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序品〉一直,〈方便品〉、〈譬喻品〉、〈信解品〉,這樣一路下來,已經看到智慧第一舍利弗,也開始領悟佛陀的智慧,甚深、甚深,微妙甚深,也體會了人人皆有,與佛同等智慧,相信了,佛陀為他授記了。
「大錯易改,小錯難除」。大的錯誤,懂得改過,但是那個微小的習氣,實在要改是很難。所以叫做塵沙煩惱,也叫做塵沙惑,惑,就是不能理解。
無意間,一個念頭,剎那間浮現出來,開口動舌等等,又是惹來了煩惱。
佛陀的智慧甚深,了解眾生,眾生之機不同,有的人了解,有的人還不了解,有的人,了解大的道理,卻是微細的煩惱、無明、惑,還無法斷。
佛陀的慈悲,希望人人平等,都能夠聽,人人都能夠成佛,了解成佛的道理。
所以要「三根各潤,一雨均霑」,希望如雨,一雨三根普霑。
一陣雨下來,大樹能得到,小樹也能得到,幼苗的樹也能得到,即使花花草草都一樣,各隨它們自己的根機,來接受水分,全都能夠受潤雨水,能夠受潤。這是佛陀的用心。以〈藥草喻品〉,要再次讓大家更清楚。
〈信解品〉,已經要我們要相信人人本具佛性,相信人人本具法的寶藏,既然有法的寶藏,本具佛性,人人有智慧,〈藥草喻品〉更要進一步了解,天地萬物互生互存,一切大地供應給人類,人類要如何疼惜大地。
十法界,十法界是四聖六凡。「六凡」就是六道的眾生,「四聖」是聲聞、辟支佛、菩薩、佛,這樣稱為「十界」。
「六凡」充滿了煩惱、惡濁、無明,都是需要法來滋潤,來洗滌無明煩惱。所以,佛陀的大慈,不斷不斷將法要普被法界,所有眾生都能得到。
「如彼大雲」,這就是表示,雨水開始累積了,雲層若厚,就是雨將要下的時候。雨若降下來,土地上「草木叢林」,不論是大地,平地上的草,或者是樹,或者是高山的叢林,所有大地上就「隨分受潤」。
小草,就得到大地水分而成長;大樹、小樹,吸收到雨水,已經慢慢從葉、枝、樹幹,一直慢慢吸收到根而入土,土裡的水分滋養樹木等等。
〈藥草喻品〉佛陀要普潤大家的心地,就如雲雨一樣,能夠滋潤大地。「顯大聖平等之慈」,就如「天地之無私」,佛陀的心與天體合一,就如天地一樣,無私的心。
「藥草」是所生所潤,它是大地所生、是天雨所潤。所以用「藥草」來取名。
人若有病,就是需要有藥,所以「藥草用強」,它很被需要,所以也譬喻「有漏善能除惡」。
有漏的善,就是一般的善,十善、五戒,這是在保護我們的生命,解除我們生命中感覺的病苦;雖然這是善,但是是有漏,還不是到真實無漏法。
「無漏善」最重要,就是要有法來成長慧命。「有漏善」是滋潤我們的生命,但是「無漏善」是滋養慧命,那就是佛法,用這樣的方式,開始來譬喻。
「四子」就是須菩提等,他們這四位,是因為「火宅譬喻」,長者看到兒子在裡面沉迷不悟,長者設種種譬喻,來誘引兒子出來,這就是在〈譬喻品〉深深體悟,去體會了佛的心,所以,這「深契聖心」。讚歎,歡喜,這是適合他們根機的法。
敘述其得解,以譬喻窮子,這樣才開始引述貧窮子,明明就有法在他的身邊,但是他無法體悟到。
現在已經體悟了,佛陀開始,以「藥草」來譬喻,表示不是只有你們體悟就好了,需要在世界人人都要體悟,人人都要了解佛法,是對人類很重要的一條道路,所以希望人人能了解。
人人對佛法,普遍都能清楚了解,不是只在印度的範圍而已,希望讓全世界,不是只有幾個人,希望普遍的人,所以「皆悉滋榮,如雨普潤,無不受益」,如雨普潤大地,草木都能受到利益。(詳見【靜思妙蓮華】《藥草喻品第五》藥草喻)
佛陀要教入人群去,一方面造福,宣導佛陀的教理,將佛陀清淨無染、菩提大覺這顆種子,播種在人的心田裡,還要自己要身體力行,人群中的濁氣,不要受它污染。這就是要修持戒定慧,而且要勤行道,要很殷勤,一點都不能懈怠,這就是修行者要堅持。
這就是要表示佛陀知道,大家還未很透徹,還未很理解,所以他又再重申,重申實法的意思,再廣化眾生。
佛三身:法身、報身、應身。
法身,乃至妙覺,理聚方圓,是名法身。
他的法,不論是什麼樣的地方,法無處不在,無人不度,所以這就是佛陀所得到的妙覺。這都是從一切道理來聚集起來,這道理能隨應根機,隨方就圓,這叫做「法身」。
報身,終至妙覺,智聚方圓;由智契理,故云報身。
應身,終至妙覺,功德圓聚,能隨機應現,度諸眾生,故名應身。
佛四智:一、大圓鏡智,二、平等性智,三、妙觀察智,四、成所作智,如其次第與成就之佛心相應之智慧。
如來來人間為了說法度眾生,佛陀必定要具備「善說法、義、詞、樂說,四無礙智故;序事有條,序理按時,應機無礙;有宏觀,細思巧妙,法度無量眾。」
芸芸眾生,必定要用盡方法,來體會佛的教法,才在人群中能引導眾生,造福人群。
佛陀的真理、法,就是要信解。若不信不解,就要繞很長很廣,受盡這種凡夫境界的折磨。
佛陀所說的法,都沒有虛,完全都是實法。
佛為眾生說法,無論說虛、說實、說有、說無,均各隨宜顯示,無不自在,能轉法輪,不為法縛,故曰:法王。
佛陀不論是說什麼法,終歸還是希望人人,要體會真實理,第一義法。
佛陀應根機是「權」,但是暢佛的心懷,一實法是全部的道理,所以說「權實之外更無別法」。
佛陀的智慧於一切法,以一切方便來演說。應眾生根機,眾生能夠納受,我們的器量有多大,佛陀就要按照眾生根機大小,這樣設方便法來開導。這是佛陀的用心「於一切法,深明事理一切智慧」。
「一切法」有三種:一者有為法;二者無為法;第三就是不可說法。這三項就是統攝一切法。
有為法,就是我們看得到的,一切一切事物。
「無為法」就是在自然界,自然天地之間,天地的空間,雲、雨本來就是滋潤大地,大地成長萬物就要看氣候,四季當中循著季節、循著氣候、天氣。
人也是一樣,也是有幼年時、青年時、中年時、老年時,身體自然的境界,就是這樣生老病死,這也是生理自然,就是這樣。這些法是非常的微妙,其中所含藏的道理真如。
不可說法,很多很多的道理,不是凡夫,有辦法通盤都了解。所以「不可說法」,不是不能說,是說不完。
佛陀要說這麼多的法,佛陀的智慧,以方便來演說,設三乘法,應我們的根機。佛陀他就「以四無礙智,隨機宜說」,隨這個根機,這個可以說,說這樣的法,那個可以說,說這樣的道理,他就要看我們的根機來分別。
佛陀慈悲,殷殷善誘,用一切法,用一切智,用方便法來演說,為眾生,無不都是希望,眾生能夠體會一切智。
五乘:一、人乘,二、天乘,三、聲聞乘,四、緣覺乘,五、菩薩乘。
什麼叫做「五乘」呢?五乘,第一就是「人乘」。佛陀為人間在家的弟子,第一步他就要教他們,要守五戒,才能保持你的人身,不失人身。今生能聽法,來生能再做人,還是同樣能行善,同樣能聽聞佛法,能再修行。佛法,在人道才有佛法可修。
「天乘」,就是你們行十善法,將來生在天堂享受。但是天堂是無佛道可修。天堂,盡量地享受,一直到「五衰相現」,就是表示天福享盡了,同樣還是要再墮落,這就是「天乘」。
「人乘」守五戒;十善就是生天堂。若是「聲聞乘」,修「四諦法」,得阿羅漢,解脫,這是小乘。若是「緣覺乘」,那就是所修的,就是「十二因緣法」,修「十二因緣法」得辟支佛果。若是修「六度」,那就是「菩薩乘」。
正法的心能生,很深,扎得很深,正法,這叫做深心。
佛陀希望眾生,能夠行「六度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迦葉是佛世時,受佛陀很器重的一位弟子,因為他的心志堅定。迦葉尊者所修的行就是修苦行,所以迦葉尊者是「頭陀第一」。「頭陀第一」,「頭陀」就是修苦行,他常常都是避開富有的人家,去接近貧窮苦難人的地方。
有一天,在王舍城的鄉下裡,有一位老婆婆,老了,身上又是有病,非常貧困,居無定處。有一次,已經很沒有體力了,沒得吃,乞不到飯,她又是病了,倒在巷道裡,一間房子的後面。人家裡面在洗米,那個洗米水,裡面的傭人拿出來要倒掉,看到這位老婆婆,將洗米水就倒一些給她,在那個破碗,已經破掉一半的碗裡。
這位老婆婆想,洗米水也能止飢止渴。但是,這當中來了一位修行者,全身襤褸,但是很莊嚴。這位修行者是迦葉尊者。
迦葉尊者靠近,這位老婆婆的身邊,他就蹲下來,和這位老婆婆這樣說話。老婆婆就說:「我已經是窮成這樣,你也看到了,我連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沒有。我心生慚愧啊!我身無一物,我無法供養您。」
迦葉尊者他就這樣說:「你的心已經生慚愧心,這就是最莊嚴的一件衣服。你有心想要布施,這是你最富貴的。」
老婆婆就說:「我實在是沒有一件東西能供養,這碗是不乾淨的水,人家洗米的水。」迦葉尊者就說:「是啊,這碗洗米水是你所有的,所以我也能接受布施。」
這位老婆婆看到,迦葉尊者不是虛言,應該是很誠的實語,婆婆就很歡喜,將這洗米水倒給迦葉尊者。
迦葉用他的缽接過來,就這樣一口就喝下去。老婆婆看到迦葉尊者,喝下她所供養的這碗水,她歡喜,就這樣含笑而往生了。
這就是迦葉尊者度老婆婆,婆婆往生之後,就生到忉利天,成為一位很美的天女。
這位天女感恩迦葉尊者,所以有一次,迦葉尊者在墓地靜坐時,她就到那裡散花供養。
菩薩用心去想,佛陀如何教育眾生,如何讓他的弟子對眾生度眾生;度貧困的人,這更不容易。所以真正的報佛恩就是要入人群。
疼惜大地,人類平安;破壞大地、污染大空間,這是人類的禍患。
天地合一,供應給眾生是源源不斷的物質,讓眾生維持我們的生活,眾生應該要調和自己的心,讓心來善用天地萬物。
天地萬物,共合在大地之上,供應給人類,所以人類日日要感恩,天之五大覆蓋,地之能載。
眾生偏在智,卻欠缺了悲,沒有悲智雙行,這樣有時候人間也是不調和,太過於理智了,所以就會人情淡薄。
「密」有三種,有佛「身密」,有佛「語密」,有佛「意密」;有三密,那就是道理。
佛的身、口、意,是充分「密雲彌布」,充分都是道理,所以有「三密」:身密、語密、意密。
眾生因為「五陰」,「五陰熾盛苦」。「色」,擾動我們的心,我們的感受。形、色、受、想,行與識都不同,所以造就起來就是紛紛擾擾,濁氣很重的世界。
人生,「生、老、病、死」,時間,壽命苦短,但是這種無形的心理形態,不斷在造業累積,這也是病。
佛如大醫王,善治病,曉了藥性,善能應用者,為藥草治病。若能了解這些藥草,草的功能、性能,到底這個藥,對人的病有什麼應用呢?佛陀他要去了解,這些草木裡面的成分,它的藥物應用。
「善能應用者,為藥草治病」。「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卉木、叢林、藥草等等,這些都是能夠治病的,這就是要大醫王不只是知道病,還知道藥要如何應用。
「如善法治惡,無漏善治惡法義」。就是要用無漏的善法,那就是「戒、定、慧」。「戒、定、慧」,一切的善法很堅定,很充分、充足的道理,要如何能普及去治療惡法。
惡法,就要用無漏善來治療這種惡法。
盡量不要去接觸惡法要隔離惡法,專心向善的一條路走。用無漏善來治惡法,讓世間能平靜,祥和下來。所以要人人共同的心來接受法。(2022.02.08 夜)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