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2-11 21:19:37| 人氣17,06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 藥草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四)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法很深奧,佛陀為了適應眾生的根機,就隨機逗教,其實所要說的就只是一件事,希望人人能夠體會,自己都有與佛同等的真如本性。佛陀盼望人人要有這念心,啟發自己大慈悲心,人人走入菩薩道,廣度眾生。

法,無形無體,但是佛陀將無形無體的道理,從物、事、相這樣會合起來,分析為隨順眾生說種種法,眾生根機差別,不論是五乘、三乘,他總是為眾生,適應根機。

發心修行的弟子,從小乘的理解,一直進入到中乘,體會人間的無常,再進入把握無常的人間,趕緊接受大乘教法,人人發大心、立大願,延續佛法,入人群去。

〈藥草喻品〉長行文,「知一切眾生深心所行」,「示諸眾生一切智慧」。希望眾生能夠,「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什麼是正見?就是不偏空、不偏有,是行在中道,叫做正見。

學佛,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正見,要有正思、正見、正念、正行等等。

修行的方法不離四諦、十二因緣法。有這樣的正知見,自然我們就能破外道,「有」、「無」等種種邪見。若知道因緣果報,就受外道種種,不正確的道理迷惑。

有這樣一個患者,這個家庭,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十幾歲,就是有腦瘤,受人介紹就來大林慈院,大林慈院醫生看了。

「確實現在開刀有比較危險,不過要告訴你,這個刀一定要開,要用這樣這樣的方法,能夠及時開,應該是沒問題。」聽到要開刀,所以父母就去求神、問卦,問出來就說,要在靠海邊的大醫院。大林慈院沒有靠海邊,要趕快去找靠海邊的醫院。

找到一間真的是靠海邊的醫院,開了之後,一段時間,出院了,這個孩子的症狀並沒有很改善。過了一段時間又更嚴重,復發了,就這樣又送來慈濟的醫院。救人為重,生命無價,醫療群,大家集中起來,這次比上次還更難,所以集思廣益,這樣經過了很長時間的開刀,加護病房團隊照顧,終於脫離了加護病房,到了普通病房。

大家因為付出關心很多,看到這個孩子慢慢在恢復,那一分恢復的效能很好,這個孩子總是恢復到最佳,最好的程度。所以那個時候若是能夠趕快開,恢復的機率會更高,但是又拖延了時間,又要重複開刀,那就更難了。想想看,這不就是信不正。

學佛,我們要破外道,有無等種種邪見,這叫做正見。不正確的見解破除,這樣才叫做正見。不偏空、不偏有,在這當中的正道,對的道路向前直走,才是真正菩提大直道,才能到達一切種智。

雲與雨對於人間是多麼的重要,就如正法在人心,是多麼迫切們要去體會理解。

眾生所需要的,就是大地萬物供應我們的生活,尤其是五穀雜糧,尤其是藥草等等,維持健康。所以〈藥草喻品〉,就是希望人人懂得重視天地萬物。

佛口有四辯,四無礙辯才,也叫做四無礙智。

四無礙辯:法無礙智、義無礙智、詞無礙智、樂說無礙。圓融無滯,為眾生樂說自在。

「法無礙智」。法,本來是無體無形,佛陀用種種譬喻,將無形無體,分析出體態、名相、內涵的法,所以是「法無礙智」。

「義無礙智」。佛陀他能夠將這體相、名相、內涵更深刻的道理再分析。就如中醫師,來為大家講解藥草的名稱,裡面的成分,它對我們人體有什麼樣的作用,好好地為我們分析,這叫做「義無礙智」。

「詞無礙智」。佛陀通達很多種語言,恆河兩岸,任何一個地方的方言,佛陀都能通。這是佛陀出生在皇宮,受很好的教育,說各種的語言都能通,所以叫做「詞無礙」。

「樂說無礙」。「樂說無礙」,要從上面的法無礙、義無礙、詞無礙,還要樂說,「我很願意說,說你們所需要的法。」一切圓融無滯,為眾生樂說自在。

佛陀四無礙如雷聲,法,任何一種語言都能通達,法也通達,義也通達,詞也通達,加上了樂說無礙,都通達,所以佛法能夠普遍。

眾生苦,就是五陰熾盛。陰,就是覆蓋的意思。色、受、想、行、識,這叫做「五陰」。「五陰」就是煩惱。

看外面的境界,形形色色,貪求,怨憎,愛的得不到等等,都是在這個「色」。

「陰」也能稱「蘊」,「蘊」是聚集的意思。剛剛說過的,色、受、想、行、識,這就是叫做「五蘊」,這五項累積起來,)叫做「五陰」,就是這樣覆蓋、累積,就是「能蓋覆真性」。

人人的真如本性,就是被這樣一層一層,再一層,無數劫以來,煩惱重重疊疊這樣集來,蓋起來,如在悶燒一樣。

人人共有一念真如本性,但是帶著很多無明、習氣來,佛法就是希望,能如雨水潤濕大地,讓人人能接受到這個善法,心歸自性。

法雨不斷不斷來滋潤大地,不斷不斷,接受佛法,無明煩惱不斷去除,法,愈來愈接近真如本性。

法雨滋潤眾生一切,眾生應該也要好好用心,了解無始劫以來所習的因、緣,都是很長久以來所薰習的。所造作的,「五陰」、「十二入」、「十八界」,都完全藏在「識」。

人人都有一片的心地,心地若沒有水分,就像大地乾旱一樣。大地若乾旱,就是種子落地,也是無法發芽。

眾生要把握因緣,有了因緣自然就得到好的因緣,雖然種子埋在地上,不論它多深,不論過去的煩惱有多少,總有一天,將煩惱去除了,自然我們撥開了煩惱,真如現前。

有水「群機受潤」,不論是大小乘的根機都受潤。就如藥草與大小的樹木,有了水,就並茂,就這樣茂盛起來了。

慈濟的照顧戶,有的父母很無奈,孩子的智力很遲鈍。

只要有心,人間的有心人(志工菩薩)去接近這個家庭,原本不會處理家事,看,菩薩進入這個家庭裡,用愛心、用耐心,慢慢地教,一次一次地來,看他這樣地學,也慢慢地看到他會掃地,會擦桌椅,會收東西,把東西收拾歸位。

再鈍根的人,再弱智的,都是用心,秉慈運慧,希望這個家庭,造福這個家庭,終於看到這個家庭改善了。

一雨所潤,大地無不都能復甦,光澤鮮耀。要很用心,佛法要用很細膩的心去體會時時多用心。

佛陀所施教社會人間的眾生,在家菩薩,教他們行十善、持五戒。同樣用法,聽得懂的,一聽,即使是在家菩薩,也發心立弘誓願,同樣能夠行菩薩道,這是大根大器,接受到雨的量,大根器就接受大雨量。

教導的心是平等施教,所說的法,無非就是要讓人人,能體會本具佛性,人人平等,這是佛陀所說法的目標。不論體相「性分大小,所潤是一,而各滋茂」。

眾生,一切有情含識之動物,集諸眾緣所生,名之為眾生;曾經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外,皆名眾生。

眾生、眾生,還是同樣眾生。一切有情含藏的動物,都是叫做眾生。有情就是有含識,含藏著識。

要受什麼法呢?十法界中,除佛,除佛以外,大家都還是眾生。哪怕我們發菩薩心、行菩薩道,若是再一點點的無明起善根又被破壞掉,就又要再補修了。所以這念心要很堅持時時要多用心。

佛陀對生說,人人本具佛性,只要佛性啟發,在人群中,不但付出對己無減,又是在人群中增益慧根,了解人群的道理。這若是想得通的人,就能知道在無量眾生度化,因為眾生無量,所以我們的智慧無量。

佛法是應世因緣。這個世間五濁惡世,眾生的心就如乾旱大地,就是需要及時雨。

法,應世在人間。那就是為什麼人間需要法雨呢?就譬喻人的心,已經欠缺法水來滋潤了,人人的心乾枯掉了,所以叫做「枯槁眾生」。若有法水來滋潤,那就是「皆令離苦」。

佛陀來人間施法雨,法雨充潤一切枯槁眾生,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使令眾生都能離苦。

佛陀教導眾生所學的法,不論是五戒、十善,或者是四諦、十二(因)緣,最重要的就是「六度萬行」,這就是一切法門。

學,要去哪裡學?是在人群中。

人群有很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是要人與人互相對待。

真如本性就是天地萬物的真理。

佛在世時,鄉村有一位老人,從年輕到老,一直是無酒不歡,就是一直喝酒,每天都是這樣醉茫茫。

阿難每天托缽,都會遇到他,若是遇到他,阿難都會邀他:「走吧,去聽佛說話。」他都同樣的回答:「我還在醉,要我忍耐不喝酒,我沒辦法。」同樣這句話。

有一天,黃昏了,他還是同樣喝酒醉茫茫,就這樣腳踢到樹根,痛,人跌倒了,連骨頭也撞得很痛,翻身很久,才爬得起來。自己在那個地方,忽然間這樣想:「唉呀!我懺悔啊!我這樣醉,醉得自己踢到樹根,這時候我感覺到的痛,不堪忍啊!要如何才能消除我這種痛呢?我懺悔,我不應該不聽阿難的話;我懺悔,我更不應該不去見佛。」心念一轉,從很掙扎中爬起來,回到家裡。早上醒來,真的來到精舍。

到佛陀的面前,恭敬禮拜。佛陀就問他:「譬如有五百輛車載滿了木材,這木材堆要用幾車的火來燒,這五百輛的木材,才會燃起來呢?」回答就說:「這很容易,不必一粒豆大的火種,這五百輛的木材,就燒起來了。」

佛陀就又問他:「那你現在穿的這件衣服,已經是多久沒洗了?」他自己想一想,「我這件衣服有一年多沒洗了。」「若要洗你這件衣服的髒污,要用多少水,才能洗乾淨你這件衣服?」老翁回答:「很簡單,我若用一斗的石灰粉泡水,這樣就能洗乾淨了。」

佛陀就這樣說:「是啊!同樣的道理,過去累積多少的煩惱、習氣、無明,只要你願意聽法,只要你願意守五戒,自然你過去的壞習氣、飲酒的習慣,完全能改掉了。」這位老翁聽了,法喜充滿。就是這麼簡單的法,能夠讓一位老翁,累積幾十年的習氣,這樣就完全去除了。

佛陀一音圓演,一味之法,「隨類得解斯義獲解脫」。佛陀就是這樣,一相、一味的法水,能五乘的根機都能接受。這就是甘露淨法。

修行,不是急於一時、一生一世,是要生生世世,這念心這樣累積。如來說法也是一樣,釋迦牟尼佛已經是無央數劫,就是要來度盡眾生。

佛陀很坦白說人人本具佛性,只是人人都有,與生俱來的習性,熏習來的煩惱。所以要時時自我警惕,時時要多用心。

(詳見【靜思妙蓮華】《藥草喻品第五》藥草喻)(2022.02.11 夜)

台長: Tellme
人氣(17,063)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靜思妙蓮華 藥草喻品 |
此分類下一篇:靜思妙蓮華 藥草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五)
此分類上一篇:靜思妙蓮華 藥草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三)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