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3992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專刊《教出寫作力》
……另外,就立意取材方面,也就是在掌握材料與呈現材料上,我們也可以界定寫作的四個關鍵能力:
一是「敘述」的能力。比如我們今天訪談的工作結束之後,如果是一個學生,你可以問他說:今天做了什麼事?他可以開始描述訪談的起因以及進行的過程,那個敘述的動作,就是他在反省他的經驗,他要敘述他曾經做過的事,今天所發生的事情的來龍去脈。敘述的能力是基本能力。
第二是「描寫」。他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耳朵所聽到的聲音,他都可以說出很具體的東西,甚至是他的味覺或身體所感覺接觸到的東西,他都要能夠說得出來,那是描寫的能力。
接下來更抽象一點,對某些東西進行分析或「說明」的能力,譬如怎樣操作一個機器,一個藥品包含哪些成分,怎麼樣做一個實驗的過程,這些是說明的能力。我們生活在這裡,颱風要來了,而颱風是什麼,你怎麼樣說明颱風,這就是說明的能力。甚至當下的知識與生活世界中,什麼叫做奈米?什麼叫做基因?都是可以訓練說明能力的提問。
最後是「議論」,我同意或不同意這個觀點,我同意不同意這個政策,就都可以辯論。辯論即是議論的一種能力。
一般來講,這四種能力,從敘述、描寫、說明到議論,牽涉到學生組織生活與知識材料的關鍵能力。其中,敘述自己親身經歷的或是講述別人的經歷,這種敘述能力是最基礎的,也是孩子最早需要訓練與培養的能力。接下來是描寫能力: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身體碰到的,那個外在的對象及其所引發的感覺是什麼?看到一朵花,花有哪些特點可以描寫?花有顏色、有形狀,就可以不斷去進行細部的描寫,而學生的觀察愈明確細微,他的知識也就愈充實豐富。
從「敘述」到「描寫」的能力,這大概在九年級以前就要努力養成,然後才是說明跟議論能力的訓練。說明與議論,一般來講,是到了高年級,就是所謂高中後期到進入大學所需要培養的能力。針對一個概念或問題,要怎麼去說明與討論,這就是所謂的「學術寫作」(academic writing)的基本格式。所以這四種基本能力的學習又跟年紀與認知的發展有關。
——
看了相關資料,其實就會發現一個事實:多看書雖然和寫作具有相關性,但是要把作文寫好仍是有技巧性的、必須練習的,因此我不贊成李家同等人說「只要多看書作文就會好」的論點,因為看書無法自動習得技巧,技巧這兩個字本身是需要藉由演練習得的。同樣的,雖然我英文不好,但是我也不相信背課文是學好英文的方法。
我覺得現在的成人不太可能有機會在乖乖趴在桌上寫作文,而且這種作文已經不符合一個成人對於思辯的基本需求。在作文教室中,一篇沒有說服力的作文可能依然可以拿到「文字流暢」、「言之有物」的評語,可是在一個開放環境裡面,沒有說服力的文章就很可能遭受到無情的抨擊,甚至認為是佔據版面的多餘。
我認為比較可行的練習就是在網路上藉由一個具體的事情和他人進行議論,尤其是不同的見解,有助於強化自己的思維模式以及邏輯推演。當然網路上一些特定的bbs社群常常臥虎藏龍,像是上次討論到環境衛生相關問題,結果被相關科系的慘電,間接的可以修行厚臉皮、相關專業知識(或只是常識)與自我反省的相關能力。
總不能永遠在被狂電的時候,使出大絕「死不認錯」或是「指控他人愛打或是只會打筆戰」,表面上是捍衛了自己一些零星的尊嚴,實際上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分數是不及格的。