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1-27 21:34:56| 人氣16,9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 譬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十)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煩惱都是在「執」,執在有「我」。「我」才會要與之計較。因為「執我一念」,所以「生著繫縛」。

一切的煩惱,都是出在「我」,「我」到底是要如何修行呢?

「我」與人之間,應該要縮小自己,「小我」來將就「大我」,要用悲智雙運在人間中。

愛的力量,一定要「大我無私」,顧好這個「我」,不可偏向軌道。

單純「離於我」將這個「我」離開,不要一直執在是「我」。

佛經裡面「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為什麼叫做「唯我獨尊」?這叫做「大我」。「大我」,就是至尊無上。

「唯我獨尊」是將心打開,心包太虛,天地之間收入心來,所有的道理我們明白,明白道理是至尊無上。

「一切邪執皆依我見」。

邪的執著,偏了的執著,就是因為「我見」。

修行,講究「正法住心」。正法若住心,去除了自己的小我,展開了「心包太虛」,自然我們的心胸開闊,包容世間一切。

修行人,若只是獨善其身,不想在人群中起憐憫心,這叫做「無慚愧」。看到別人在做好事,又是輕視別人,這種的人也是叫做無慚愧,不但不隨喜功德,又要毀謗,這種的人也是叫做無慚愧心。

修行必定要對人有禮節,「感恩、尊重、愛」五個字。「大我」和諸法是融會貫通的。

五戒,不飲酒、不殺、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

十善,身三、口四、意三。

身體那就是,不殺、不偷盜、不邪淫。口四,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意三,就是不貪、不瞋、不癡。

守十善,行十善法,這樣就是在天道;持五戒不失人身,持十善登天堂;這是向善。

惡,轉向在惡的,那就要入夜叉、餓鬼道了。行惡,那就是三途:地獄、餓鬼、畜生道。這是惡的業,這也是唯心造。

修,法入心,修在行。好好小心,無明煩惱要趕緊去除,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一念間!一念正,向菩提大道走;一念邪、偏,那就是在餓鬼、畜生道中修學佛法,就是要學於正法。

「十使」就是十種根本煩惱。

一、貪 貪愛五欲

二、瞋 瞋恚無忍

三、癡 愚癡無明

四、慢 驕慢自大

五、疑 狐疑猜忌

六、身見 執取五蘊根身

七、邊見 執取常斷二見

八、邪見 謗無因果 壞諸善事

九、見取見 非果計果

十、戒禁取見 執持不正戒

「十使」煩惱,就是根本煩惱。十使就是煩惱的異名,這迷在道理,叫做利使,迷在事叫做鈍使。

貪、瞋、癡、慢、疑,叫做「五鈍使」。

用心在菩提大直道,不要讓心有迷。這個迷惑的心若起,很多的行為就會偏,會邪了。要時時多用心。

煩惱,很苦。「結」,也叫做煩惱;「使」,也叫做煩惱;「無明」,也叫做煩惱;「惑」,惑也叫做煩惱;造作的「業」歸納,也是同樣在煩惱。人生的苦,就是苦在這裡,因為它會結成了很多的苦果。

法,就是修行的方法,從此岸渡彼岸的方法。

無法將這個心的煩惱放下,若沒有去除,「沉溺苦海」煩惱不斷複製,因核果海。

「因」才一點點而已,只要因緣具足,時日生長,它經過了幾年後,它就開花結果,纍纍,果就很多。造一輩子的業,無明的業,可能會衍生好幾世,都報不完,所以叫做「因核果海」。

佛法在心與人結好緣,就不會再有惡因、惡緣、惡果輪迴。所以要時時提高警覺。

學佛,瞭解道理了,戒、定、慧,是修行的目標。

學戒,就要有守戒,防非止惡,防心雜念起,防心偏差錯誤,這樣叫做戒,防非止惡。

「定」。修行,這世俗的一切名、利、地位,全都放下了,這樣的心,才能定下來。

「青山無所爭」,要用清淨的心來耕耘,為天下眾生。既然決定了,就應該要定下心來,這樣才能專心得到「慧」。

智慧,是清淨平等慧,沒有欲念、沒有學位的分別。

修行,必定要起離開煩惱的決心。

學佛要好好用心,去掉無明、惑、業。

謹慎,將法能穩定人心,時時多用心。

學佛要老實修行,兩隻腳走在土地,前腳走,後腳放,向前走,方向對,就是最穩當的修行。

欲覺:不了五塵過患,而於順情境,生諸貪求。

恚覺:不了五塵過患,於違情之境而生諸忿怒。

害覺:常為覺觀怨賊之所侵害,故常懷癡疑慢。

覺,就是接觸的時所產生出來的念頭。六根與外面的境界這樣互相在接觸,生起了欲,所以叫做欲覺。欲覺一產生,心就亂了,就「不了五塵過患」。

所看到的,感觸到的,喜歡、需要,沒有去想後果。這不想後果,叫做「過患」,「順情境」就產生了諸貪求。

「恚覺」,恚就是瞋恚,也就是容易忿怒的心。求不到的,一直貪求下去,就忿怒,這叫做恚覺。

「害覺」,滿心所想的都是沒道理的,只是常常想要如何去破壞,用什麼方法去追求,用什麼方法去破壞,這就是「害覺」。

修行的人一偏差了,思想的偏向也是顛倒。

修行,要修得能夠說好話,修得善解聽話。因聲著相,這就是凡夫的煩惱,這就是愚癡的人。若懂得「諸法相空」,不只是聽的聲塵,懂得善解同時還要感恩,這叫做智慧的人。

濁世法末之時了,眾生無明,無明眾生偏多,所以就是「眾生垢重」。

「垢」就是不乾淨,骯髒、污染的心很多。

眾生心污染,自然就迷惑;迷惑、造業;造業,就造成了人禍、天災,人倫道德喪失了災難就多。

人人若能夠心安住下來,不要再浮動了,心要定,守好人的規則,開啟智慧,戒、定、慧來安心。心若安定,方向就正確,菩提道心,念念無不都是利益人間。

人若能夠利益人間,哪有什麼樣的對立呢?不只是沒有對立,又能夠互相疼愛,互相關懷。這樣的人生,社會祥和,生活安和樂利,人人知足,人人互相感恩,這樣人間就平安了。(2022.01.27 夜)

台長: Tellme
人氣(16,932)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攝影寫真(作品、技術、器材) | 個人分類: 靜思妙蓮華 譬喻品 |
此分類下一篇:靜思妙蓮華 譬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十一)
此分類上一篇:靜思妙蓮華 譬喻品 讀書心得筆記(九)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