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8-25 20:47:23| 人氣2,6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靜思妙蓮華】法華經化城喻品讀書心得筆記(七)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自無始劫以來就在三界六道中來來去去,不知從何來也不知去向何處,只知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則,但並非每個人真的就是按著如此這般的秩序來去,所謂今世果前世因,當墮入三惡道時,又怎知是隨業投生呢?業從何而來?

諸佛菩薩來人間,就是要度化眾生的迷津,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當佛陀應化來到人間示現了生老病死,也給予眾生觀機逗教,希望眾生佛子都能出離六道的輪迴,正因眾生根基不等因緣業報也都不同,因此佛陀也「開權顯三」透過三藏十二部來教導眾生。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也聞,學佛聽聞佛法重在「信、解、行、證」。信為道源功德母,首先在信,信之後用心「聞、思、修」。聽聞佛法,要好好地思考,法在生活的人、事、物中去印證修行。

什麼是修行?高僧說,內銷外行。將自己不良的習氣,自內心銷除再行之於日常身行。

證嚴法師說:「我們要如何才能心定、道念能正呢?那就是要『持戒滅煩惱』。『持戒』,就是防非止惡。我們若常常心定,事理分清楚,自然就不會犯戒;不犯戒,心安定,自然就沒有起心動念。不論什麼樣的境界來時,我們的心念正確,不受外面境界、聲音影響,這就是平時要堅定自心,守持好戒,自然我們心中就滅掉這些煩惱無明,新的不進來,舊的去除了,這叫做『修行』。」

一遍田地中有作物有雜草,心地也是如此,面對那一遍田地何者是作物幼苗何者是雜草苗?何者該拔何者不該拔?正如心地中何者是雜念何者正念,當法入心時就要用心辨識做「內銷」。

知識與智慧不同,聰明是一時的,這是不穩的,就如雜草,所以我們要好好地「智慧聞思修」。慧命與我們相伴,人人具有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就是我們的慧命,所以我們要好好地「智慧聞思修」。

凡夫心,時時都會起心動念,這念心若沒有好好照顧好,就會退大向小懈怠惱亂初心,更會隨煩惱障礙大道業半途倒退。

欲知上山路當問過來人,學佛的路上有「人天導師」為我們帶路,在明師難遇的今天,眾生有福能與明師相遇,所以說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呢?

人天導師細心為我們帶路,祂「善知險道通塞之相」,了解這條路能通過,或是不能通過。

「那條路塞住了,走不過去,來,你必須轉往這條路走。」

導師有四種區别:通途慈悲導師、結緣導師、權智導師、實智導師。

就像人求學從小學、中學、大學,都有分別不同的指導老師。即使上了研究所,碩士班仍有指導老師,因為碩士是學習做研究因此需要指導教授,但到了獨立研究的博士班仍需要一位指導教授做陪隨時與之討論,讓研究不至於走入僻境無法脫出。

佛陀為人天導師,集這四種導師於一身,在佛法人間化的今天,佛陀的法無時無地的陪著凡夫眾生走向成佛之道,隨時「指導」凡夫眾生一步步的往前邁進。

修行在楞嚴成佛在法華,這其中佛仍講了真空妙有的《金剛經》、引導眾生法入心能信解行證的《楞嚴經》,「開權顯三」就透過三藏十二部一步步來教導眾生。更早在鹿野苑就開示了「四聖諦」直到行將入滅講了「達妄本空知真本有」的《法華經》,從通途、結緣、權智、實智,一步步指導眾生步向五百由旬外的成佛之路。

證嚴法師說:「所以我們學佛真的要用心,『智慧聞思修』,我們的心要堅定,道念要正向,『持戒滅煩惱』,我們日日都一定要好好謹慎,防非止惡,要自度度人,這才是我們的目標,才是安全究竟的道路。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人的心態隨時會受環境的人事物改變而不自知。自己的初發那一念心,是不是與當初幾十年前、很多年前開始所發的那念心,到現在還保持著嗎?自己可以捫心自問。

六道輪迴中『愛結如葛藤』人易受五欲的影響,佛陀曾化身為道心退轉的比丘開示引導,使其辨明心中的無明煩惱。於現今證嚴法師的「靜思語」也不時的開導著眾生,不至於「隨煩惱障礙大道業半途欲退」。

靜思語說:「心生無明煩惱,如身在地獄;心念跳脫苦樂,當下就是淨土。」

所以說欲知上山路當問過來人,上靈山的路怎麼走?如何才不會退轉?正如證嚴上人常說的三個字,多用心。勇於承擔、做中學學中覺…都是上山的路。

台長: Tellme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