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周琳霓
「脖子好酸!該不會落枕了吧?」、「天啊,我的腰好痛!」腰、背、脖子酸痛相信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而現代人因長時間打電腦、姿勢不正確、做家事過度勞動以及運動傷害,更容易造成肌肉關節的疼痛。對付酸痛,您都是怎麼處理的呢?
根據台灣復健醫學會針對國人疼痛問題的調查發現,高達了96%以上的民眾有肌肉關節疼痛的經驗,而酸痛貼布是民眾發生肌肉關節酸痛時,首先想到的處理方式。
國人酸痛貼布一年使用量可繞台灣47圈
最近復健醫學會對618位25歲以上有使用過酸痛貼布的民眾,進行「國人使用貼布行為」調查,結果發現國人的酸痛貼布使用量非常驚人,每人每月平均使用6片酸痛貼布,一年使用貼布總長度可繞台灣47圈,但卻僅有一成五的民眾在購買貼布時,會參考貼布成分;另外有近97%的人不知道在購買貼布時應該選擇含有消炎止痛的成分,使得近七成的民眾相同部位疼痛容易復發。
台灣復健醫學會理事謝霖芬醫師指出,國人肌肉關節疼痛最常發生部位為腰部(43%)、肩部(40%)、膝蓋關節(38%)以及頸部(35%),而這些地方再加上手臂就是酸痛貼布使用的主要部位。另外,謝霖芬也指出50歲以上、退休或待業中、體力勞動者等民眾是酸痛貼布的高度使用族群。
在這次的調查中也發現,國人肌肉關節疼痛平均長達7.2天。而當發生肌肉關節疼痛時有31%的民眾選擇使用外用製劑治療,其中外用貼布佔了16%;反觀諮詢醫師者只佔了8%,自行吃藥止痛與選擇國術館各佔4%。
貼布的有效成分您注意了嗎?
切記選擇含有消炎止痛成分的貼布
目前坊間貼布的選擇琳瑯滿目,又因為相當便利,因此成為民眾消除肌肉關節疼痛的第一選擇。雖說使用貼布者比例相當高,但是大部分的人卻都不知道所使用貼布的成分,謝霖芬提醒民眾,參考成分是選擇有效外用製劑的不二法門。
使用酸痛貼布者對貼布感到不滿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因為其疼痛並沒有獲得改善,追根究底即可發現,他們所使用的貼布都是不含消炎止痛成分!市面上販售的多數貼布主要成分為甲基水楊酸、薄荷、辣椒素等皮膚局部刺激劑,通常只能提供短暫涼、辣的感覺,有助於暫時感到疼痛減輕或感受不到疼痛,但並沒有針對病灶做較積極的治療,一旦涼、辣感消失後,疼痛就可能再度發生。
謝霖芬醫師表示,民眾購買貼布時應該到合法經營的藥局及藥妝店選購,避免買沒有包裝及商標、無法保障的產品,以免治療效果有限;此外,民眾應該選擇含有消炎止痛成分的貼布,如含有Diclofenac、Indomethacin、Flurbiprofen、Piroxicam及Ketoprofen等。外用消炎止痛貼布經由皮膚吸收,可迅速穿透皮膚層直達痛處,有效抑制發炎反應,並解除疼痛狀況,更重要的是副作用低,不會像口服藥容易造成腸胃不適、胃潰瘍、水腫等副作用。
貼布達人須知
當有疼痛發生時,尤其是輕微疼痛者、年長者、腸胃道不適者或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可以先利用外用消炎止痛劑,包括藥膏、凝膠以及貼布,以防副作用對身體造成影響,假使超過一星期仍沒有效果,就應該找醫師診治。
使用貼布時應避免同一張貼布一直重複使用,一天最好更換2~3次;貼貼布之前患部須保持乾淨,不能有汗液、水分,傷口處也要避開,如此才能發揮貼布最大治療效果,同時也防止因為長期貼著貼布產生過敏等反效果。
謝霖芬表示,當生活中出現肌肉關節疼痛時,最好的處理方式還是尋求正確的就醫管道,復健科即為民眾在肌肉關節疼痛的第一線保母。但如果是急性疼痛,如半夜疼痛、工作忙碌等無法即時就醫的時候,民眾可以先口服含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的止痛藥來緩解疼痛,並搭配含有消炎止痛的貼布或凝膠、藥膏進行自我療護。大家皆須認知:了解肌肉關節疼痛正確的處理原則及就醫管道,是解決疼痛問題的根本方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