼佛陀怎麼會為他授記呢?」

阿難去到地獄,去問提婆達多:「你在這個地方,地獄中,你苦不苦?」提婆達多所回答的:「如受三禪之樂。只此一語」,只是這句話,「便是天王如來,何待授記」。光是他這種已經超越了,這種已經超越,在地獄中受苦,他不將它當作苦,他將它當作如在三禪天一樣。就是在受苦,他也歡喜,這超越了。

今授記者,要知提婆達多,今日之憎心,不異昔日之妙法。釋迦牟尼佛今日之怨家,是一直與佛在對立,到處都是誹謗,到處都是設法要害佛、迫佛,迫害佛。

「平等大慧」。釋迦牟尼佛稱為大慈悲,無怨無親、無憂無求,這就是釋迦牟尼佛他這樣修行的過程。所以,他為提婆達多授記,未來會成佛:「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天道。」

提婆達多生生世世都是來與佛,釋迦牟尼佛作對。

釋迦佛和提婆達多,到底最最開始到底是什麼樣的恩怨,有這樣的提婆達多,向釋迦牟尼佛這樣,不斷恩恩怨怨。

釋迦佛出家去了,成佛了,但是,提婆達多看到佛成佛的莊嚴、智慧、說法,大家歡喜,天下人恭敬,他也好樂,就想要一起出家去,所以他和阿難,也是同樣離開王宮,同樣在僧團出家。也很勤精進,就是修行,但是他所要修的行,就是要找如何能顯達,能夠顯神通,能顯出了,他在人的面前能顯耀出來,這就是他要學的。

果然,以他的聰明,以他的知識,真的很快,在僧團中就顯耀起來了,因為他也是王親、王子之一,所以在僧團中是很活躍,所以他也和很多人,和他同心同黨,這樣交群結黨,在僧團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一直到因緣就是一念心起,覺得頻婆娑羅王這麼敬奉佛陀,這麼大的護法,他就向阿闍世太子獻殷勤。

阿闍世那時候為太子時,那就是本來就比較叛逆的心態,又看到提婆達多在僧團中,這麼的活躍,他又是在僧團中是很活潑。事事,提婆達多都懂得,去順阿闍世的意,所以兩人就結交,成為像是朋友一樣,很好,形影不離。就這樣開始,慢慢唆使阿闍世,就慢慢地告訴他:「你若勢力能大起來,我在僧團裡也很多人在跟我,你若能夠將來成為國王,我將來成為佛,我來領導僧眾、領導佛教,佛教,以我為領袖,你成為國王,來建立一個國和教,一個理想的國度。」

提婆達多開始得到阿闍世的供養,他開始,他就領導,從僧團裡就開始分離僧團,也有五百人願隨著提婆達多,去建立新的僧團,就這樣在外面,就去炫耀他要比佛還要權勢大。

其實佛陀是以德服人,提婆達多,是要炫耀他的神通的力量,去迷惑、去動亂人心,脫離了軌道。

他就開始,開始設法要如何來傷害佛。佛一次從山下經過,提婆達多他就是起了惡心,推石頭要去壓死佛,幸好這顆石頭,在空中就這樣破碎了。因為石頭在山上要滾下來,碰碰撞撞,石頭就破碎了,大顆的碎掉了,小顆的就打到佛、壓到佛的腳趾頭,出血了,這就是「出佛身血」。

有一位蓮華色比丘尼,就知道這件事,就來向提婆達多討公道,向提婆達多說:「你很沒有道理,你很忤逆啊!沒想到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師父、我們的世尊,你竟然敢從山上,推大石頭下來要壓死佛,你很沒道理!」用很兇惡去罵他,提婆達多生氣了,就一拳打死了蓮華色比丘尼。

蓮華色比丘尼他也很有修行,也是已經是得果的羅漢,所以就是,提婆達多那個罪,等於「殺阿羅漢」。

分離僧團,出佛身血,殺阿羅漢,這叫做三逆罪。

調達雖然是往生,在地獄中,卻是佛陀為提婆達多授記。這顯出了,釋迦牟尼佛慈悲平等觀。

《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就是要讓大教知道,佛法,大乘佛法,我要學佛這樣的心胸,要懂得善解,懂得包容,心能寬,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都能包容。

修行者的起心動念,與一般人的起心動念是不一樣凡夫心,無不都是色、聲、香、味、觸,在六根隨境起念;若是修行者時時顧好我們的心,對著外面的境界,要好好起啟智,智用智慧的觀念,來緣這個景觀。

修行者,用心去體會,這就是法界眾生的聲音。

學佛,從很微小有形相,日常生活人與人之間相處,開口動舌,舉手動足中,都要入微,一直到了一大事因緣,都不能輕視。

為什麼提婆達多,會受那麼大的記?因為他的因緣很特殊,生生世世都跟著釋迦佛,所以釋迦佛生生世世的法,互相師資,有時候他向他求法,有時候他向他學法。

但是提婆達多不論是傳法、學法,無不都是會對釋迦佛,都是有這樣違逆,都有違背,每一次都是這樣,但是法已經深入在八識田中。

﹝四智﹞一、道慧,二、道種慧,三、一切智,四、一切種智。

提婆達多這麼惡,曾經過了「破和合僧」,又經過了「殺阿羅漢」,尤其是又再次用心,要來殺害佛陀,也曾用石頭從山上推落,佛的腳被打傷了,出血了,叫做「出佛身血」。

過去已經犯三大逆罪了,還不反省,最後又是用這麼毒,的方法,手指的指甲這樣塗著極毒的藥,表達要來懺悔,能夠接近佛,用毒藥要來毒死佛,怎麼知道還沒到那裡之前,忽然間地裂開了,提婆達多到那個地方,土地這樣裂開,人陷入地底下去,地底下出火,活活地埋入地低深處去,就往生了。

佛陀在講經《法華經》時,在這當中還為他授記。

提婆達多要墮落地獄一大劫,但是未來成佛,能夠那麼長久的時間,又能度那麼多人,入滅之後,正法又是那麼長久的時間。這就是因緣不可思議,因為他聽法也是很長久的時間,時時與佛同世,這都是有過因緣。但是,修行歸修行,法聽進去,但是內德未修,他就會犯錯,犯錯造惡,他就會墮地獄。但是修來的行,就是了解法,那個了解法的記憶的種子,也沒有磨滅掉,沒有滅掉,還是同樣在真如本性中,一旦離開地獄,同樣又有因緣,一點即通,成佛就快了。所以成佛後,那個德就很大了。所以他所得的世界,他所得的壽命,他所得要化度的眾生,就能接受法,很輕易就能接受,這就是微妙的因緣種子。

聽經就是要有信,要有信、願、行,聽經,若不能起信心,怎有辦法發願呢?若不發願,怎有辦法身體力行?所以我們聽經,很重要就是信。

<提婆達多品>這一品,真的要很特殊地用心,才有辦法悟出了,「大乘一實平等」。眾生、心、佛,都是平等,所以「生佛無怨親想」。

佛陀說這<提婆達多品>,就是要告訴大家要怨親平等,不要有記恨心,怨恨情仇都完全要去除。

提婆達多通徹經典,通徹經典的,因生生世世與佛同世,雖然他不受佛教,但是他是聽佛的理,聽釋迦牟尼佛的教理,只是他的心、習氣,反叛佛,所以有那一分,那種貪、瞋、癡,這種習氣還未除。所以與佛,就常常都是這樣在違背,反叛佛,這是生生世世。

所以說,學問很高的人,犯罪也不少!

釋迦牟尼佛,幫助提婆達多,未來能成道,他雖然現在墮落地獄了,但是,他有盡期,將來要幫助他成佛的,也是釋迦佛。

提婆達多雖然是這麼惡,卻也是受釋迦牟尼佛為他授記,授記的原因,就是在過去生的過去生,釋迦佛前生,那個身為國王的時代,那位仙人傳《妙法華經》,這樣的因緣,所以得到現在,雖然提婆達多,這麼地違背佛陀的教育,還是得到佛陀的授記。

這一品裡面很重要,要知道,真如本性人人本具,善惡不分,裡面就是有真如本性。

龍女是龍王的女兒,受文殊菩薩感化,能來到法會上聽法。(2022.03.28 夜)

台長: Tellme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