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05 00:18:22| 人氣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異說【表社會裡社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表社會裡社會)

這個世界多半是檯面底下運作,分別為表社會與裡社會,也許這樣說會有點奇怪,為什麼會分成表與裡社會呢?在以下的探索中也許就不難明白筆者為什麼說:『社會,是由表社會與裡社會所架構起來的合體』。

在表裡中,事實上真正作用裡社會。

裡社會控制著表社會的一切事務,裡社會,如同私下運作的一切與表社會相仿的系統,差別在於,它是真正影響社會各各階層運作的決定因子。例如:金融系統,多數一般人會以為是銀行我們檯面上所看到的一切業務之類的就是銀行的全部業務,其實在一般運作中其內部私下的運作更為猛烈,比方說企業的貸款透過企業與銀行之間的私下協議,可以運作的貸款空間,貸款業務彈性大於表面所規定的銀行規則,私下的運作整個控制政經環節,而身為老百姓的我們在這麼大的洪流當中,被沖刷的體無完膚,還搞不清楚。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培養解讀裡社會的原因,解讀的目的是為了能在這大洪流中,不被沖刷窒息,反而能站在浪頭上,減少損失增加收益,同時不被控制著我們的思想與生活,能真正的自由。

裡社會充斥在我們可見不可見的每一個環節,包括食、衣、住、行、宗教、育、樂.......等等之類的都是,但要針對裡社會做一個完整的詳述與解析是相當困難的,比方說:信用卡表面上是貸給人類便利,但是的真正目的顯然就是如何計算著使用者的荷包,如何的從使用者的荷包中,拿出更多的錢,並將這些獲利的錢,投資在其他方面,再由其他方面,運用強大的金融能力,從中操作,一旦平凡人不知,就容易的被這些金融機構,使用類似的手法,而吞食的一乾二淨,他們一方面要你存錢,一方面又擴張你的消費,更是一方面在企圖從股市中坑殺,並告訴你,你可以想有低利貸款的權利,事實上你又被削了一層皮,就是裡社會的一環。只是小小一環。筆者還沒有連結到政治上呢?況且光一個金融就說不完,因此筆者指在此做引言式,不多做其他的連結。

就光這一環已經牽扯的太多東西上述的未必能完整的說明,這一環對於表社會的嚴重影響。


表與裡的延伸更在人類身上展現著:

多數人認為當我們表現真實的自己,會令人無法接受,所以開始隱藏、掩飾,從某個角度而言 這是多數﹔同時也大有人在,推敲、追尋、歸咎起來,其實那麼就是那麼一點﹔【人究竟要是要使自己真實,或是使自己趨向虛幻】。

商場上,多半以為是必須要有所謂的表裡之分,其實誠實一樣可以相當成功﹔也可以結交很多知己,在職場上也可以無往不利的擴展事業。舉個例子來說,例如:雖然因為你的童叟無欺,價格無法低降,但是你的品質效率都一等一,更同時因為你不做回扣,相形之下成本降低,也提昇了價格的競爭能力,儘管在接單上面是弱勢一族,但是一旦抓到契機,也就成為相當穩定的收益,而這樣的收益通常會持續不斷增加。

現今的時代,其實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進入微利時代,在微利時代底下,企業紛紛做了變革,但是不要以為這樣的變革,真的就是符合表,事實上裡的部分依然是有的。

微利是雖然收益變少,但是事實上就正因為微利所造就的競爭力增加,相對的也增加客戶群。微利的目的是製造一個良性的循環,比起短利經營策略是利多弊少,不過微利通常也牽扯到背後的經濟實力問題。

微利時代,就是微薄的收益,微薄不代表總收益減少,有時反而會擴張收益。

產生微利的原因是因為現代經濟商業被解構,消費群透過充足的資訊越來越理解,成本與上架貨物售價的關係,於是每當企業推出高價商品,或是想朔造商品的階層是屬於高階,想作為市場消費群的區隔時,反而會因為收益與成本的問題降低售價,進而增加銷售量這樣的策略,而這樣的行為又會引起,同業之間的削價競爭,在惡鬥底下出現直到彼此之間出現默契的價格,這就會行成微利的關係,但是絕不是為了符合消費者的利益,更可以說反而是因為消費者消費意識的反撲,而成為企業的一種妥協﹔並且企業會假裝完全是針對消費群所做的改變。如果你的相信了,那麼恭喜你,你又成為一個被企業矇騙的傻瓜。

企業們會放棄微利底下可以運作的空間嗎?決不!在這種困境底下企業依然挖空心思的從其他部分增加它的收益,並且美其名的告訴消費大眾,我們企業本身拖出了什麼更棒的服務,而你一旦沒有解構這樣訊息的能力就很簡單的被矇混過去。

例如:售後的保固服務,如果我們仔細的閱讀契約書,你會發現,真的要符合保固的條件項目,根本是一見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情,進而加諸在服務的收費就琳瑯滿目。同時會發現服務的收費偏高,有時高的嚇人,或者如果真的要保修不如直接換新,但是在換新的時候,又掉入另一個企業餵你準備好的陷阱。在這麼多【裡】作用下的消費者真是堪稱可憐至極。

薄利多銷是手段,它可以增加競爭力,但是未必是微利時代的完整解釋。

電腦就是這樣,許多消費者被噱了不少,但是你卻搞不清楚自己被噱的是哪裡?就好像是,你去看醫生,醫生動不動就要你再來複診,事實上,你可能已經痊癒七八分,更甚至痊癒了。不過不讓你多來複診幾次,醫療健保的幾付也就少了許多,醫生會說:『我當醫生!就是為了要賺錢的。你以為醫學院七、八年好讀嗎?』。更糟糕的事情是,只要醫生願意,他會跟你說:『小姐!先生!你的盲腸不好唷!最好是要做一點檢查。』﹔或者乾脆不說明的要你開刀。動不動就開刀這樣的事情常常發生在婦產科,許多小姐到了婦產科,如果是去檢查是否有受孕,有時候瞎掰許多原因,讓你做小產手術,或是乾脆的做起減肥藥的生意。

從其他的醫療來看舉個最簡單的,你因為小小感冒去看醫生,結果醫生開的都是抗生素、胃藥、安眠藥半錠,大致都是這些藥物。幾乎每次只要你感冒每次都是拿重複的藥劑,就感冒來說,只有症狀控制,事實上感冒是否會痊癒,完全是依照字體的免疫系統做先決,預防感冒是從生活去做起,我相信我們都有一個經驗,就是醫師會跟你說,如果你要趕快好打個針兩三天就好!這個針劑,不錯!但是健保不幾付。可是事實上針劑多半是抗生素,生速使用過多,引起抗藥性,每一次注射的劑量就一次比一次多,當然這樣說,也許會有人說,這是危言聳聽,不過抗生素確實會引起抗藥性,人的身體機制是相當微妙的,事實上平時保養,讓身體的自我免疫系統維持在最佳的狀況,真要生病還真是不容易。而為什麼他要建議你使用針劑呢?其實這是醫院跟藥商之間的關係,醫院與藥商彼此之間就是一種共生的關係,能撈就撈,進價明明不高,但是卻每一劑的價格高的嚇人。告訴你這就是裡社會在運作,一點都不含糊!

醫生群裡面還有一些人有著要不得的觀念,那麼就是權威!如果你今天去就醫,問太多關於關心自己病情的問題,醫生有時候會面露煩厭不耐煩的表情,似乎會讓你覺得,你是根本不該問這樣的問題。不知道是不是我們所提出的問題過於簡單,還是怎樣。總之總是被白眼,相當不好的感受。可是重點是,我不是醫生,今天如果我是醫生我幹麻來問這種問題,既然處在這樣的職位上,本來就是你來告訴我們你的專業在哪裡?而不是像專家一樣丟一個名詞,然後其實你根本就不懂的在底下死命拍手!

我們怎知道,醫生他沒有呼嚨你呢?

再者醫病關係,為什麼會持續被檢討,正是因為目前的醫病關係,著重於利益的關係,而且台灣好講究人情,要是沒有關係的人,想要有的病床都是一位難求。這又是一個表與裡的相互關係。

當我們對於表與裡社會理解越多,我們就越能生存在這個社會而不在擺弄,除非我們意願的被逮著完弄著自己生命,筆者大膽的猜想,多數人我們不願意被擺弄,沒有人願意被呼嚨,那麼就開始理解表、裡社會的不同,並且解構它,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知道它能讓我們的社會更可愛,更值得我們去打拼。


【表與裡】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在這茫茫的資訊時代充斥的時代裡,漸漸的我們將會發現,我們需要的是更實在的資訊,一種可以信任的感覺。基於上述的理由,所以建立一個,能夠便宜消費的知識庫他的必要性也就就此產生!

知識能賺錢嗎?

那麼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未來知識庫可以有的獲利空間,以及所會帶動的整個巨大效應。藉此消費的習慣會整個改觀,原因是因為無論我們要做何種消費,都可以從知識庫中,獲得準確性的資料,而不會埋深在無知的深井裡,成為待宰羔羊。這樣的知識庫並非是提供專家使用,而是更重要的如何讓一般人能夠使用。比方說:如果動員政府機關,去實行這樣的構思,那麼一個國家就能以知識提供國民各種不同精確的資訊,以供投資、旅行、求學﹔等等方向。而隨著資訊庫的增加,學術研究也能有一定步伐成長,藉此能夠提供的工作機會也就巨大許多,一個不斷增加新內容的知識庫,不會被時代淘汰,只會被擁抱著,更同時甚至可以將知識庫成為營利的工具,國外需要知識時,就必須購買,或者用其交換更重要的資訊,如此一來其價值就無可限量了。


草書於兩千零四年 五月十一號 凌晨一點廿三分

台長: 沉靜者
人氣(8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