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3-26 21:35:01| 人氣17,9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 見寶塔品 讀書心得筆記(六)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每一尊佛都有每一尊佛的誓願。即使人,任何一個人,既是學佛,應該也有要成佛的誓願。發願度眾生;發願,為人群付出。

《法華經》為圓教,《法華經》為成佛之道。

釋迦牟尼佛,在人間講說《法華經》三周說法,眾生不能了解,說到讓他完全了解,了解人人本具佛性,佛智甚深微妙,能了解,所以脫離火宅;也知道這是化城,離開了化城的執著,這樣已經得佛授記。

三佛的意思,是過去、現在、未來,不是只有三尊佛,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

「三佛」,過去已成的佛無量無數,現在在十方成佛,十方,一方就無量數的一方了,要說東方,東方的環境,東方的東方再東方,這空間是無量數,所以,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等等。

多寶佛,雖已經很久就滅度了,「不忘本願」,這個願永恆,無始以來永恆,就是這樣的願。「為聽經,作證依然」。

弘經實在是困難,若沒有立弘誓願力,實在無法行。

因行?因行就是菩薩因行,從〈法師品〉開始,一直浮現出了「因行」,尤其是〈見寶塔品〉現前時,六度萬行,菩薩因行,就是菩薩因行,具足圓滿了,才能向果位行。

三佛,多寶佛是古佛,很長久長久以前時間的古佛;今佛,釋迦牟尼佛,來人間說法,完成這部《法華經》,讓我們現在能依經讀誦、受持、奉行,這釋迦牟尼佛的教育。再者有十方分身佛,就如有宇宙天體的真理,遍及十方法界,舖天蓋地,無不都是這樣的真實法。

佛陀隨著眾生的根機,循循善誘,說「有」談「空」,最後來一個「空」、「有」會合,「空中妙有」,這個中道圓教,那就是《法華經》。

若能了解,自己與佛同等的佛性,那就是具備了本覺慧海,智慧,這全都是與佛同等。

凡夫,明明就是凡夫,為什麼自己自認凡夫呢?因為人人,就是已經無明染垢,自己真的什麼都不知道,今生事、來生事,都不知道。

凡夫,就只是一念無明,所以起了那分貪、瞋、癡、無明的念頭,一念無明起,這個貪念生了,所以前面,只是看到我所愛,我所要追求的名利、地位,就沒有去考慮到生命中的尊嚴、價值觀,沒有去考慮我們自己內心本性,只是追求外面的名相,所以我們就會一直茫,迷茫,無法去見到自己的真面目。

愛的力量是從一念心起,智慧明朗,諸法,天地宇宙真理無不都是收納入一念間,這念是清淨無染的念。

梵語「毗盧遮那」,就是「遍一切處」。多寶佛塔到處都能浮現出來,任何一個人願意發心立願,這個人,他的心中,接受到完全的大法在內心裡,對道理透徹了解;人人普遍在全球,人人有這樣的道理,那就是普遍,遍一切處。

人人將這個法,好好入心受持,身體力行,度化眾生,六度萬行,因行具足,這叫做「眾德悉備,遍一切處」,那就是毗盧遮那,很普遍。

佛陀來人間,現相成佛,叫做人間事相。有志願力,經過這樣的辛苦,自然你能夠開悟,成佛。

法要入心,要有這五項,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從身、口、意開始,要很用心。用心去體會了解,一切法要從口出。心若能定,得到五分法身,身不犯過錯,為我們心中有法,一切的真理佛口流芳。

降伏煩惱無明,身、口、意三業,一定都要降伏。

分法身」要調伏得好,就是要立大願,持經要立大願,「若無大願,便生退屈,是則為難」。

「持經受法弘宣」,就是「佛口妙音法播」。

眾生執著人我。執著是我與別人,分別心起,那個私心,無明、煩惱就開始起動了,執著人我。就煩惱,叫做「人我執」。

法執,就是法我執。不了解五蘊法的人,「計為我身」,「妄生執著」,這樣叫做「法執」。

智慧、慈悲兩具足,才能走入人群行六度行。這種菩薩因行,全都這樣具足了,那就佛果成了。《法華經》的道理就是在這裡,與其他的經典不同。

「三藏十二部經」,數如恆沙,它的精髓,淬煉出來的精髓就是在這圓教,這部《法華經》之中。

《法華經》說盡了持經的困難,只要將困難撥除了,發大願,發心身體力行,就不困難,這要日常生活中,時時多用心。

在五濁惡世,佛陀警愓大地就是成住壞空,所以人,人生有生老病死,但是大地也有成住壞空,只是大自然生命長,所以說大乾坤生命長,小乾坤,人的生命短促,但是,不論是天長地久,也是終有盡的時刻,所以說成住壞空,現在這個五濁惡世,就是處在壞劫之時,在這壞劫,就有很多的不調和,地水火風,四大不調,到了四大不調,三災,大三災會不斷地頻繁循環。

火災、水災、風災,這叫做大三災,這種大三災它會在人間,不斷不斷地加劇,災難一發生,愈來會愈大。

佛陀說法近五十年的時間,四十九年多的時間殷殷善誘,一直來到四十多年後,四十二年後,佛陀開始講說《法華經》,《法華經》,期待人人都要很用心來體會,過去的「談空說有」,這個法的精髓,會合在《法華經》,所以《法華經》是救世良方,一定要發大願心,來受持《法華經》。

離言之道,聽法,一定要接入心來,銘刻在心版裡,在心中而且適應人間事,能夠在人間身體力行,為典範,去做。這個身體力行,那就是菩薩因行。

菩薩不是名稱的菩薩,是要實力入人群去付出,身體力行。行,無不都是,菩薩所應行的因行。

「三藏十二部經」,無不都是在講分析,要如何,法去對治這樣的煩惱,八萬四千法藏,分成十二部經,去為人演說。

十二部經:

一、長行

二、重頌

三、授記

四、孤起

五、無問自說

六、因緣

七、譬喻

八、本事

九、本生

十、方廣

十一、未曾有

十二、論議

「六種神通: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徹照無礙,故名神通」。

「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為人演說,令諸聽者,得六神通,雖能如是,亦未為難。」

「經有八萬四千法門,對治八萬四千煩惱」,叫做法藏。

《法華經》將「空」、「有」的精髓,將它合一起,這叫做圓教,就是一個很圓滿的經文。

因為十二部經就是契經等,十二種方法。

契經,就是契眾生的根機,合會十二部經的道理,這叫做契經。

學法就要入心;入心,要發大願身體力行,信、願、行要合一走下去!

《法華經》是佛陀在娑婆世界說法,娑婆世界的眾生就是要,接納佛陀的精神理念,就這樣將法傳承在娑婆世界裡。

「遵佛語」是很尊重佛所教法。人人本具,天真本性,人人本來具有慧性,所以神通。這是人人本具,只要清淨,就像一面大圓鏡,山來照山,水來照水,天地萬物在那大圓鏡智,無不現照在這心境中。(2022.03.26 夜)

台長: Tellme
人氣(17,924)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靜思妙蓮華 見寶塔品 |
此分類上一篇:靜思妙蓮華 見寶塔品 讀書心得筆記(五)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